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夭寿啦!赵云能听到我心声最新章节(夏侯兰小说全文阅读)

《夭寿啦!赵云能听到我心声》第8章 势力初成,未来规划

事实上赵云此次能够这么轻易的找到张斌的踪迹并不是因为他敏锐的洞察力,而是得益于夏侯兰私下组建的情报部队。

他变卖夏侯家所有的家产自然不是疯了,而是思量以后才做的决定。

曾经他怕改变历史导致自己消失,从而失去拥有的一切。

但是夏侯君的死让他明白,即使不改变历史,自己不够强大,战火迟早波及自己。

从处于这个乱世那一刻开始,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正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夏侯兰的想法彻底改变。

与其被动的被其他人牵着鼻子走,夏侯兰更喜欢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虽然他现在拥有的实力还不够强大。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即使他变卖了所有的家产,也不过才培养出来200人情报部队,外加800人战斗部队。

而这800战斗部队仅有400人属于骑兵,剩下400人皆为步兵。

乍一看,夏侯家似乎也就比资助刘备起家的张飞的家境好一些罢了。

但是其实不然,刘备起家时张飞所资助的钱财也仅仅只够300步兵。

只是刘备运气太好,后面又碰上了苏双,张世平这两个马商,无条件赞助了他300匹马匹。

而马匹在市场上面可不便宜!

如今一匹马的价格大概在20金左右,也就是20万钱。

然而夏侯兰清楚,这还不是最贵的时候。

最贵的时候应该是公元181年汉灵帝征召马匹的时候,一匹马是200金,也就是200万钱!

这可不是夏侯兰瞎掰,而是出自于《后汉书——灵帝纪》。

虽然这其中有世家豪强搞鬼的原因,毕竟世家早就对于灵帝亲近宦官,卖官鬻爵的行为不满已久。

当然,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货币的贬值。

如今粮食一石都已经卖到一万钱,这样一看,一匹马卖20万钱也就不算贵了。

而在西汉最顶峰的时候,一石粮食仅500钱,一匹马不过4000钱。

由此对比,可见如今的货币贬值的有多厉害,这也是造成黄巾起义声势之大的主要原因。

加上近些年气候不好,旱灾频发,粮食生产受此影响产量暴跌。

于是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老百姓的面前,不造反迟早要被饿死,造反还能有一线生机。

与其说大部分的黄巾军跟随张角是为了推翻灵帝,不如说是为了从世家口中抢一口饭吃。

这是残酷时代下百姓的悲哀!

夏侯兰深知这个道理,因此他从心底里就没打算在黄巾起义之中用这些可悲的百姓的头颅换取自己的功名。

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张角!

如果不是因为张角,那么夏侯君也不会死。

不过夏侯兰也并非无脑之人,他很清楚夏侯君的死亡并没有这么简单。

按理来说,夏侯君的行迹在几乎没有暴露的情况下,又和太平道无冤无仇,太平道何故找到他杀了他?

因此夏侯兰有了更深层次的推测,他推测真定县出了叛徒,是他们主动暴露了夏君的行迹。

至于为何勾结太平道,夏侯兰心中也有所明了,无非有人想借太平道之手让真定县的势力重新洗牌。

也正因如此,夏侯兰提前将眼线重点布置在了县城内的几大家族之中。

这不,张斌以及他背后的张家就迫不及待露出了马脚,被夏侯兰棋先一招。

一天后,赵云归来

"兰哥,张斌一行人已经被我全部斩杀!"赵云禀报道。

"子龙,这次你做的很好,不过你暂且是休息不下来。

明晚我计划于府中设宴邀请城中各大家族,届时我会铲除张家,还劳你坐镇,以防意外!"

夏侯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他打算通过这次"鸿门宴"彻底掌控整个真定城。

因为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距离黄巾起义也不过半个月了。

"兰哥言重了,云并不觉得辛苦,既然兰哥心中已有策划,云照做便是!"

赵云自然能理解夏侯兰的做法,抛开与张家的仇恨不说,想要掌控真定城也避不开这一环。

而掌控真定城也是他们迈向这乱世舞台的第一步,同时也是他们后面参与黄巾起义的跳板,赵云自然不会容许在这之前出错。

在和夏侯兰待在一起的日子里,他愈发认知到自身的不足。

如果让他冲锋陷阵,这倒是难不倒他。但是如果让他总览全局,出谋划策,与人勾心斗角却是难倒他了。

而夏侯兰擅长的正是这些,同时夏侯兰对于政事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常常让他耳目一新。

这更坚定了赵云跟随夏侯兰的决心,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互补的。

关于未来,他们也早已初步规划好。

对于争霸天下,赵云和夏侯兰并不感兴趣,赵云是觉得能力不足。

而夏侯兰则是因为单纯的没兴趣,且不说危险,就算夺得天下,当上了皇帝,那又怎么样呢?

每天忙死忙活,连陪伴家人的时间都少得可怜,更别说自己的娱乐时间了。

真以为当皇帝很轻松?

因此,夏侯兰对于所谓的皇位并没有任何的兴趣。

他们二人规划的未来是通过前期积累实力逐渐崭露头角,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而后在群雄讨董中救下刘协,让他脱离董卓的掌控,避免被曹操挟持,而后专心辅佐他,助他一统天下。

虽然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但并非不能实现。

刘协早慧,无论是胆略,识人方面都要远远优秀于刘辩。

历史上,刘辩比刘协大5岁,但是在见识到董卓时,却是截然不同的表现。

14岁的刘辩看到董卓唯唯诺诺,而9岁的刘协却能面不改色呵斥董卓的无礼,两人的表现简直是云泥之别。

这也难怪董卓会废了刘辩,立刘协为帝。

事实上在汉灵帝的心中,下一任皇帝的最合适人选也是刘协,只是碍于嫡庶有别,祖宗之法难以更改。

加上何进与朝中世家交好,话语权很大,若是贸然更换太子人选,必然遭到世家的强烈阻拦,因此只能不了了之。

不得不说夏侯兰和赵云的想法其实是不错的,但是他们不会知道,未来的路并没有他们想象之中的那么顺利……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