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一号计划最新章节(杜兴哲小说全文阅读)

《一号计划》第4章 百闻不如一见

这天上午6时30分,杜兴哲一吃完饭就出了家门。他带上三升水,背好了背包,按照之前查到的路线乘车。虽然过了秋分,但这天的最高气温还是达到了23摄氏度,最低气温是15摄氏度。

他刚到公交车站,一辆4路车缓缓驶来。车上的人并不多,杜兴哲投了硬币,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顺便看看沿途街景。从他家到13中学教学楼的距离远,路线复杂,他为了听清公交车报站,只是把耳机挂在耳朵上,没戴上。

和平桥离杜兴哲家不远,每天早上杜兴哲都会徒步到和平桥附近走路锻炼。公交车从和平桥上驶过,他看着清澈的河水和湛蓝的天空,心情多少有了些放松。对他来说,不再受到心理创伤困扰的最好办法就是用行动、交谈、心理控制来实现自救,他现在要做的是每天都到外面走走,放松一下心情,这比在家里要好一些,至少可以让他不会轻易想起他少年时期父母打架的那些事。

4路车要经过包括新建建筑群、老建筑群、石油化工大学在内的很多地方。当他经过一个三等火车站的时候,看着那火车站附近的景象:新建建筑和老建筑在同一条街道的两侧并存,红砖砌成的老楼依然存在。而在今天,那些老建筑早已空无一人。想到这里,他不禁感慨:虽然自己只有23岁,但这些建筑物见证了他幼年时期,以及他出生之前的一些辉煌。

再坐一站之后,杜兴哲下了车,几分钟后换乘了7路车。7路车要在一段高速公路上行进一段时间,之后进入市中心区。就在高速公路上,杜兴哲看到附近的生态公园,那里是他常去的地方。公交车继续行进,他看到绿化带上的常绿针叶乔木,想到2019年夏天开始回填露天矿的事情,他感觉这座煤炭之都正在以一个把“环保”作为关键词的新形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公交车驶出高速路段,从一个十字路口开入市中心区,首先映入杜兴哲眼帘的是老建筑群。从他第一次自己一个人从家到市中心去玩以来,这些老建筑群是他从家到市中心的必经之地。几年来,他在这些老建筑群里看到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他不禁感慨时光飞逝,也感觉到了这座城市的人口正在流失。当公交车经过一座桥时,市中心的地标建筑——贸易大厦出现在杜兴哲的视野中。他在贸易大厦附近下车后步行一段距离,换乘21路公交车。

市中心贸易大厦有着至少20年的历史,经过多次翻修,这里已经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贸易大厦,大厦周围是市中心区最热闹的地段,几乎每天都会有各年龄段的人到这里购买喜欢的东西。但杜兴哲再往旁边看,一栋十几层的高楼还没撤下绿色安全网,附近没人施工,塔吊和升降梯停止运转。

“估计又是一栋烂尾楼,我在这已经见多了。”

杜兴哲独自走到21路公交车站,坐上了公交车。他要等这辆公交车要开出中心区,到一处郊区之后换乘35路公交车。在杜兴哲只坐了几站时,他看到有一位乘客带着很多东西,行动不便,于是就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乘客,还为乘客拿东西。乘客原本推辞,他对乘客说:“我快下车了。”乘客这才坐下,杜兴哲到下车门前的空位上站着。

杜兴哲想放松一下脖子,他把头转向侧面,眼前的景象让他非常吃惊——这里的多数建筑物只剩下了残破的墙壁,红砖直接露在外面,连窗户和门都没有了。公交车再往前走时,杜兴哲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直到几分钟后才再次看到完整的建筑物和出门活动的市民。他在一个合适的车站下了车,准备换乘49路公交车。

49路公交车是他需要乘坐的最后一路公交车,这个车站已经接近49路终点站——那里也是杜兴哲的目的地。当他走上这路公交车时,车上没有多少人。他选择靠窗的位置坐下,看着沿途撂荒的田地和玻璃破碎的平房,他这时候才明白“人口流失”的概念。原本以为这个概念离他很远,但现在,这个概念就在他的身边。这时的他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49路公交车到了终点站,杜兴哲下了车。他沿着相同方向走了10分钟后,两栋高大的废弃建筑矗立在杜兴哲的面前,这就是第14号煤矿家属楼。自14矿破产停工以来,这两栋楼已废弃多年,连窗户和门都没有了。现在的气温已经有点闷,但杜兴哲感觉身边有一股寒意。他确认四下无人,很快找到了穿过建筑物的小道,快速穿过建筑物。紧接着,他看到了一大片荒地。他拿出望远镜,在西面看到了一栋废弃建筑。想到之前在网上看到的图片,他完全可以断定——那里就是13中学教学楼。于是,他收起望远镜,径直向西走去。

从9时开始,杜兴哲走走停停。到10时,杜兴哲感觉口渴,他在喝了一口水之后继续走。10时55分,气温进一步升高,杜兴哲脱下外套,只穿T恤衫继续走。他走着走着,突然想起自己少年时期父母打架的事情。这些事已经成了他心里很难拔出来的一根刺,这根刺让他的心情变得越来越痛苦,而且正在一步步刺穿他的心理防线。他停下脚步,放下背包。

11时,接近正午,太阳越来越毒,气温越来越高。但杜兴哲的步伐反而越来越坚定。他对家人的极度反感——或者说对家里的一切负面情绪,都给他增加了成倍的力量。这些负面情绪驱使他重新背起背包,顶着渐渐毒辣的太阳,迈着和他刚开始出行时一样的步伐向13中学教学楼的方向走去。11时35分,一堵围墙映入杜兴哲的眼帘。

“终于到了……”

杜兴哲绕了一段路之后,找到了朝南开的围墙正门。他看到楼上赫然写着“第十三中学”。虽然正门在关着,但旁边的门足够他通过。操场上野蛮生长的植物挡住了最近的去路,但并不是无路可走。11时40分,杜兴哲从正门进入教学楼,之后左转,从教学楼西侧开始看。他进入一间空屋子,黑板上面没什么字,看来这是教室。在这么一片荒地上矗立起来了一栋中学教学楼,可见这座城市曾经的辉煌。但如今,这所学校只剩下一个空壳,除了布满灰尘的地面和依然镶嵌在墙上的黑板之外,没有任何东西。

杜兴哲出了这间教室,进入隔壁的教室。他看到后面黑板上还有字和画。那是以青年节为主题的黑板报,板报上的日期是“2006年5月4日”。由此可见,这所学校在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前就已经停止招生了。他看完了黑板报之后,继续向前走。在走的过程中,他看到那些教室里并没有什么东西。他走到西侧楼梯口时折返,看到西侧都是办公室、实验室一类的地方之后,从西侧楼梯口走上二楼。

二楼的布局和一楼一样,以中间楼梯口为界,西侧是办公室和实验室,东侧是教室。杜兴哲继续在走廊里穿行,过了中楼梯口之后,他开始抬头看门框上的玻璃,距离中楼梯口最近的那个教室前门门框上贴着的红色胶条组成了“八年一班”四个字。杜兴哲进入教室,教室里的黑板下面有一些黄色的纸,除此之外,地上什么都没有,白婉冰也不在这。他刚要走出教室,一回头,眼前突然出现一个不知道表达什么意思的符号,这是涂在教室后门墙上的一个红色符号。杜兴哲反复琢磨也猜不出究竟是什么意思,他就走出了教室。再看三楼、四楼,依然是这类布局。只是四楼的教室是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专门用途的教室而已。在看遍了教学楼的每一个角落后,杜兴哲走出教学楼,在围墙外休息。

那栋楼废弃已久,教室里除了被遗弃的玻璃、化学实验器材之外,什么都没有,杜兴哲也没有看到白婉冰。这时,他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原来是他忘了把自己的闹钟关掉,现在已经是中午12时30分了。他的身上没带什么食物,所以必须走出这片荒地,到郊区的饭馆吃饭了。

不管白婉冰的事是不是真的,杜兴哲都为白婉冰感到惋惜,那个和他有着几乎相同遭遇的女生就像他的影子。不知道是杜兴哲的哪根脑神经动了一下,他竟然不由自主地唱出了弘一法师写的那首经典的《送别》。他的身边没有任何听众,只有一栋破楼和一片荒地。他用自己特有的唱法唱出了这首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杜兴哲唱完一曲之后,背着背包往回走。此刻,他的脑子里,少年时期的一幕幕仿佛昨天发生的事情一样清晰地回放着。他的头上,太阳喷出了耀眼的白色光芒,毒辣的阳光炙烤着这片人迹罕至的荒地,似乎要把这片荒地上所有的水分烤干一样。滚滚汗珠带着灰尘从杜兴哲的脸上滚落到T恤衫上,但他此刻根本没有管那些。汗水落在眼镜上,他就摘掉眼镜,自己用手拿着。汗水落在眼睛里,他就把眼睛闭上,直到汗水干了再睁开。

当他不顾一切继续向前时,一个坚硬的东西撞了他的头,他后退了几步。等到他从之前的负面情绪中回过神来,他睁开了眼睛,擦了擦脸上的汗珠,这才发现——根本就没什么东西撞了他,是他自己不看路,撞上了14矿家属楼的墙。

他休息了一下,呼吸逐渐恢复平稳。他打开自己那瓶没喝完的水,用这个瓶子里的最后一点水洗了洗手和手里的眼镜,擦了擦脸上的灰尘。最后,他用自己带的眼镜布擦干了眼镜,把眼镜戴回头上。再看看时间,已经14时50分了。他在15时走到了49路公交车站,原路回家去了。

他知道自己需要忍耐,但是,一个人的耐心的持续程度取决于这个人面对的人或事,任何人的耐心都不是无限的。长期以来,杜兴哲对家人逐渐失去耐心,他的家人已经改不掉那顽固的思想和伤人的毛病,如果他不能完全走出家门,他只会被家里人逐渐逼疯。

但是,杜兴哲还有多少时间?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他读过《史记》和《汉书》当中霍去病的列传,也查阅过与霍去病相关的资料。霍去病是西汉时期的天才将军,18岁任侍中,19岁任骠骑将军,21岁取得重大战果,但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4岁。杜兴哲已经23岁,他不知道自己还剩多少时间,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他并不为虚度光阴而悔恨,但他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如果他的生命因为心理崩溃而结束,这对他来说太窝囊了。

杜兴哲这样告诉自己:“就算我的时间只剩下一天,我也只能好好活着、坚强地活着。不管是因为负气,还是为了实现梦想,我都要离开家。”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