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三娃没回答,他的手指,开始在地图上快速移动。
“这里,这个像波浪的符号,不是河流,是他们的炮兵阵地。他们称之为‘浪速’,取火力如波涛之意。”
“还有这里,这个‘鸟居’的符号,不是神社,是他们的野战医院和物资中转站,代号‘神宫’。”
“他们把后勤,看作战争的神体。”
大娃和二娃,不知何时也挤了进来。
大娃指着地图的另一角。
“弟弟,你看这里,这个‘月’字暗语,旁边跟着一个‘三’。这不是第三大队,是‘三日月’,是他们最精锐的夜袭部队的代号!”
二娃也补充道。
“而且,你看这个进攻箭头,是虚线。按照《海兵战术纲要》里的标注,虚线代表佯攻,实线才是主攻。”
“所以,他们明面上要打县城,实际上,真正的目标是……”
三个孩子的目光,最后,同时落在了地图上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包上。
那个地方,叫“鹰嘴崖”。
是我军的指挥部所在地。
张政委倒吸一口凉气,手里的铅笔,“啪”地一声断成了两截。
李振国更是脸色煞白,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如果不是这三个孩子……
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三娃的手指,停在了地图上一片空白的区域。
那是一片密林。
“叔叔,”他抬起头,看着李振国,表情前所未有的严肃,“这里,他们藏了一个炮兵联队。”
“什么?!”李振国失声叫道,
“不可能!我们的侦察兵反复侦查过,那里什么都没有!”
“有。”
三娃的语气,不容置疑。
“这张图上,所有部队的番号都是草书。”
“唯独指向这片区域的补给线,用的是正楷。”
“这在倭寇的军事密码学里,叫做‘静默标识’。”
“越是想隐藏的,越要用最普通的方式来掩盖。”
“就像,捕猎的猎人,往往会伪装成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
三娃说完,又低头,啃了一口他的窝窝头。
仿佛,他刚刚说的,不是决定几万人生死的军机。
而是在讨论,今天的窝窝头,是甜的还是咸的。
指挥部里,张政委和李振国对视一眼,
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撼,狂喜,以及……一丝后怕。
他们差一点,就和这天大的战机,失之交臂。
也差一点,就冤枉了英雄的后人。
那一夜,鹰嘴崖下,杀声震天。
我军以逸待劳,在鬼子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布下了天罗地网。
鬼子的“三日月”夜袭队,一头撞进了我们的包围圈。
那片被三娃指出的“静默”密林里,也真的挖出了一个建制完整的炮兵联队。
当我们的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覆盖了他们的炮兵阵地时。
我仿佛能想象出,鬼子指挥官脸上那副见了鬼的表情。
这一战,从午夜,一直打到天亮。
我抱着膝盖,在家里坐了一夜。
听着远处的枪炮声,从密集,到稀疏,再到彻底平息。
我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从未有过的煎熬。
天亮了。
镇子上,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赢了!我们打赢了!”
“鬼子被打跑了!咱们的队伍,大获全胜!”
乡亲们奔走相告,一张张脸上,洋溢着死里逃生的喜悦。
王屠夫家的婆娘,扭着她肥硕的腰,在街上喊得最大声。
赵保长,也换上了一副谄媚的笑脸,提着茶水,在指挥部门口忙前忙后。
他们都在庆祝胜利。
但他们不知道,这场胜利,是怎么来的。
我的三个孩子,也回来了。
他们一脸疲惫,身上沾着泥土和硝烟,却精神得很。
一进门,就倒在炕上,睡着了。
看着他们熟睡的脸庞,我的眼眶,又湿了。
我的傻孩子。
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