《她们she》第8章 记者汇的“厮杀”(上)
学生会的效率可真不低,刚过一夜,大家就接到了短信通知。
安晓夕毫无意外的被活动中心光荣录取。邓琳和宣暄也都顺利的加入了各自想去的部门。
汪雨菲面试了两个,可是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
“别灰心,下周的校刊记者招聘才是我们的重头戏!”安晓夕鼓励汪雨菲,不过这也是实话。
学校报刊名为宣传部老师负责,实则是下属的学生机构“记者汇”从事具体决策和工作。
记者汇其实就是报社的校园版,组织机构完善,人员配置精准,纳新标准苛刻。
因为记者汇不仅负责校内的刊物编制,还与各大高校和许多社会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获得校级荣誉,还能提供很多外出学习实践的机会,所以很多院系的学生都心向往之。
对于她们新闻学院的学子来说,进入校刊的“记者汇”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我这学生会都进不去,还奢望能被记者汇看上?”汪雨菲有些丧气。
“记者汇需要的是专业能力,又不是才艺,为什么不能啊。”陶文娜也来为汪雨菲鼓劲儿。
邓琳不在宿舍。上次和杨琦见面后,两个人确立了恋爱关系,这会儿正在奔往电影院的路上。
她们宿舍四个人,除了邓琳都像闷瓜一样,也不知道跟学长学姐套套近乎,下周三记者汇就开始招新了,还有笔试,三个人都无从下手,一筹莫展。
“邓琳不是认识好几个咱们学院的学姐吗,可以让她帮忙打听打听呀。”汪雨菲提议。
“人家邓琳现在正在爱河里徜徉着,你非要给人拉出来,合适吗?”
也不是陶文娜故意扫兴,之前四个人就讨论过这个事儿,邓琳似乎没有参加的兴致,专心的计划着和杨琦出去旅行。
“那怎么办呢?”汪雨菲趴在桌子上托着下巴。
“要不然我去问问赵怡?”安晓夕看着她俩轻声说。
“那个挂了好几个科的学姐?”陶文娜这张嘴真是杀人于无形之中。
“别这样说,人家是训练耽误了学习。”汪雨菲坐直了身子,“赵怡学姐和你比较投缘,你去问问呗。”
“行!”安晓夕也没犹豫,目前除了赵怡她们也没有别的渠道。
安晓夕想着边吃边聊更好说话,就约了赵怡的晚饭,她欣然同意。
安晓夕本想去连味轩吃,可是赵怡非要去北门外的美食街吃韩式火锅。她请人家吃饭,又有所求,也就答应了。
赵怡晚上有训练,两人约好八点半直接在饭店碰面。安晓夕想着自己早点过去,找个座位,八点出头就到了。
南岭大学处于郊区,周围偏僻,可以吃饭的地方不多,所以周末的饭店基本都要等位,好在前面就一桌。
“啪!”安晓夕坐在等位区的椅子上玩着手机,不知道哪个冒失鬼,走路不看道儿,把她手机给碰掉了。
她捡起手机,一脸不满的打算和这个人论一论,结果抬头一看一张装扮精致的小脸上挂着满满的歉意。
“苏秦?”安晓夕没想到是同学,赶忙收回自己生气的表情。
“晓夕,是你呀,真是不好意思,走的太急了,快看看手机有没有事儿。”苏秦软声软语,让人舍不得责备。
安晓夕看都没看,甩了甩手机,大方地说了句没事儿。
就在这时,赵怡来了。
“怎么回事儿?”赵怡看着说话的两人问道。
“遇到我同学了,没什么事儿。”安晓夕起身解释。
“这位是你的男朋友嘛?他来过咱们教室,当时我们宿舍还私下聊过,这么帅的男孩会是谁呢。”苏秦笑着对赵怡说。
“怎么可能,这是”
“没什么事儿你就走吧。”安晓夕话还没说完,赵怡就打断了。
就在这时,服务员小姐姐来叫号,刚好收拾出来一张桌子。
“你为什么打断我说话啊。”安晓夕看着菜单问赵怡。
“跟她说这么多干嘛,你们很熟么?”赵怡说话也是直来直去。
“也没有,但毕竟是同学呀,慢慢不就熟了。”安晓夕对赵怡的话并不认同。
“人家不一定想和你熟。”赵怡真是莫名其妙。
“这位学姐,我们点餐好吗?”安晓夕不想再跟赵怡争执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出门在外不要叫我学姐,叫学长!”赵怡有点没好气。
“好好好,学长~咱们点餐吧。”安晓夕也是被磨的没了脾气,毕竟待会儿还要请教人家。
点完餐安晓夕扫视了一圈,这个饭店的装潢还是很花心思的,跟去年和安大海专门跑去韩国吃的那家店很像。
店里有十几张桌子,苏秦坐在最里面的角落,对面是一个男孩的背影,俩个人在聊天。
“看什么呢?”赵怡把安晓夕的目光拉了回来。
“训练九点半才结束,我可是请假出来的。”话间服务员把年糕火锅端了上来。
安晓夕一脸谄媚的冲赵怡笑着。
“有话说话,别这样,看着怪瘆人的。”赵怡把椅子向后挪了挪。
“那我有话直说了啊,你知道记者汇吧。”
“知道啊,怎么了?”赵怡盯着火锅。
“你身边有没有人参加过招新或者进入记者汇了呀。”安晓夕凑近了一些。
赵怡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我们这一届进去的不少,但是我平时训练多,也就和室友关系好,其他人不怎么接触,不过,我可以帮你问问。”
“哎~”安晓夕叹了口气。
“这么想加入记者汇啊。”赵怡喝了口汽水。
“是呀,我们宿舍都挺想加入的,毕竟是个很好的平台。”
安晓夕看火锅开始咕嘟咕嘟的沸腾向赵怡示意可以吃了。
“行!我帮你打听打听。去年我室友好像报过名,听说要考试,跟新闻实务有关的东西,面试会小组讨论或者模拟场景之类的。”赵怡边吃边说。
“看来还真是得有些准备的好。”安晓夕若有所思。
“不过记者汇对我们新闻学院有偏爱,毕竟专业对口,你们不要太过于焦虑,再说了,学生面试,纯靠眼缘。”赵怡一副缘分天注定的样子。
安晓夕夹了一块鱼饼放到了盘子里摆弄。
“同学,你想去记者汇啊。”
旁边座位上一个男孩凑过来跟她们搭讪。
“额,嗯。”安晓夕抬起头看了看男孩有些迟疑地回答。
这个男孩子中等身材,一张圆圆的脸上戴了副黑框眼镜,皮肤白皙。对面没有放碗筷,应该是一个人来的。
“怎么了?”赵怡有些防备的回应了一句。
“哦,没事儿,我叫钱江,是电气工程学院大三的学生,刚巧在记者汇待过。”男孩语气很友善。
“学长你好,我是新闻学院大一的新生安晓夕,这位是我学姐赵怡。”安晓夕指了指赵怡。
赵怡不耐烦的拍掉了安晓夕指着她的手。
“我也是无意间听到你们的聊天内容了。”
男孩换到了离她们更近的椅子上跟安晓夕讲述了记者汇的招新流程和笔试面试内容。
虽然赵怡对记者汇并不了解,但是这顿饭也没白吃,安晓夕留了钱江的微信,他表示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咨询他。
在钱江的帮助下,安晓夕她们顺利的通过了笔试。
面试分为两轮,分别设在周五晚上七点和周日下午三点,地址是记者汇办公楼。
说这记者汇很厉害一点也不吹嘘,不然学校怎么会特批了一栋小楼给他们用来办公。
第一轮笔试时安晓夕有对报名人数留心,按照考场和座位分布,报名学生应该在八百名左右。
一轮面试共有十个房间,一批进去是五名同学,面试内容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时长半小时左右。安晓夕排在晚上9:30开始的最后一场。
“我算了一下,通过笔试的大概有三百名同学。”安晓夕和同在一组的陶文娜说。
她俩严格按照通知时间提前半小时来的,这会儿最后一场面试的同学都在一层大厅等候,二层的面试间时不时能传来几声喊叫或者笑声。
一层维护秩序的女生有几张面孔很熟悉,应该是她们学院的学姐。
听钱江说现在记者汇的主力军多是大二的学生。记者汇主编是学校的宣传部老师,只在每年迎新见面会上与大家见面,剩余时间都是跟学生主编对接,再由学生主编将工作安排给编辑部,发行部等各部门负责人。
除了学生主编是大三学生外,其余部门负责人都是大二的学生。记者汇不会主动清退任何一名成员,只要你愿意,毕业前都可以来参加每周的例会和每次的活动。
因为大三时期个人事务会比较多,所以学生主编很少来参加例会,他会根据各部门负责人的时间,灵活召开内部会议,把每周选题还有工作安排跟大家沟通清楚。
每周例会多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各部门分别做一周工作安排。
记者汇采用导师带徒的方式,每名大二及以上成员可以选择带1-3名不等的大一新生。
所以赵怡说的也没错,这个面试看眼缘,如果有人喜欢你,愿意带你,那你只要不是表现的很差劲就肯定能被录取。
大约到九点五十,安晓夕她们一波才被陆续安排进去面试。
面试房间在203,里面坐着七八个学长学姐,气场很强大,安晓夕有些紧张,捏了捏陶文娜牵着自己的手。
五个人依次坐下,正中间的一个学姐推出一台电脑,上面是一段视频。五个人需要根据视频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并针对视频内容的新闻价值得出结论,解释缘由。
坐在正中间,对着电脑的男孩很有领导力,迅速的对组内分工进行安排,开展讨论。讨论结束后由他代表大家进行发言陈词,其余四人进行补充。
这一组只有安晓夕和陶文娜是新闻学院的学生,但是其余三人也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五个人进展很快。不到半小时,他们的小组面试就结束了。
走出面试间,两人长出一口气。
“这紧张程度真不亚于我当年参加高考。”陶文娜身为一名社恐,这种氛围让她很不舒服。
“是啊,主要是对面学长学姐表情都很严肃,搞得我说话心里都没底。”两人边说边向一楼走去。
“钱江学长!”刚走到一楼安晓夕就看到了在大厅坐着的钱江,“你来看我们面试吗?”
钱江点了点头。
“要不是因为有你,我都不来,我们大三的学生很少来记者汇。”
“这次多谢学长了。”陶文娜主动向钱江道谢,毕竟人家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这是我室友,陶文娜,我俩今天一组面试。”安晓夕看钱江有点摸不着头脑,赶忙介绍。
“不用客气。”钱江冲陶文娜笑了笑。
“我本来是想看你在哪组,就去哪个房间看看,后来想想,担心有我在会影响你发挥,所以就没进去,请你们喝饮料,刚去商业街买的。”钱江手上拎着两杯果茶递给了她们。
钱江没想到安晓夕身边还有个室友,所以只买了两杯,不过好在自己这杯没打开。
“谢谢学长,等记者汇的事情弄完了,必须要请你吃饭。”安晓夕也没客气,接过果茶递给了陶文娜一杯,她确实有些渴。
钱江把她们两个送回了宿舍,路上,俩人也没少从钱江嘴里套话,打听打听其他人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