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漫漫何其多》第7章 以邻为壑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付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洚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孟子·告子下》)
酷热的夜下,澄心殿内不时有宫女从冰窖中拿出腊月的坚冰,坚冰的一角浮在澄心池上。
殿内空旷,万籁俱静。
禹穆坐在帘后,珠帘密得遮挡完他的面貎和表情,正如君心如水,不可揣度。
但在殿中能读懂,或能弦外之音者就不下三位。自从杨玉阶被禹穆明升实贬,除首辅之位,不兼六部之职,又受了虚职扬武殿大学士的品阶领衔,成了名不附实的一把手,一个好的传声筒。但人在朝中的声望居高不下,如骑虎不能下矣。
杨玉阶深知一个无权的丞相,被御史酷吏问罪时,就像是歌女老大嫁商人妇,色衰宠尽时。
前汉武帝刘彻嫉惮丞相之位,在位期间共换了13位丞相,大多都没好下场。有7位在位期间被免职了,有5个因为犯罪害怕受到制裁而自杀。吓得公孙贺不敢接丞相之位,能坐上丞相职位的都是中人之姿;备受重用的张汤,陵园一案与丞相庄青翟生了嫌隙,但他位不在丞相,连丞相的事情都由其处理,丞相如同虚设。丞相名设在那却实亡。
汉武帝巧用丞相这饵钓着满朝英才。
本朝内阁,削次辅之称与票拟之权,杨玉阶这个首辅只能采阁臣之言,纳御史上奏,与至尊身旁赞导众事、顾问应对,不能发号施令,位高实不尊,如同前汉丞相一样形同虚设。每条建言必要经过内阁审阅。一个管家公没有随时都有撤轴,下绊子的能力,自然心里不好受。
徐平伯领中书省中书令和尚书令,与大学士同品,吏部兵部可奏报通行中书省的令,不得违令,但要获阁臣们的批红。
一道朝令先入内阁这个秘书处整理,由中书省照惯例执行京师内的事,六部尚书执行地方的事,行中书省外派去考验成效。
内阁与中书省,相当左手与右手,一只来掌桌,另一只则写旨令,缺一不可。
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除担虚名的首辅,尚书令,六部公卿中挑出三位,还有三品的都御史。
每任都御史都要兼二品的太子太保,职在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是明面上的天子耳目。
现任的都御史是岁过八十的沈煜,坐在未位,正闭眼昏昏欲睡,大热天的,从亭里凉席上唤醒,半梦半醒来到了殿内,没有缓过神。
三角平衡的朝局,如同昏昏沉沉的八十老翁,落个苍蝇在腿上也不会醒吗?
……
郑兰己然熟悉至尊的聛气,一脸恰笑望着杨玉阶道。
“杨公,沅省在八月内暴雨不断,从那赶回的黑冰台百户据实奏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