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墨要做的,主要是把他们带入正轨,教他们如何打仗、如何配合、如何在战场上应对突发状况。
诸如进攻推进的队形、战术穿插的动作、遭遇敌情时的处置流程……这些才是真正的战场本事,必须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手把手带出来。
这群人悟性很高,学得也快。
不过五天工夫,三十多个新兵已经初具作战能力,能拉出去打硬仗了。
接下来,就得让他们见见血,真刀真枪地检验一下成色。
这五天里,苏墨也没闲着,派出多路侦察员四处打探消息,为下一步扩编队伍做准备。
部队要想壮大,光守着新中村这一亩三分地可不行。
这天清晨,外出侦察的战士赶了回来,直奔苏墨住处。
“排长,有情况!”那战士压低声音,“好消息,送上门的大机会。”
几天奔波总算有了回音。
苏墨立刻追问:“说,什么情况?”
“我们摸清了,七里镇有个伪军加强连,打算脱离鬼子投诚,但到现在还没找到靠山。”
“咱们不是正缺人吗?这不正是收编的好时机?”
加强连编制虽不固定,但在眼下这种局势下,一般也就比普通连多配一两个排,人数大致在一百六到二百之间。
而七里镇这支正好满编,整整两百人。
这无疑是一支可观的力量。
可问题在于,七里镇地处敌占区,周边形势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包围。
苏墨皱眉问:“七里镇那边的情况查清楚没有?”
“查清了。”战士答道,“镇上驻着一个伪军营,外加一支曰军小队。
离最近的万家镇有三十公里,那里驻着一个骑兵营。
要是他们出兵支援,骑马赶来也得一个多小时。”
万家镇的战马,苏墨早就惦记上了。
但现在更紧要的是先把七里镇这支有意反正的伪军拿下来。
他沉吟片刻说道:“想收编他们,首先得拔掉那支曰军小队。”
“只要我们行动隐蔽,不惊动周围据点,附近的伪军一时半会儿反应不过来,也不会贸然增援。”
“不管怎样,先把这支队伍吃下再说。”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第二天拂晓,天刚蒙蒙亮,苏墨便带队出发。
从新中村到七里镇,徒步急行需两个小时,骑马则只需一个小时。
这次行动,他只带了十二人,每人一匹马。
这十二人中,十个是新一团的老兵,经验丰富;另两个是刚入伍的新兵,其中之一便是顺溜。
深入敌占区,人多反而容易暴露目标。
况且对方既然有意投诚,也没必要兴师动众。
但如果这支伪军并非真心倒戈,而是设下圈套,那就算苏墨带上五十多人,也可能折在里面。
对此,他早已心中有数。
一行十二人策马疾驰,直奔七里镇而去。
七里镇长期被日伪军占据。
由于曰军兵力吃紧,只能控制几个重要集镇,平时靠从这些据点出击,下乡“扫荡”或实施“清乡”。
驻守此地的伪军加强连,隶属于皇协军第四混成旅第129营第四连,原属该旅一个非主力连队,后因任务加重被临时强化编制。
所谓混成旅,是由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等多兵种合成的独立作战单位,通常兵力在四千人左右,属于特殊时期设立的综合性建制。
这类部队结构完整,一般设有指挥机构、作战部门、后勤系统,并配有作战营、炮兵营、通信连、工兵连、警卫连、侦察分队、卫生队、修理班以及直属保障力量,具备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
129步兵营第四连与万家镇骑兵营,同归第四混成旅管辖。
连部里,赵东海正和副连长陈正国低声商议着起义的事。
“老陈,咱们内部的人清理得怎么样了?”赵东海问。
“妥了。”陈正国压低声音答道,“藏在连里的鬼子耳目,还有那些心思不稳、靠不住的家伙,都摸清底细了。
只要咱们动手,第一件事就是把他们控制住。”
这个第四连原本是中央军122团下辖的一个加强连。
后来团长叛变投敌,带着全团倒向曰本人,成了皇协军,这第四连也被裹挟其中。
可它并非乌合之众,而是正经受过正规训练的作战单位,战斗力远非一般伪军可比。
赵东海点点头:“行,那就找机会干他娘的一票!这种不上不下、两头不是人的日子,老子过够了。”
“对!”陈正国盯着他说,“可连长,咱们真反了之后,往哪儿去?跟哪边走?”
……
虽然已下定决心反正归正,但下一步投奔谁,两人还没拿准。
中央军?晋绥军?还是捌陆军?
中央军是绝不能回去了——他们本就是从那儿出来的,早已寒心。
眼下只剩下两个选择:晋绥军或捌陆军。
赵东海看着陈正国道:“你觉着,咱该靠哪一边?”
陈正国沉吟片刻,说道:“我倾向捌陆军。
前阵子听说他们一个团就把坂田联队打垮了,那是实打实跟小鬼子拼命的队伍。
跟着这样的部队打鬼子,才痛快!”
“反观晋绥军,总想着保存实力,遇事能躲就躲,不愿硬拼,骨头不够硬。”
这话出自一个小小的副连长之口,却一针见血地道破了阎锡山的心思,可见此人眼光不浅。
赵东海深有同感:“我也这么想。”
“可问题来了,咱们没跟捌陆军打过交道,人家肯不肯收我们这支部队?会不会信得过?”
陈正国默然一阵,缓缓开口:“就算落草为寇,也不想再当汉奸了。
现在这样活着,真是里外难做人啊。”
“鬼子瞧不起咱们,乡亲们骂咱们是卖国贼,连累子孙后代都要被人戳脊梁骨。”
赵东海重重点头,神情凝重。
……
七里镇。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急行军,苏墨一行十二人乔装改扮,终于抵达镇外。
镇口设有岗哨,一个排的伪军正在盘查进镇百姓,旁边还修了简易工事,架着一挺轻机枪,其余都是步枪。
苏墨此行只有一条原则:智取,不可强攻。
老百姓排着队接受搜身检查,慢慢轮到了苏墨。
两名伪军拦住他,喝问:“从哪儿来的?进镇干什么?”
苏墨不慌不忙,直视对方:“太行山来的,来找你们连长。”
太行山?
一听这三个字,几个伪军脸色微变。
太行山脉横跨四省,北起西山,南至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四百余里,历来是战略要地。
更重要的是,那里是捌陆军活动的核心区域。
眼前这人竟来自太行山,莫非是那边的人?
伪军顿时警觉起来,上下打量着苏墨:“你找我们连长什么事?”
“有要紧事商量。”苏墨语气平静。
伪军迟疑了一下:“在这等着,我去通报一声。”
随即向上级汇报,排长立刻通知了赵东海和陈正国。
一听来人是从太行山来的,两人心里早已起了波澜——极有可能是捌陆军方面的人。
正愁找不到门路接触捌陆军,这会儿机会自己送上门来了。
两人当即决定见一面,便命伪军将苏墨带到营部。
不过为了稳妥,只能他一人进去,武器一律不准带。
苏墨毫无惧色,独自一人走向连部。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连部内,赵东海与陈正国早已等候多时。
见到苏墨进门,几人相对而坐,气氛一时沉静。
赵东海上下打量了一番苏墨,终于开口:“不知这位兄弟是哪条道上的?”
苏墨也不绕弯子,坦然回应:“赵连长,陈连长,我也不多客套了。”
“我叫苏墨,是捌陆军新一团一排的排长。
听说二位有意摆脱伪军身份,弃暗投明,不知道有没有心思跟我们一起干点正经事?”
“只要你们肯过来,咱们就是一家人。
往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起上阵杀鬼子!”
新一团?
一听这名字,赵东海和陈正国脸色都微微一变。
苍云岭那一仗,捌陆军新一团正面击溃坂田联队主力,还把坂田信哲给收拾了,这事早就在晋西北传得沸沸扬扬。
他们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个人竟真是新一团的人。
赵东海仍皱着眉,语气谨慎:“苏排长,恕我直言,你说你是新一团的,可我们凭什么相信你呢?”
陈正国也附和道:“是啊,苏排长别怪我们多心,眼下这种时候,不得不防。”
两人都是久经风浪的角色,哪能随便来个人自称是什么部队的,就立刻点头相信?毕竟谁也不认识苏墨,这般提防也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