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漫漫何其多》第9章 北宁议事 曲阳起义l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唐·杜荀鹤《山中寡妇》
和张秘丞灯夕韵四首·公丞赤地饥荒后
朝代:宋朝|作者:刘克庄
公丞赤地饥荒后,一念通天立致和。
永日庭中私谒少,丰年陌上醉人多。
更生昔忝陪藜杖,臣甫今宁想玉珂。
益郡乐歌何足拟,要书善政续归禾。
……………
北宁府,巡检司门口,两头白玉石狮子,静静看着北宁府的一切冷清空旷。
马车缓慢走过街道,马夫罗叔看着面肌凹陷,目光死灰的灾民。
轿内,李荃正对着罗承望。
“明允,你怎么看待北宁府应对之策?”
“老师,应对之策,就是刮骨疗伤,以利刃出鞘,斩尽乱麻!”
“明允,很多前人说,三年缝一小灾,十年缝一大祸,对此你有什么见解和:想说的?”
“老师,这一路看到了生离死别的太多,我没什么好说的吧,古人在应对之策确实多有借鉴,但我们真的能救得到了那么多人吗?还有很多人…也许还有很多人因为我们的谋划得到了苟且偷生,但治本不治根,我心中不快。老师,我觉得今朝是不是能改变吏治腐败,还不如多考虑一下借沅省之事,来警醒下那群敲骨吸髓之辈!”
罗承望也没想到李荃这么直接了当的,句句杀气腾腾,只能顿了顿,方才苦笑着说道:“明允,我送你的传习录,你该多参悟下。”
马车停在北宁巡检司前
李荃下轿看了看四周,一眼看去大多数都是的门身着绛红袍的官吏,其中三三两两凑在一堆,李绍业和林晓站在大门最凸显的位置,看来己等候多时。
林岚皋的身份站着三个人,除了两位是青衣便服,是林晓的幕僚,还有一个人身穿白袍,必是林使君的女儿,林琴南。四个城门守将司马来了俩人,东门的守将赵微寒和北门的守将司马伯达奉令巡城,没有到以外,南方的守将涤侯季扬和西门的聂开阳估摸着终于有人来做担保,而倍感压力减半。
细品了一会,李荃收回了视线,北宁城的秩序让心中落下块大石头。
罗承望也下了轿,李绍业和林晓问了一通好后,忙喊后厨弄饭。
只过了半刻,饭菜上桌。
罗承望此时已经饿了一天了,压根管不过官场的规矩,在饭局上要趁机了解自己的队友是否可同心谐力,此时正端着一碗米汤嗦个不停。
这李绍业也个京官外放的主,身旁总有几个人是捞钱的,每年孝敬就赚了不少,对于钱财,李绍业倒也不是很看重。但谁不想有个名垂青史的功勋在手。
李绍业一直在偷偷观察李荃。这位被罗承望推崇的关门弟子,胸藏韬略,满腹才具。不知道从哪得来的消息,说罗承望的政治人脉上的接班人被订为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
李荃,李绍业想不知道这个人都难,五凤三十五年来,整个沅省官场的头头们几乎对这个后起之秀感到后生可畏,如果不是岁数问题,沅省军政要事就被他一人承包了,罗承望对他的建议是闭着就过。
年岁轻,年岁小,而且风神宜人,他很清楚,这样的少年英才绝对符合多数同僚们下榜捉婿的标准。
按实情来说这样的少年英才足够配得起独当一面了,可沅省官场乃至朝廷却不能用上李荃,或者说朝廷或达官贵人,那怕真正有权势的人不想去拉拢他,哪怕把人安排翰林院去避风头也比不敢委任此人重任强!
李绍业观察着李荃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感满意。
这李荃差就差在他的山头是罗承望,在大禹朝虽然有才华很多,可惜在拜师上完全把自己隔绝于中枢之外,到现在就还是个穷秀才!
尽管他蛮有能力的,做事明断专行。
可惜,在李绍业看来,有能力的不差他一个。
随便从京中来个二世祖,李荃都要多加考索。
“叔父,您别老盯着别人,误会您看好此子!”林琴南对李荃早有耳闻,今日一见,顿觉李荃如洛城牡丹,高贵又赏心悦目,命婢女送饭之际,也跟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