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中医学习最新章节(医学考试小说全文阅读)

《中医学习》第8章 解剖简答

简述人体的组成及九大系统的名称

答:人体组成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为具有一定形态、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为器官;若干个形态不同、功能相关的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一方面的生理功能,构成系统;九大系统组成人体。9 大系统分别是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简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答: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具有支持、运动和保护等功能。

简述骨的形态分类及各类骨的结构特点

答:骨按外形不同,一般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长骨呈管状,中部稍细称骨干,内有空腔称骨髓腔,骨的两端膨大称骨骺,表面有关节面,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短骨呈立方形,多成群分布;扁骨呈板状;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

简述关节的运动形式

答:关节的运动一般围绕一定的轴进行,可产生两种方向相反的运动形式,根据运动轴

的不同分为: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内和旋外(旋前和旋后)以及环转。

简述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答: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是参与构成关节各骨的邻接面,有关节软骨覆盖;关节囊分为两层,外层为纤维膜,在关节面周缘与骨膜相连,内层叫滑膜,附着于关节软骨的周缘;关节腔是关节囊滑膜层与关节软骨所围成的腔隙,密闭呈负压。关节的辅助结构有韧带和关节盘。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分囊内和囊外韧带,能增加关节的稳固性;关节盘位于两关节面之间,由纤维软骨构成,膝关节囊内的关节盘称半月板,能增强关节稳固性,有利于关节运动。

简述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点

答:椎骨由椎体、椎弓和凸起构成,椎体呈短圆柱状,位于椎骨前部;椎弓呈半环状连于后部,二者共同围成椎孔,全部椎孔连成椎管;椎弓连接椎体部分较细称椎弓根,椎弓根上、下缘的切迹围成椎间孔。椎骨的凸起共有 7 个,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下各伸出一对上、下关节突,向后伸出一个棘突。 各部椎骨的特点:颈椎椎体较小,横突根部有横突孔,棘突短、末端分叉;胸椎椎体侧面和横突末端前面有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方;腰椎椎体粗大,棘突为矢状位的骨板,水平后伸。

简述椎间盘的位置、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

答:椎间盘位于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纤维环是呈环形排列的纤维软骨,居椎间盘周围部;中央是富有弹性的髓核。当脊柱运动时,髓核可在纤维环内轻微移动。纤维环后外侧部薄弱,破裂时髓核可由此突出引起椎间盘脱出症。

简述胸廓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答:胸廓由 12 块胸椎、12 对肋和 1 块胸骨连结而成。主要有参与呼吸运动,支持和保

护胸、腹腔器官的功能。

简述肩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

答:(1)组成:肩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

(2)结构特点:①肱骨头大,关节盂小而浅,两关节面差别较大。②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③肩关节周围有众多的肌附着,在关节囊的上壁、前壁和后壁都有一些肌腱加强,但其下壁薄弱,是肩关节脱位最常见的部位。

(3)运动形式: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做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简述骨盆的组成、分部,小骨盆上、下口的组成

答:骨盆由骶骨、尾骨、左右髋骨及其骨连结构成,以界线为界分为大、小骨盆,界线是由骶骨岬经两侧的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围成。小骨盆上口就是界线;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共同围成。

列表比较男性、女性骨盆的区别

答:男、女性骨盆的形态差异如下。

男 性

女 性

骨盆形状

较窄长

较宽短

骶骨岬

凸出明显

凸出不明显

骨盆上口

心形

椭圆形

骨盆下口

狭小

宽大

骨盆腔

漏斗形

圆桶形

耻骨下角

70°~75°

80°~100°

简述髋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

答:(1)组成: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

结构特点:①股骨头大,髋臼深(头大窝深);②关节囊厚而坚韧(厚而坚韧),关节囊后下方薄弱,易向后下方脱位;③关节腔内有股骨头韧带(韧带通过)。

(3)运动形式:运动形式与肩关节相同,但运动幅度较肩关节小,可做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

简述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

答:(1)组成: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2)结构特点: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①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外均有韧带加强:②关节囊前壁有髌韧带加强,两侧壁有胫、腓侧副韧带加强;③内有前、后交叉韧带,防止胫骨前后移位。关节内有内、外侧半月板,使关节面相互适应,缓冲压力,进一步增强关节的稳固性。

(3)运动形式:主要做屈、伸运动。

简述膈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答:膈位于胸腹腔之间,为向上膨隆的扁肌。膈周围部为肌部,附于胸廓下口周缘及其附近骨面,肌束向上移行为中央部的腱膜,称中心腱。膈有 3 个裂孔: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裂孔,各孔分别有主动脉、食管和下腔静脉等结构通过。膈是重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顶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舒张时,膈顶上升,胸腔容积缩小,助呼气。膈与腹肌同时收缩,有促进排便及分娩等作用。

简述股三角的位置、境界和内容

答:股三角位于股前面的上部,其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界为长收肌。由内向外依次有股静脉、股动脉、股神经通过。

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答: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临床上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消化管称为下消化道。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和胰。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排遗。

简述牙的分部、结构及恒牙的名称和数目

答:牙可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 3 部分。牙由釉质、牙质、牙骨质和牙髓 4 部分构成,牙内部的空腔称为牙腔,内容纳牙髓。人一生有两套牙,即乳牙和恒牙,其中恒牙有 28~32 个,可分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 1 前磨牙、第 2 前磨牙、第 1 磨牙、第 2 磨牙、第 3 磨牙,通常用阿拉伯数字 1、2、3、4、5、6、7、8 表示。第 3 磨牙萌出晚或终生不萌发,又称为迟牙。

简述咽的分部和交通

答: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鼻咽向前经鼻后孔通鼻腔、经咽鼓管通鼓室;口咽向前经咽峡通口腔;喉咽向前下方通喉腔、向下通食管。

简述食管的位置、分部、3个狭窄的位置及各狭窄距中切牙的距离

答:食管位于气管后面、脊柱前方,上与咽相续,下连胃的贲门,全长 25cm。以颈静脉切迹和膈为界,食管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 3 段。食管全长有 3 处狭窄,自上而下是:①食管起始处,距切牙约 15cm;②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牙约 25cm;③食管穿膈处,距切牙约 40cm。这些部位是损伤、炎症和肿瘤的好发部位,也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

简述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答:胃在中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胃的形态:胃有两壁,两口和两缘。两壁即前壁和后壁;入口称贲门,出口称幽门;下缘较长,凸向左下,称胃大弯,上缘较短,凹向右上,称胃小弯。胃可分四部分:贲门部,位于贲门附近的部分;胃底部,自贲门向左上方膨凸而高于贲门的部分;胃体部:位于角切迹和胃底之间的部分;幽门部临床上又称为“胃窦”,是指角切迹至幽门之间的部分,幽门部分两部:左侧的叫作幽门窦,右侧的叫作幽门管。

简述十二指肠的分部及主要结构

答:十二指肠为小肠起始段,长约 25cm,呈“C”形从右侧包绕胰头,分 4 部分:

①上部,黏膜光滑,其起始部称为十二指肠球部,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②降部,后内侧壁有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③水平部,在第 3 腰椎平面向左横行,至腹主动脉前方续于升部;④升部,末端与空肠相接处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被十二指肠悬韧带固定于腹后壁,十二指肠悬韧带为确定空肠起始端的标记,也是上、下消化道的分界。

胆囊底和和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各在何处

答: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的稍下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 1/3 交点处。

简述肛管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答:肛管黏膜可见 6~10 条纵行皱襞叫作肛柱,肛柱下端间接连有半月状的肛瓣,柱、瓣间围成肛窦。肛柱下端与肛瓣上缘连成锯齿状的齿状线,其为内、外痔的分界。齿状线下方约 1cm 的肛管内面有一浅沟,称为白线。白线与齿状线间的环状部分,称为肛梳或痔环。肛门有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前者是直肠环形肌增厚形成的,属平滑肌,只能协助排便,无括约肛门的作用;后者为骨骼肌,有括约肛门、控制排便的作用。

简述三对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及导管的开口部位

答:三对唾液腺分别是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1)腮腺:位于耳廓的前下方,开口于平对上颌第 2 磨牙相对应的颊黏膜处;

(2)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体的深面,开口于舌下阜;

(3)舌下腺位于舌下襞的深面,大腺管开口于舌下阜,小腺管开口于舌下襞。

简述肝的位置、形态及体表投影

25.答: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形态呈楔形,分两面、两缘。两缘:前缘锐利,后缘钝圆。两面:膈面隆凸,被矢状位的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脏面有“H”形的三条沟,其右纵沟前部为胆囊窝,后部有下腔静脉;左纵沟前部有肝圆韧带,后部有静脉韧带;横沟称为肝门,是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的部位。体表投影: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与第五肋相交,左锁骨中线上与第五肋间隙相交。肝的下界右侧与肋弓基本一致,在腹上区比剑突低 3cm。小儿肝下界常低于右肋弓下 1.5~2cm。平静呼吸时,肝可上下移动 2~3cm。

何谓腹膜腔?男、女腹膜腔有何区别和临床意义

26.答:壁腹膜和脏腹膜相互移行围成的不规则腔隙称为腹膜腔。男性腹膜腔为封闭的腔隙,女性腹膜腔借输卵管腹腔口、输卵管、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故女性腹膜腔易感染;男性的腹膜陷凹为直肠膀胱陷凹,女性则为膀胱子宫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这些陷凹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腹膜腔积液易在此积存。

简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27.答: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及其分支)和肺组成。临床上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主支气管及其分支称为下呼吸道。其主要功能是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

简述鼻旁窦的名称及开口部位。为什么上颌窦易发生慢性炎症?

28.答:鼻旁窦共有四对,分别是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开口部位:上颌窦、额窦均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蝶筛隐窝),前、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因上颌窦为容积最大的一对鼻旁窦,且开口位置高于窦底,炎症时分泌物不易引流,故易引起慢性炎症。

左、右主支气管有何特点?有什么临床意义?

29.答:左主支气管细长,走行相对平行;右主支气管粗短,走行较垂直。临床上当发生气管异物时,容易坠入右侧主支气管。

试述喉腔的分部及结构特点

30.答:喉腔被前庭裂和声门裂分为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 3 部分,前庭裂以上的部分称喉前庭,前庭裂和声门裂之间的部分称为喉中间腔,前庭襞与声襞之间的菱形隐窝称喉室。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声门裂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部分称为声门下腔。声门下腔的黏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易发生水肿。尤其是幼儿易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

声门下腔有何结构特点?有何临床意义?

31.答:声门下腔部位的黏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易发生水肿。特别是幼儿,因喉腔窄小,水肿时常可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

组成喉的软骨有哪些?其结构特点如何?

32.答:组成喉的软骨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一对杓状软骨。甲状软骨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块,由两块近似立方形的软骨板在前正中线处愈合而成,愈合部的上端有喉结,喉结上缘有甲状软骨切迹。环状软骨呈戒指状,前低后高。会厌软骨形似树叶,上宽下窄,上缘游离,下端借韧带连于甲状软骨切迹的后下方。杓状软骨近似三面锥体形,底朝下,由底向前伸出声突,有声带附着,向外伸出肌突,有喉肌附着。

简述肺的位置和形态

33.答:肺位于胸腔内,膈的上方,纵隔的两侧,左、右各一;左肺狭长,右肺粗短。每侧肺呈半圆锥体,分为 1 尖、1 底、2 面、3 缘。肺尖突入颈根部,可高出锁骨内侧 1/32~ 3cm;肺底与膈相邻;外侧面称为肋面;内侧面称纵隔面,中央的凹陷称肺门,是主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肺的部位。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肺根。前缘、下缘都较锐利,后缘圆钝,左肺前缘的下部有心切迹。左肺分上、下两叶,右肺分上、中、下三叶。

简述肺、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34.答:肺下界的体表投影在锁骨中线上与第 6 肋交叉,在腋中线上与第 8 肋相交叉,在 肩胛线上与第 10 肋相交叉,在后正中线两旁平第 10 胸椎棘突水平;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

一般较肺下界低 2 位肋。

简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35.答: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主要功能是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简述肾的位置、剖面结构

36.答:肾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的上部。左肾上端平 12 胸椎上缘,下端平第 3 腰椎上缘;右肾因收肝的影响,比左肾略底半个椎体。第 12 肋斜越左肾后面的中部、右肾后面的上部。

肾的剖面结构:肾实质分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位于肾的浅层,富含血管,新鲜标本呈红褐色,肾皮质伸入肾髓质内的部分称为肾柱。肾髓质位于肾皮质的深部,主要由 15~20 个肾锥体组成,肾锥体尖端钝圆,朝向肾窦称为肾乳头,肾小盏呈漏斗状包绕肾乳头,2~3 个肾小盏合成 1 个肾大盏,2~3 个肾大盏合成肾盂,肾盂出肾门后逐渐变细,弯曲向下移行为输尿管。

输尿管狭窄部位在何处?有何临床意义?

37.答:输尿管 3 个狭窄分别在输尿管起始处、输尿管跨越髂血管处和输尿管穿膀胱壁处,3 处狭窄常是泌尿管道结石易滞留的部位。

什么是膀胱三角?他有什么形态特点和临床意义?

38.答:在膀胱底的内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的区域称膀胱三角。此区因无黏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或空虚时均光滑无皱襞。是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简述女性尿道的起止和开口部位,以及解剖特点

39.答:女性尿道起于膀胱的尿道内口,在阴道前方下行,穿过尿生殖膈,以尿道外口开口于阴道前庭,女性尿道全长仅 4~5cm。且较粗、直,故容易引起泌尿系逆行感染。

简述男性尿道分部、狭窄、弯曲和临床意义

40.答:成人男性尿道长 16~22cm;分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 3 部分。有 3 处狭窄,即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有两处弯曲,即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临床上导尿时将阴茎向上提起可解除耻骨前弯,便于操作。另外,操作中还应注意恒定的耻骨下弯和 3 处狭窄,避免损伤尿道。

简述精子产生及排出途径

答:精子由睾丸产生,经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排出体外。

简述前列腺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42.答:前列腺位于膀胱颈和尿生殖膈之间,中央有尿道穿过,腺体后面有一纵行浅沟称前列腺沟,因前列腺后邻直肠前壁,活体经直肠指诊可触及此沟。前列腺肥大时,前列腺沟消失或变浅,同时压迫尿道引起排尿困难。

输卵管分为那几部?受精和结扎的部位各在何处?

43.答:输卵管由内侧向外侧分为子宫部、输卵管峡、输卵管壶腹部和输卵管漏斗部。受精部位在输卵管壶腹部,输卵管结扎在输卵管峡部。

简述子宫的位置、形态、分部和固定装置

44.答:子宫位于小骨盆腔中央,在膀胱和直肠之间,呈前倾前屈位。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子宫分为 3 部分: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子宫颈又分为子宫颈阴道部和子宫颈阴道上部。子宫的正常位置依赖于盆底肌承托和韧带的牵引与固定,固定子宫韧带有:①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②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状态;③子宫主韧带,阻止子宫下垂;④骶子宫韧带,维持子宫前屈状态。

简述阴道穹的形成及其与腹膜腔的关系和临床意义

45.答:阴道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二者之间形成的环状间隙称阴道穹。阴道穹后部较深,与直肠子宫陷凹之间仅隔阴道后壁和一层腹膜,临床上对腹膜腔积液的病人,可经阴道穹后部穿刺抽取。

写出体循环的途径

答: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身体各部毛细血管→汇合于各级静脉

→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冠状窦→右心房。

简述心内各腔有哪些入口和出口

47.答:右心房的入口有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出口为右房室口。右心室的入口是右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口。左心房有 4 个入口:左肺上、下静脉口和右肺上、下静脉口,出口为左房室口。左心室的入口是左房室口,出口为主动脉口。

简述颞部头皮、面部、上肢及下肢外伤后 ,压迫止血的具体部位和血管

48.答:颞部头皮出血可在耳屏前方,压迫颞浅动脉进行止血;面部出血可在咬肌前缘与下颌体交界处压迫面动脉进行止血;前臂出血,可在臂中部,肱二头肌内侧压迫肱动脉进行止血;下肢出血,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压迫股动脉进行止血;足背出血可在内、外踝连线的中点压迫足背动脉进行止血。

简述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及临床意义

49.答:主要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等。面动脉在下颌骨下缘处位置表浅,在活体可摸到动脉搏动。当面部出血时,可在该处压迫止血。在活体外耳门前上方颧弓根部可摸到颞浅动脉搏动,可在此处进行压迫止血。上颌动脉分支向上穿棘孔入颅腔,分前、后两支,前支紧贴颅骨内面走行经过颅骨翼点内面,颞部骨折时易受损伤,引起硬膜外血肿。

腹腔干有哪些分支?各分布于何处?

50.答:腹腔干的分支及分布为:

胃左动脉:分布于食管腹段、贲门和胃小弯前、后胃壁腹腔干

肝总动脉:分布于肝、胆囊、胃小弯和胃大弯侧的胃壁及十二指肠、大网膜、胰头

脾动脉:分布于胰、脾、胃大弯、胃底部和大网膜

简述营养胃的主要动脉血管有哪些

51.答:营养胃的血管有胃左动脉(来自腹腔干)、胃右动脉(来自肝固有动脉)、胃网膜

右动脉(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左动脉和胃短动脉(来自脾动脉)。

什么叫做面部“危险三角”为什么此处感染时,若处理不当可引起颅内感染?

52.答:面部两侧口角与鼻根之间的三角区称“危险三角”。面静脉经过内眦静脉、眼静脉与颅内海绵窦相交通,而且无静脉瓣,此处有炎症处理不当时,细菌可沿面静脉经眼静脉蔓延到颅内海绵窦,引起颅内感染。

肝门静脉的属支有哪些?收集范围如何?

53.答: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 胆囊静脉和附脐静脉等,肝门静脉收集腹腔内除了肝和直肠下段以外不成对器官的静脉血。

全身可供作静脉穿刺、输液的浅静脉有哪些?

54.答:全身可供作静脉穿刺、输液的浅静脉有颈外静脉、手背静脉网、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和足背静脉弓等。

人体有哪些淋巴干?各注入何淋巴导管?

55.答:全身淋巴干有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及肠干。其中右侧颈干、右侧锁骨下干、右侧支气管纵隔干注入右淋巴导管,其余 6 条淋巴干注入胸导管。

简述胸导管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及收集范围

56.答:胸导管起于位于第 1 腰椎前面的乳糜池,向上穿主动脉裂孔入胸腔,至颈根部弯向左注入左静脉角。沿途收集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和肠干的淋巴回流。共收集左上半身、两侧下半身的淋巴。

简述脾的形态、位置及触诊标志

57.答:脾为扁椭圆形实质器官,色暗红、质软而脆,可分为膈、脏两面,上、下两缘,膈面平滑较凸,脏面中央有脾门,是血管、神经出入的部位。下缘钝厚,上缘有 2~3 个脾切迹。脾位于左季肋区,与 9~11 肋相对,其长轴与第 10 肋一致,正常肋弓下缘不能触及。 脾肿大时,脾切迹是触诊脾的标志。

简述眼球外肌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答:①提上睑肌:提上睑;②内直肌:使眼球转向内侧;③外直肌:使眼球转向外侧; ③上直肌:使眼球转向上内;⑤下直肌:使眼球转向下内;⑥上斜肌:使眼球转向下外;

⑦下斜肌:使眼球转向上外。

外界光线经过哪些结构才能投射到视网膜上?

答:光线→角膜→前房→瞳孔→后房→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写出房水的产生、循环途径及作用

60.答:房水由睫状体产生,从眼后房经瞳孔到达前房,再经虹膜角膜角渗入巩膜静脉窦, 回流入眼静脉。房水有营养角膜和晶状体及维持眼压的作用。若房水回流受阻,可引起眼压升高,导致视网膜受压而出现视力减退甚至失明,临床上称青光眼。

说出咽鼓管的功能,小儿咽鼓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61.答:咽鼓管是连通鼓室与咽腔的管道。平时关闭,当吞咽或张大口腔时被动打开,使鼓室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平衡,以保持鼓膜正常形态和张力。小儿咽鼓管短而平直,管腔较大,因而咽部感染易经此蔓延至鼓室,引起中耳炎。

简述声波空气传导的途径

62.答: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外淋巴→内淋巴→基底膜→螺旋器→蜗神经→听觉中枢。

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有哪些?各连于何处?

63.答:中脑:动眼神经连于脚间窝,滑车神经连于下丘下方。脑桥:三叉神经连于脑桥腹侧面外侧,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连于延髓脑桥沟。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连于延髓后外侧沟,舌下神经连于延髓前外侧沟。

什么是小脑扁桃体?它有何临床意义?

64.答:小脑半球下面靠近枕骨大孔处较膨隆称小脑扁桃体,当颅内压增高时,该处可被挤向枕骨大孔,压迫延髓生命中枢,危及生命。

大脑皮质有哪些重要中枢?各位于何处?

65.答: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视区: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沟两侧的皮质。听区:位于颞横回。

简述大脑动脉环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66.答:大脑动脉环由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吻合而成。围绕在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周围。当动脉环某处血流受阻时,可通过血流重新分布,以保证脑的血液供应。

简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67.答:脑脊液由脑室脉络丛产生。循环途径如下:左右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

简述胸神经前支的分布

68.答:胸神经前支分布于肋间肌、胸前外侧壁皮肤和壁胸膜及腹前外侧壁皮肤、壁腹膜和腹前外侧壁各肌。胸神经前支,在胸腹部的分布有明显节段性。如胸骨角平面、乳头平面、剑突平面、肋弓平面和脐平面分别由 2、4、6、8、10 胸神经前支分布。另外,胸12前支分布于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平面。

简述臂丛的主要分支及其支配的肌群名称

69.答:臂丛神经的主要分支有:

① 肌皮神经:支配肱二头肌等。

② 正中神经:支配前臂前群桡侧的屈肌、手掌外侧肌群等。

③ 尺神经:支配前臂前群尺侧的屈肌、手掌内侧和中间肌群等。

④ 桡神经:支配前臂后群伸肌群等。

⑤ 腋神经:支配三角肌等。

简述甲状腺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70.答:甲状腺位于颈前部甲状腺侧叶位于喉下部和气管上部的侧面,上至甲状软骨中部, 下达第 6 气管软骨环。呈现为棕红色的“H”形,分为左、右两个侧叶,中间以甲状腺峡

相连。

论述题

试述肘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答:

(1)肘关节的组成:由肱骨下端和桡骨、尺骨的上端构成。

(2)结构特点:肘关节是复合关节,包括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3 个关节包在 1 个关节囊内;关节囊前后壁薄而松弛,两侧壁厚而紧张,并有韧带加强,后壁最薄弱,故肘关节易向后方脱位。

(3)运动形式:可做屈、伸运动。

说出腹股沟管的位置、结构及临床意义

2.答: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腹肌与腱之间的斜行裂隙,长 4~5cm,

有内、外两口,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腹环),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在男性有

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由于该处为腹肌之间的裂隙,是腹部的薄弱区,故在腹

肌不发达者如老人或小儿,遇腹压增加(如哭闹、咳嗽等)时,腹腔内容物可通过此处凸出

到腹腔外,临床上称为腹股沟斜疝。

临床计数肋序数和计数椎骨序数的骨性标志有哪些?

3.答:计数肋的标志主要有:①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微凸的角,两侧接

第 2 肋软骨,可用于在胸部计数肋骨;②肩胛骨上、下角:分别平第 2 肋、第 7 肋,可用于在背部计数肋骨。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主要有:①第 7 颈椎棘突:当头前屈时特别隆起,在项部正中易触及,可用于计数椎骨;②髂嵴:两侧髂嵴的最高点连线平对第四腰椎的棘突,可用于计数腰椎;③肩胛冈:两侧肩胛冈内侧端的连线通过第 3 胸椎棘突,也可用于计数椎骨。

临床常用作肌内注射的肌有哪些?

4.答:临床上常用做肌内注射的肌有三角肌、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股四头肌和股外

侧肌。

参与髋关节运动的肌有哪些

5.答:屈髋关节的肌有髂腰肌、缝匠肌、股四头肌;伸髋关节的肌有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内收髋关节的肌有股肌内侧肌群;外旋髋关节的肌有髂腰肌、梨状肌。

参与膝关节运动的肌有哪些

答:屈膝关节的肌有缝匠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伸膝关节的肌有股四头肌。

试述胆汁的产生部位及排出途径

7.答:肝细胞分泌胆汁→胆小管→小叶间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 ↘ ↗

胆囊管

↓↑

胆 囊

一位小朋友误吞一枚玻璃球,后发现玻璃球从粪便中排出,叙述玻璃球所经的途径

8.答:玻璃球依次经过的结构有口、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和肛管,经肛门排出体外。

针对男性肾盂结石患者,试述结石随尿液排出途径,结石可能在那些部位滞留?

9.答:男性肾盂结石经过以下狭窄容易滞留:输尿管起始处、输尿管跨越髂血管处、输尿

管穿膀胱壁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

试述男性绝育后对男性第二性征有无影响?能否产生精子?能否射精?为什么?

答:

(1)没有影响。男性绝育(输精管结扎术)其目的是阻断精子的排出,避免精

子与卵子结合,对男性激素的产生排出无影响,因男性激素的产生受下丘脑控制,其排出途径是进入血液循环的。

(2)能产生精子。精子的发生由男性激素控制,在睾丸内产生。

(3)能射精。精液由精子及附属腺的分泌物组成,精液的分泌由激素决定,输精管结扎不影响附属腺分泌物的产生及排出,所以能射精,但精液内无精子。

试述心的位置和外形

11.答:

心的位置:心位于胸腔的中纵隔内,约 2/3 位于正中线的左侧,1/3 在正中线的右侧。

心的外形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和三沟。

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在左侧第 5 肋间隙,距锁骨中线内侧 1~2cm 处可扪及其搏动。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主要有左心房构成,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

胸肋面:朝向胸骨及肋软骨,主要由右心室和左心室构成。

两面:

膈面:与膈的中心腱相邻,主要由左心室和右心室构成。

右缘:主要由右心房构成。

三缘:左缘:主要由左心室构成。

下缘:由右心室和左心室(心尖)构成。

冠状沟:为心房与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标志,内有血管走行。

三沟:前室间沟:为左、右心室在胸肋面的分界标志,有血管走行。

后室间沟:为左、右心室在膈面的分界标志,血管走行。

试述主动脉的起止、走行和主要分支

答:

主动脉为体循环的动脉主干,起于左心室,到第 4 腰椎体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主动脉全程可分为三段,即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

降主动脉以膈为界,又可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

升主动脉基部发出左、右冠状动脉,主动脉弓发出 3 条动脉干,自前向后分别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胸主动脉是降主动脉的胸段,分支有壁支和脏支两类。壁支有肋间后动脉和肋下动脉。脏支细小,主要有支气管支、食管支和心包支。

腹主动脉是降主动脉的腹段,腹主动脉的分支较多,也可分为脏支和壁支,壁支主要有 4 对腰动脉。 脏支分成对和不成对的两类。

成对的脏支共有 3 对。分别是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女性称卵巢动脉);

不成对的脏支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全身可在体表触摸到搏动的动脉有哪些?

13.答:

可在体表触及搏动的动脉有颞浅动脉、面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肱动脉、

桡动脉、指固有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

试述肝门静脉的侧支循环途径及临床意义

14.答:肝门静脉和上、下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①经食管静脉丛和上腔静脉系吻合。②经直肠静脉丛和下腔静脉系吻合。③经脐周静脉网和上、下腔静脉系吻合。

因肝门静脉系统没有静脉瓣,故当肝门静脉回流受阻时,经过这些吻合途径的血流增多,出现静脉曲张。可引起:①食管静脉丛曲张,若曲张的静脉丛破裂则出现呕血;②直肠静脉丛曲张,若破裂则出现便血;③脐周静脉网曲张。当侧支循环失代偿时,胃肠和脾淤血,出现腹水、脾肿大。

试述药物从手背静脉网输入到达阑尾的途径

15.答:药物→手背静脉网→头静脉(贵要静脉)→腋静脉(肱静脉)→锁骨下静脉→头

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回结肠动脉→阑尾动脉→阑尾。

给予尿道炎患者抗菌消炎,写出药物从左手背静脉网到达感染部位的主要路径

16.答:药物→左手背静脉网→头静脉(贵要静脉)→腋静脉(肱静脉)→锁骨下静脉→

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

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膀胱下动脉→

药物达患处。

经消化管吸收的乳糜微粒进入肠干,在肝内进行代谢,其运输过程经过了那些结构?

17.答:乳糜微粒→肠干→乳糜池→胸导管→左静脉角→左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

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胸主动脉

→腹主动脉→腹腔干→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肝。

某患者口服三黄片后,不久尿液变黄色,请问三黄片在体内依次经过的途径?

18.答:口腔→咽→食管→胃→小肠→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试述鼓膜的位置、形态结构。

19.答:鼓膜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呈椭圆形半透明的薄膜,浅漏斗状,凹面向外,边缘固定在骨上。与外耳道底成 45°~50°的倾斜角。小儿鼓膜更为倾斜,几乎呈水平位。鼓膜周缘较厚,中心向内凹陷,为锤骨柄末端附着处,称鼓膜脐。由鼓膜脐沿锤骨柄向上,可见鼓膜向前向后形成两个襞,分别称为锤骨前襞和锤骨后襞。两个襞之间,鼓膜上 1/4的三角形区为松弛部,此部薄而松弛,在活体呈淡红色。鼓膜下 3/4 为紧张部,坚实而紧张,固定于鼓膜沟内,在活体呈灰白色。此部前下方有一个三角形的反光区,称光锥。中耳的一些疾患可引起光锥改变或消失。

简述内囊的位置、形态分部及穿行结构。内囊损伤后有何临床表现?

20.答: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在大脑水平切面上,为一宽厚白质层,

呈“><”形。内囊前肢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内有额桥束;内囊后肢位于豆状核与背

侧丘脑之间,内有下行的皮质脊髓束,上行的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内囊膝位

于内囊前、后肢汇合的钝角处,有皮质核束通过。内囊是投射纤维高度集中的区域,一侧

内囊受损可引起对侧半身深、浅感觉丧失,随意运动障碍;双眼对侧半视野偏盲。即所谓

的“三偏征”。

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时,在何处进行?为什么?针头依次经过哪些层次?

21.答: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需进入终池依次要经过:皮肤→浅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蛛网膜→终池(蛛网膜下隙)。腰椎穿刺常在第 3~4 或第 4~5 腰椎

之间进行,因为成人脊髓下端平第 1 腰椎体下缘,新生儿脊髓下端约平第 3 腰椎,故在此

穿刺不至于损伤脊髓。

试述分布与眼的神经有哪些?

22.

感觉的神经有:

三叉神经之眼神经:管理眼部一般感觉

视神经:管理视觉 。

运动的神经有:眼球外肌、眼球内肌、泪腺

动眼神经:支配内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及提上睑肌

眼球外肌包括: 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

展神经:支配外直肌

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眼球内肌包括:

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

泪腺包括:面神经

试述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脑的部位。

答:

Ⅰ嗅神经为感觉神经,连于端脑(嗅球)。

Ⅱ视神经为感觉神经,连于间脑(视交叉)。

Ⅲ动眼神经为运动神经,连于脑干的中脑(脚间窝)。

Ⅳ滑车神经为运动神经,连于脑干的中脑(背侧下丘下方)。

Ⅴ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连于脑干的脑桥。

Ⅵ展神经为运动神经,连于脑干的脑桥延髓沟。

Ⅶ面神经为混合神经,连于脑干的脑桥延髓沟。

Ⅷ前庭蜗神经为感觉神经,连于脑干的脑桥延髓沟。

Ⅸ舌咽神经为混合神经,连于脑干的延髓。

Ⅹ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连于脑干的延髓。

Ⅺ副神经为运动神经,连于脑干的延髓。

Ⅻ舌下神经为运动神经,连于脑干的延髓。

简述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的各级神经

答:

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薄束和楔束→薄束核和楔束核→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丘脑腹后核→丘脑皮质束→经内囊→中央后回上 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