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天看着那些固执的守旧学者,心中暗暗思索对策。刘玥依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此时,周围的学子们都在观望,气氛紧张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林浩天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再次开口时,突然听到一声威严的咳嗽声从后方传来。众人回头望去,只见一位身着长袍、白发苍苍的老者缓缓走来。
这位老者便是鸿儒书院颇具威望的书院长老,平日里治学严谨,在书院中德高望重。他目光如炬,扫视了一圈众人,缓缓开口道:“何事如此喧闹?” 一位守旧学者赶忙上前,恭敬地说道:“长老,此子林浩天,宣扬一些荒诞不经的发明想法,有违祖制,我等正欲纠正其谬误。”
林浩天不卑不亢,向长老行礼后说道:“长老,晚辈所提发明,并非荒诞,实是为这乱世百姓着想。如今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若能通过这些发明,改良兵器,增强军队实力以平战乱,同时发明工具助力百姓恢复生产,定能改善当下困境。”
长老微微皱眉,目光落在林浩天身上:“你所说的发明,虽闻所未闻,但听上去似乎有些道理。然我鸿儒书院,向来尊崇祖制,你需详细道来,究竟是何种发明,又为何能有如此功效。”
林浩天心中一喜,觉得有了一丝转机,赶忙说道:“长老,就如兵器改良,晚辈设想可打造一种新型弓弩,射程更远、精度更高,且操作简便,普通士兵稍加训练便可掌握。如此一来,在战场上便能占据优势。还有水车之改良,可更高效地灌溉农田,提高粮食产量,让百姓免受饥荒之苦。”
守旧学者们听了,又纷纷反驳:“哼,这些不过是你凭空想象,毫无依据。祖上传下的东西,历经千年,难道还比不上你这毛头小子的奇思怪想?”
林浩天并未动怒,耐心解释:“各位先生,时代在变,如今乱世,我们不能一味守旧。晚辈的这些想法,皆是基于对当下局势的观察与思考。就如这水车,现有的水车在效率上确实存在不足,若加以改良,受益的将是无数百姓。”
刘玥依也在一旁帮腔:“各位先生,我与浩天一路走来,目睹了太多百姓的苦难。我们真心希望能为这乱世做些什么,还请各位先生三思。”她的声音虽轻柔,却带着几分坚定。
部分中立的学子听了林浩天和刘玥依的话,不禁暗暗点头。其中一位学子忍不住说道:“林公子所言,似乎也有几分道理。如今乱世,或许真需要一些新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守旧学者们见状,更加着急,大声说道:“你们这些小辈,懂什么!祖宗的规矩不能破,若是任由这些歪理邪说传播,成何体统!”
一时间,双方又陷入了激烈的争论。林浩天看着守旧学者们顽固的模样,心中有些无奈,但他知道不能放弃。他提高音量说道:“各位先生,晚辈并非要摒弃祖制,只是想在祖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更好地应对当下的困境。若能结束战乱,让百姓安居乐业,这难道不是祖宗们所期望的吗?”
长老静静地听着双方的争论,脸上表情凝重。他心中明白,林浩天的想法虽大胆,但在这乱世,或许真能带来一线生机。然而,书院众人向来尊崇祖制,要接受这些新想法,并非易事。
此时,阳光透过讲学处的窗户,洒在众人身上。光影交错间,气氛愈发紧张。林浩天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刘玥依则紧紧握着拳头,为林浩天暗暗鼓劲。
守旧学者们依旧不依不饶,他们觉得林浩天的想法是对传统的亵渎,绝不能轻易妥协。而那些开始认同林浩天的学子,虽然心中觉得有理,但面对守旧学者们的威严,也有些犹豫。
林浩天深知,若不能说服眼前这些人,他在书院寻求支持的计划将付诸东流。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各位先生,晚辈愿意以性命担保,这些发明若能实现,定能为这乱世带来改变。还望各位先生给晚辈一个机会。”
刘玥依也跟着说道:“长老,还请您明鉴,给浩天一个机会,也给这乱世的百姓一个机会。”
长老看着林浩天和刘玥依坚定的眼神,又环顾了一下周围的众人,缓缓开口道:“此事关系重大,容老夫再考虑考虑。你们且先在书院住下,待老夫与其他几位长老商议过后,再做定夺。”
林浩天和刘玥依对视一眼,心中既有一丝希望,又有些担忧。希望的是长老并未直接拒绝,担忧的是不知长老商议的结果如何。
守旧学者们听了长老的话,虽心有不满,但也不敢再多说什么。毕竟长老在书院的地位尊崇,他的决定,众人还是要听从的。
随着长老的离开,讲学处的众人也渐渐散去。林浩天和刘玥依站在原地,看着空荡荡的讲学处,心中五味杂陈。
刘玥依轻声说道:“浩天,接下来怎么办?”林浩天握紧拳头:“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不能放弃。只要还有一丝机会,我们就要争取。”
此时,夕阳的余晖洒在书院的庭院里,将两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他们的身影在余晖中显得有些孤单,但他们的眼神中却透着坚定与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