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情太子妖艳妃》第4章 鱼羹
全长安城都知道城阳郡主宿星河对太子一往情深,宿星河的记忆还停留在那深宫高墙里,羽林军漆黑的铁甲和绛红色的披风交缠在一起,军旗猎猎飞舞,在一个肃杀的秋日里闯进了清河长公主府的大门,抄了宿星河的母家。
她早就对这个男人没有男女之情了。
许柔颐在她母家被抄的当夜就穿上一身素裙布衣前来椒房殿告诉她这个消息,还特意说起“清河大长公主自缢于堂前”时加重了语气,一边说起还一边拭泪,哭得梨花带雨,仿佛死的不是宿星河的父母,而是她许柔颐的高堂,她走后紫苏恨不得拿皂荚将她站过的地方洗刷三遍。
不过所有的怨怼和贪嗔都是因爱而起,没有了爱,宿星河对这对男女只剩下了恨和冷漠。
宿星河开口:“殿下言重了,二殿下只不过是和臣女开个玩笑。”
江从云似乎有些生气,又是片刻没有动静,宿星河懒得猜他又犯了什么昏,有些不耐烦:“殿下没事的话臣女就告退了,臣女身子真的有些乏了。”
话音未落,宿星河眼前一黑,差点栽了过去,踉跄了一下忽然被一只手扶住,江从云靠近了些,托住她的手臂,将她扶起来,说道:“去吧。”
宴会上妍华夫人姗姗来迟,一声鲜艳的绛红纱裙让皇帝眼前一亮,后宫的女人总是能够想出各种法子去引人注意。
凤首箜篌被换成了另一把同样精致贵重的箜篌,妍华夫人面上并无异样,只说可惜不能让陛下和众位宗亲欣赏“倚桐”经世罕见的乐音。
一曲终了,不愧是李延年教出来的,妍华夫人的一首凤求凰哄得皇帝眉开眼笑,连连对爱妃的琴技赞不绝口,连带着乐师李延年甚至妍华夫人的外甥傅辰良,外甥女许柔颐一并得了不少赏赐,近几年妍华夫人的外甥傅辰良在军中威望日益升高,去年冬天在瀚海湖带领一队三千人的骑兵直捣匈奴左贤王庭,活捉了匈奴左贤王的岳父与祖父还有国相,捷报传回长安,连皇帝一时都不敢相信第一次上战场的傅辰良竟然能一举重创匈奴。
妍华夫人有着号称帝国明珠的傅良臣这样的“嫁妆”,又为皇帝诞下一子二女,连太子都是记在她的名下抚养,举家男女皆被封侯拜官,长安城中甚至都有人编出歌谣传诵:“生儿不如生女好,生下嫦娥落九重,转身飞入未央宫。”
江从云坐在席上,看着妍华夫人靠在皇帝怀中温言软语,两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三皇子年方十岁,也学会端起酒杯给皇帝敬酒,傅辰良和许柔颐躬身谢恩,仿佛他们才是温馨的一家人。
他想起自己的母后,自己父皇的原配妻子,手中的金杯被捏出寸宽的痕迹,他不动声色的收回手缩入袖中。
江从云不介意自己的父皇偏心,自古爹娘疼幺儿,他的目的不在于情情爱爱,有时候羁绊太多会让自己的决定变得优柔寡断,他沉默着一杯接一杯的将酒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他只是为自己的母亲觉得不值得。
忽然有一人站了出来,是平北将军陈平,他如今也一把年纪了,头发白了一半,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多,说话时的声音却依旧洪亮粗犷。
他打了几乎一辈子的仗,江从云和宿星河都知道他想问什么。
“陛下,臣今日在清江亲自打了五条肥美鲜活的鲈鱼,听当地的百姓说这湖里的鲜鱼用来做鲈鱼羹是最好,今日臣特地去御膳房为陛下做了一道鲈鱼羹,请陛下尝尝!”陈平挥手,身后宫人抬上来一座鼎,揭开锅盖,里面的鲈鱼羹仍在沸腾,鲜香四溢。
皇帝果然十分高兴,特例准允,内侍要来盛被陈平拦下,只见他亲自挽起袖子,净手擦干后拿起器皿,特地挑出鲈鱼身上最肥美的鱼肉,盛了两碗送了上去。
将军不拿军刀拿菜刀做起了庖厨,众人还是第一次见,皇帝一边品尝鲈鱼羹一边满意的点头,鲜少见的和陈平话起了家常,陈平的儿子陈寿年已弱冠,是时候进入军营为帝国效力了。
宿星河舀起碗里的鱼肉尝了一口,确实及其鲜美,肉食鲜嫩无刺,鲜笋也十分新鲜香甜,看来陈平在这鱼羹上是下足了功夫,肚子饿了一下午,宿星河手中的羹汤很快就见了底,正准备再让内侍盛一碗过来,才知道鼎里已经没有了。
她忍不住叹了口气,一旁的江从云早就注意到这边的动静,忍住翘起的嘴角,吩咐身边的侍从将自己面前这碗没有动过的鱼羹送到宿星河那边去。
宿星河看到眼前这碗冒着热气的鱼羹愣了愣,就听到内侍说道:“郡主,太子殿下说不爱喝鱼羹,命奴婢将鱼羹送到郡主这桌。”
宿星河莞尔一笑,说道:“公公放这儿吧,替我转达一声,多谢太子殿下赏赐。”
内侍放下汤羹离去,只是宿星河再也没有动这碗羹一下。
皇帝夸赞了陈平几句,忽然见陈平面色凝重,跪在了大殿中间。
“陛下!若陛下觉得这碗鱼羹还不错,臣就厚着脸皮再求一个赏赐吧。”
陈平几乎老泪纵横,开始诉说自己在先帝还在时便从军报国,如今五十有余还是一个平北将军,他几乎哽咽,说道:“求陛下在下次战事里封臣做先锋吧!臣还有的是力气,愿意为陛下,为帝国流进一身血!也不愿意抱憾终生带着遗憾离开!”
皇帝沉默不语,大殿中的众人却开始窃窃私语,陈平这次确实是豁出去了,为了能够以战功封侯,年逾五十还请命做先锋。
陈平是两朝老将,参与过的大小战事无数,可是立下的军功却不多,更是因为曾经在漠北对抗匈奴的战事中押送粮草竟迷了路,在朝中被人背地里叫迷路将军。
眼见着儿子也大了,朝中比自己小的将军也陆陆续续因为功勋封了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