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海内经》第4章 旋龟、赢鱼和鹦鹉
旋龟是《山海经》中记载中的一种生物,产于怪水。其体貌与普通的乌龟类似,但颜色为红黑,长着鸟的头、毒蛇的尾巴。据说它的叫声像剖开的木头的声音,将其佩带在身上,耳不聋,还可以治疗足底的老茧。
形态特征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旋龟体貌与龟相近,但头为鸟状嘴与老鹰相似而尾巴犹如蛇、鳖尾。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huǐ )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山海经·南山经》。
产地分布
《山海经》谈到的“旋龟”产地,一是在海外赤道以南;一是西北洛水的支流,说明“旋龟”的分布较广。《辞书》介绍:龟有十种,“旋龟”属于水龟中的一类。吉林市发现“旋龟”,说明松花江及其上游支流中自古就有“旋龟”存在,已经成了稀有动物。
相关传说
传说大禹治水时,应龙在前面用尾巴划地,指引禹沿着它所划的地方开凿水道,将洪水引入大海;而旋龟则背上驮着息壤,跟在禹身后,以便禹能随时把一小块一小块的息壤取来投向大地,息壤落到地面后迅速生长,很快就把恣意的洪水填平了。可见旋龟也是治水的重要角色。
原文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huǐ)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PS:再加一头。
蠃[luǒ]鱼,一种长着鱼身,却有鸟翅膀的异兽,能发出像鸳鸯一样的鸟叫。它在哪里出现就会在哪里带来水灾。
原文
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1;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译文
邽山,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贝;还有一种蠃鱼,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鸟鸣叫,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水灾。
PS:再加。
《山海经》中记载了一种叫做鹦鹉的鸟:黄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是有很多竹子。竹子中生活着一种鸟,长得就像猫头鹰一样,有青色的羽毛,嘴巴是红色的。这种鸟非常神奇。它的舌头像人一样。会学人说话。这种鸟的名字叫做鹦鹉。
大多数鹦鹉主食树上或者地面上的植物果实、种子、坚果、浆果、嫩芽嫩枝等,兼食少量昆虫。吸蜜鹦鹉类则主食花粉、花蜜及柔软多汁的果实。
鹦鹉类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分布在温、亚热、热带的广大地域。种类非常繁多,有2科、82属、358种,是鸟纲最大的科之一。主要分布于热带森林中。在南半球有些种类扩展到温带地区,也有一些种类分布到遥远的海岛上。鹦鹉在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种类最多,在非洲和亚洲种类要少得多,但在非洲却有一些很有名的种类,如灰鹦鹉、情侣鹦鹉、牡丹鹦鹉。拉丁美洲的鹦鹉中最著名的是各种大型的金刚鹦鹉。大洋洲的鹦鹉比拉丁美洲更加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