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清楚,明年将迎来重大转机——曹操将死,曹魏必乱。若时机未至,还可再等。七年后,曹丕亦将离世。若仍不足,他仍有耐心。司马懿的寿命,未必比他长。
诸葛亮所说的“天下有变”,其实并不罕见。
只需静待时机,一旦曹操身亡,便立即出兵伐魏,且看曹丕是先登基还是先应战。
汉中
“父亲!”
刘禅向刘备恭敬行礼。
刘备难掩激动,眼前的刘禅虽只有十二岁模样,却让他感到儿子已能独当一面。
自己已近花甲之年。
“来,坐下!”刘备招呼刘禅入座,细细询问起来。
刘禅也不隐瞒,将事情经过一一道来。
尽管曾答应为糜芳保密,但他早已决定——糜芳必须死。
不杀,不足以正法纪;
不杀,不足以慑人心。
所谓的保密,不过是暂时稳住糜芳的手段罢了。
“军贪!”
刘备深吸一口气。
他深知糜芳之罪远比博士仁严重。博士仁至多丢掉公安,而糜芳却险些葬送整个荆州,甚至密谋害死关羽。
幸好,上天赐他一个好儿子。
糜竺泪流满面,万万没想到亲弟弟竟在此时贪赃枉法,几乎断送荆州基业,更妄图谋害关羽。
“诸位以为,该如何处置?”刘备沉声问道。
众人目光纷纷投向糜竺。糜竺出列,肃然道:“臣请大王依法严惩糜芳!”
孙乾却劝道:“大王,糜芳只是一时糊涂,恳请念在旧功,饶他一命!”
诸葛亮与 沉默不语。
此时确实不便表态。糜芳身为元老,早年追随刘备,杀博士仁尚可,杀糜芳却需顾及糜竺颜面。
刘备陷入沉思。
他心中确有几分不忍。
糜竺再次开口:“大王,臣请处死糜芳,以正国法!”
孙乾仍坚持:“大王,糜芳虽有过错,但未酿成大祸,望念在糜竺功劳,饶恕其罪!”
刘备沉吟良久,目光转向刘禅:“阿斗,你意下如何?”
刘禅轻叹一声,看出父亲仍存不忍之心。让自己开口,实则是给糜竺一个台阶。
他问道:”敢问父亲,治国之道为何?”
刘备一怔:”治国之道?”
“是以仁孝、以法、以德?还是……以私心?”刘禅缓缓道。
刘备皱眉:”阿斗,有话直说。”
“糜芳此人,贪婪成性,克扣粮饷,焚毁军械,致使前线将士受挫,违逆军法国法。论德行,父亲待他不薄,他却只顾享乐,何德之有?论仁孝,糜竺舅舅在朝,他却心怀私念,此乃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徒,依法当斩,以德当诛!”刘禅语气平静,”当然,若父亲存有私心,宽恕他也无妨。”
殿内一片寂静。
诸葛亮与 对视一眼,心中赞同刘禅之言。
不杀,难正国法;不杀,难明典刑。
只是这话由他们来说并不合适。糜芳、糜竺追随刘备多年,从徐州至今,忠心耿耿。诸葛亮等人算是后来者,不便对元老直言。而刘禅身为刘备之子,未来继承大业,由他提出最为恰当。
刘备陷入沉思。
刘禅继续道:”糜芳不能秘密处死,必须公开行刑。若轻轻放过,便是告诉天下官吏:只要地位够高,便可肆意妄为。若只杀博士仁而赦糜芳,众人岂不以为 无碍?”
“糜芳随我多年,我……于心何忍。”刘备叹息。
“王者无私。”刘禅直视父亲,”父王志在天下,岂能因私废公?”
刘备沉默良久,终于下定决心:”斩糜芳、博士仁,枭首示众!”
说罢,他不敢看糜竺,转身离去。
……
糜芳与博士仁被处决,首级悬挂示众。
此举既为震慑众人,亦彰显刘备的决心——无论身份高低、追随多久,一旦触犯底线,必严惩不贷。
不过,刘备仍命人将糜芳首级与尸身合葬。
此时,年仅十二岁的刘禅已开始参与朝政。他天资卓绝,逐渐理清父亲麾下的派系格局:
益州派以 为首,荆州派以诸葛亮为核心,青州派则是随刘备入荆的旧部。青州派与荆州派交好,共同制衡益州势力。 虽属益州派,与诸葛亮尚能和睦共处。
但益州派另有关键人物李严。自 离世后,这位从荆州投奔益州的将领成为派系新领袖,深受刘备器重。其军事才能出众:曾以五千精兵平定郪县数万叛军,又击溃越巂夷王高定。任犍为太守期间,他主持开凿天社山、修建沿江大道,政绩斐然。
这位文武全才唯独欠缺格局——刘备逝世后便急不可耐地与诸葛亮争权。当前各派系尚能维持表面和谐,全赖刘备威仪震慑。待白帝城托孤后,益州派必然坐大。诸葛亮在世时尚可压制,待其离世,邓艾兵临城下时,以谯周为首的益州派竟怂恿刘禅投降。
每每思及此处,刘禅都恨不能亲手诛杀谯周。如今诸葛亮已开始与他共商政事,君臣携手处理朝务。
刘禅每日都会听取各地政务汇报,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他对蜀汉的局势愈发了解,朝中上下团结一心,众人都相信刘备能夺取关中。
刘禅积极参与朝政,提出建议,首要之事便是劝阻父亲在成都修建宫殿,告诫他应以高祖刘邦为榜样,暂缓享乐,专注大业。
诸葛亮等人对刘禅的意见十分重视,他也借此机会学习政务,接触机密案卷,迅速成长。
一日,孙权遣使前来求和。
关羽兵锋正盛,赵云虎视眈眈,东吴损兵折将,内部压力巨大。孙权姿态谦卑,甚至愿意送还妹妹以示诚意。
刘备询问群臣意见,众人分为两派:以张飞为首的武将主张乘胜追击,一举攻灭东吴;诸葛亮则建议联合东吴,共同对抗曹操。
最终,刘备将目光投向刘禅,征询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