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香》第6章 那个突然出现的女孩
说实话,那天上午,第一次发觉我其实并没有做记者的职业素养,我总是将太多自己的情绪代入工作中,而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做一个倾听者和记录者,也许这也是后来我选择考编,做一名幼儿园教师的原因吧。
但是话又说回来,其实那天对于朱老板的采访真的可以说是枯燥又无趣,面对着他大言不惭地自吹自擂,还有他时不时脱口而出的脏话,更是让我本就对他不太良好的印象大打折扣。
我的眉头紧锁,目光总会时不时地盯着他脸上上下抖动的肥肉褶子,我握着笔,但自始至终也没有落笔写下一个字。
因为我感觉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并没有说什么有营养的话,就算从中总结提升都提升不出什么东西,因为在他的讲话中有用的东西就是个零。
因此在多年后,当我再次回忆我和朱老板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只会记得他那大大的黄金扳指,还有他那带着长期抽烟的人特有口臭的吹嘘,那个画面就像默片电影一般悄无声息,我怎么也回忆不起来那天他到底说了什么。
最后我没有选择再问他什么问题,因为在我内心的自己,急迫地想要结束这次没有什么意义的采访。
离开之前,朱老板递给我们的一个看起来很熟悉的信封,不用猜也知道里面是什么。
他表示不管怎样,希望我们最后能把他写的更完美一些,可能因为他觉得自己讲的还不够完美,他还说想要让我们把这篇报道所在的报刊寄给他一份,可能对自己接下来竞选村两委有些用处。
我义正辞严地拒绝了他的红包,但是表示按照流程,如果这次采访被编辑部采纳的话,样刊到时候会寄给他的。
朱老板看起来脸色不是很高兴,而安泽盯着那个信封又看了看我,脸上充满了惋惜的表情。
我们离开了那个山庄,当我踏出大门的一刻,我突然感觉身上一阵轻松。
这次采访结束的时间比预想中的时间要早了许多,此时去县城的客车也都还没发车,我提议在这个小村里转一转,拍一拍蒙山的美景,说不定回去以后还能用一篇介绍蒙山风光的报道交差。
安泽看了看手表冲我点了点头,看来经历了一上午不愉快的经历,他也不忍心破坏我此时难得的兴致,我们两个就这样,继续向村子的深处走去。
小路两旁,两只正在觅食的小母鸡看到我们赶紧跑向了一边,两旁的院子传来了犬吠的声音,像是不太欢迎我们这些外人贸然闯进来。
这个村子里的景色和北方其他农村并没有太大区别,最大的不同就是房子依山势而建,房屋呈现错落有致的感觉,这在北方平原地带是难得一见的。
我们走在村路上,拿着农具的村民在经过我们身旁的时候都会好奇的打量几眼。
我看到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种着桃树,此时桃花正在盛花期,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的诗句:“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我随手拿起相机,拍着村子的风貌,这里的一切都那么新鲜,让我暂时忘记了这一上午的不快,更让我难以停下按快门的手。
安泽对此好像并不太有兴致,他就在一旁默默看着我,就在这这时,我发现了一座奇特的小屋。
这是一座土质的屋子,这种屋子用的是三合土和稻草夯成的墙,曾经广阔的北方土地上,为一个个家庭提供庇护之所的就是这样的屋子。
曾经的人们,从泥土中来,生活在泥土中,最后走向泥土中去。
在这个时代,这样的屋子已经很难再见到了,小时候奶奶家的房子就是这样的土屋,后来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翻新重建,能够再次见到这样的屋子让我心里一喜。
它实在太另类了,在这座房子的后面,是一座双层小楼,外面贴着洁白的瓷砖,屋顶红通通的瓦熠熠生辉,更加显得这座小土屋单调和贫瘠,但是从城市中来,我最期待见到的就是这种带有原始乡土气息的景象啊。
小土屋前面有一个院子,有一圈低矮的土质院墙,院墙的上面,用一圈白石灰加高后插上了碎玻璃,难道这样的屋子里现在还有人居住?我看着这座小屋,诧异地向身旁的安泽问道。
安泽伸了伸手,无奈地表示自己也想不到。就在这时,一个声音让我俩吓了一跳。
“姑娘,打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