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初雪打醒我的伞》第2章 放月假了,只有两天时间
转眼间,学校要放月假了。晓琳所在的实验高中,一个月只能放2天的月假。每到这个时候,她总是很激动。早早收拾好了书包,加上每个月省下来的生活费,晓琳踏上了回家之旅。最近她在阅读语文老师推荐的文学名著《围城》,里面的男主角叫方鸿渐,他从海外留学归来的时候一事无成却带回家一张假文凭。有了这张博士文凭,自然需要到七大姑八大姨那边去显耀一下。晓琳这次回家除了是回家休息,还带着重重的黑眼圈。还不是这个该死的分班闹得,她的父母肯定在第一时间知道了要分班的消息,等待她的就是回家接受各种盘问。
果真如此,还没有到家的门口,在公交车的站台,晓琳就看到了她的父亲。天气炎热,父亲戴着一顶防晒帽,手里面拿着一个袋子,不停地用手擦着额头上的汗珠。
“琳琳,在这里呢!”晓琳早看到了这个苍老的人。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她上了高中,父母都狠狠地老了,无论从发福的身材还是拥有皱纹的脸盘,哎,父母老了,自己身上的担子又更加重了一些。
“爸爸好,我看到你啦,你怎么到这里来接我啦?”带着疑惑,晓琳还是索性问一问。
“你姑妈今天50周岁生日,我们一家要去饭店吃饭,你妈妈已经去饭店帮忙了。”
“帮忙,为什么要帮忙啊?”这句话一问就知道不对,但是晓琳不以为然。姑妈在晓琳小的时候经常会捉弄她,因此她一直不喜欢姑妈。
“亲戚嘛,回家办事总得有人帮忙的!”话不多说,父女两个人一路走着一路聊着。聊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关于晓琳的生活,生活费够不够呀,衣服有没有买好啊。
两天的假期,从一顿酒席开始。以前晓琳去亲戚家吃酒基本都是在家里办的,现在基本都转移到酒店里面了。家里有家里的好处,可以热热闹闹,可以想吃多久就吃多久,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哎呀,晓琳,好久不见啊,你都长这么高啦!”每次都是这句话,难道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没有熏陶好这些姑姑们么?晓琳心里狠狠地说着。自从初三以来,一米六的个头就再也没有长过了。而这些亲戚朋友们,尤其是爸爸这边的亲戚总是会说这一句话。
“是呀,我穿了增高鞋!”晓琳故意说道。
“那可不能啊,增高鞋容易崴到脚,晓琳,你赶紧的,回家换好鞋再来吧!”
“我骗你们的,哪有什么增高鞋,是你们好久没有看到我了。”
“我就说吧,这个小姑娘就喜欢说谎话。”其中有一个姑姑小声的说道。我就不想和这些姑姑们说话,一说话就感觉到了无形的压力,并且实在不是一路人。她们那么老了,我还这么小,怎么会是一路人呢,晓琳心里想着。
酒席之上,除了听长辈们的日常聊天,就是等着吃饭。大人们的聊天总是在比较,拿今天和昨天比较,拿几个孩子之间的成绩比较,拿自己的收入比较。除此之外,好像他们真的不会说其他的了。晓琳心里只有蛋糕,一个月没有吃到甜品了,心情自然也不好。等了好多久,生日蛋糕才迟迟地端上桌。晓琳一看,原来是一个大蝴蝶结,上面什么字也没有,好像在刻意避开主人的年纪。先是安排小朋友和老人先吃,然后就是各路长辈再吃,轮到她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奶油了,只剩下厚实的蛋糕。
算了吧,有的吃就不错了,晓琳心里想着,行动上更是给力,丝毫不服输。这个时候她又想到自己的成绩总是上不去,要是和等蛋糕这般有耐心,要是和吃蛋糕这般有决心,何愁成绩上不去呢!
吃完饭之后,晓琳同爸爸妈妈回了家。爸爸因为酒喝多了,一直在说自己的50岁生日应该如何操办,而且还要请各方代表都过来帮他庆生才好。晓琳听不进去这些,她总是觉得自己的父亲老讲一些不切实际的话语。她快步走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听起了音乐。最近她对李健的歌曲感起了兴趣。一首《风吹麦浪》,听着听着,晓琳进入了梦乡。
晓琳是被妈妈摇醒的,她痴痴的看着自己的妈妈,头也不想抬一下,因为她知道自己又有又要挨批评了。这次她真是猜错了,妈妈摸摸晓琳的头,送来了一盒酸奶。
“高中生活苦的吧,我家琳琳都瘦了。”
这句话一出,差点没有把芮晓琳吓到,因为在她的印象里,妈妈从来不会表达对自己的关心。“还好,妈妈。”
晓琳看了一眼妈妈,黄色的脸上挂着些许疲惫。注意,妈妈的脸是黄色的,不对,她印象中妈妈的皮肤总是很好,脸色也是红润有光泽的。哎,自己不在家,学习成绩没有考好,父母也没有照顾好。现代社会,像芮晓琳这样的女生不多见了。小小年纪就知道了反过来关心自己的父母,值得妈妈骄傲的事情有很多,其中最欣慰的事情就是晓琳在上小学一年级就学会了煮饭。
“妈妈,你知道我们要分班的事情么?”算了吧,干脆直接告诉妈妈,不要等到自己被分在最差的一个班时再说就来不及了。
“我知道的,所以我想你不要紧张,无论你考的怎样,都是自己刻苦努力付出的结果,我们都应该尊重它。”妈妈不愧从小就是学霸,现在连教育女儿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有文化。要不是那些年外婆家没有钱供妈妈上学,妈妈肯定是妥妥的大学生。
“现在你就去你婆婆家、舅舅家、大姨家玩一玩,正好给自己放个假,也等于告诉长辈一声你回来了,给他们问声好!”说来也奇怪,每个月假回家妈妈都要求她去长辈家拜访,有的时候还会让她买点东西送过去。晓琳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有的时候去长辈家也不知道要说些什么,都是硬着头皮找一些话题讲一讲,然后再找好理由离开。
这一次,晓琳没有那么抗拒,她弱弱地说了一声:“好的,妈妈,我马上就去。”通往乡下的路她太熟悉了,十六年的老路了,每次走都有不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