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林青禾的生活变得异常规律,如同最精准的刻漏。
每日寅时末(约清晨5点),他便准时醒来。先在外界竹屋中,迎着初升的朝阳霞光,尝试运转《青玄诀》一个周天。这个过程依旧缓慢而艰难,如同逆水行舟,但他坚持不辍,将其视为对心性的磨练,以及对外界灵气感应的维持。
一个周天结束,他便立刻进入青石空间。在这里,修炼效率陡增,他通常会连续运转五个周天,直到经脉传来饱胀之感,精神力也消耗近半,方才停止。空间内修炼的效果极佳,他能清晰地感觉到丹田内的灵气每天都在稳步增长,那棉线般粗细的气流,正逐渐变得坚韧、充盈。
修炼之余,他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对丹道入门玉简的研读和实践中。
他没有急于尝试炼丹,而是反复揣摩那数十种基础灵药的药性、相生相克之理。他将空间中催生的紫云英、灯芯草,以及后来用灵石兑换来的聚气草、月光花等灵药,作为“教具”,仔细观察它们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气味,甚至尝试用那丝微弱的灵气去感知其内在的药性波动。
这种独特的“感知”方法,是他在一次照料聚气草时无意中发现的。当他将灵气缓缓渡入聚气草叶片时,能隐约感受到其中一股微弱的、偏向木属性的生机之气。这发现让他惊喜不已,虽然感知极其模糊,却让他对“草木有灵”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同时,他开始练习《基础控火诀》。炼丹首重控火,火候的把握差之毫厘,便可能使一炉丹药尽毁。他没有丹炉,也没有地火,便以指为引,调动体内灵气,在指尖凝聚出一簇微弱得几乎看不见的小火苗。
最初,这火苗忽明忽暗,极不稳定,维持不过三息便会熄灭,且对灵气消耗巨大。但他毫不气馁,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新凝聚。累了便打坐恢复灵气,恢复了便继续练习。
在空间内修炼带来的灵气回复速度优势,此刻显露无疑。若是在外界,以他五行杂灵根的资质,恐怕练习一两次便要休息大半天,但在空间内,他每天都能练习数十次之多!
如此高强度的练习下,他的进步是显著的。不过七八日功夫,他已经能稳定地在指尖维持豆大的火苗超过三十息,并且能初步控制火苗的大小,进行极其细微的“文武”转换。虽然距离精确控火还为时尚早,但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开端。
这一日,他正在空间内练习控火诀,指尖火苗稳定地跳跃着。忽然,他心中一动,福至心灵,尝试着将神识(随着修炼,他的精神力也渐渐凝聚,可初步外放探查,谓之神识)附着在那簇火苗之上。
就在神识与火苗接触的刹那,一种奇妙的联系建立了!他感觉自己仿佛成了那簇火苗,能更加清晰地感知到其内部灵气的每一丝变化,控制起来更是如臂使指,心念微动,火苗便随之涨缩变化,灵动非凡!
“原来如此!控火并非单纯以灵气驾驭,更需以神念沟通、引导!”林青禾眼中闪过明悟的光芒。这层领悟,让他对控火诀的理解瞬间提升了一个层次。
他兴奋地反复试验,直到精神力再次耗尽,才意犹未尽地停下。看着指尖消散的火苗,他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种通过自身努力不断进步、不断突破的感觉,实在令人沉醉。
除了修炼和研习丹道,他每隔几日也会走出竹屋,在丹霞峰上稍微走动。丹霞峰面积不小,除了师尊的洞府和他的竹屋,还有几处药圃,由一些外门弟子或杂役负责照料。他偶尔会遇到这些同门,大多对他这个“五行杂灵根”的亲传弟子投来或好奇、或探究、甚至隐含轻视的目光,但碍于他亲传弟子的身份,倒也无人敢上来寻衅。
林青禾对此并不在意,只是礼貌性地点头示意,便自顾自地观察峰上的植被,与他空间内的灵草相互印证。
这一日,他正在观察一株年份不小的“宁神花”,身后传来一个略显熟悉的声音。
“林师弟。”
林青禾回头,只见那日在问心路上见过的锦衣少年赵干,正站在不远处,脸上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略显僵硬的笑容。
“赵师兄。”林青禾记得此人似乎比他早入门片刻,便依礼称呼。他神色平静,心中却有些疑惑,此人为何会主动找他?
赵干走上前,打量了一下林青禾,目光在他那身依旧朴素的粗布衣上扫过,笑道:“林师弟真是勤勉,入门不久,便已开始研习灵药了。不愧是丹阳子师叔看中的人。”
他话语看似客气,但那语气中隐含的一丝优越感和打探之意,却瞒不过林青禾。
“师兄过奖,师弟资质愚钝,唯有勤能补拙。”林青禾不卑不亢地回道。
赵干干笑两声,似是不经意地问道:“不知师弟如今修炼至何等境界了?为兄不才,倚仗家中些许资源,前几日侥幸突破至练气二层了。”他话语中带着明显的炫耀之意。
林青禾心中了然,原来是想来探他的底,顺便炫耀一番。他如今在空间辅助下,进展其实不慢,已隐隐触摸到练气一层的门槛,但距离突破还差些火候。他自然不会如实相告,只是淡淡道:“恭喜师兄。师弟愚钝,尚未引气入体成功,让师兄见笑了。”
“哦?”赵干眼中闪过一丝果然如此的神色,脸上的笑容自然了些许,假意安慰道,“师弟不必灰心,五行灵根修行确实艰难些,慢慢来便是。若有什么难处,也可来找为兄。”
“多谢师兄好意。”林青禾语气依旧平淡。
赵达自觉目的达到,又闲扯了几句,便志得意满地离开了。
看着赵干离去的背影,林青禾摇了摇头,并未将这点小插曲放在心上。他人的看法与比较,于他而言,远不如指尖那一簇可控的火苗来得重要。
他转身,继续将目光投向那株宁神花,心神沉静。
步履不停,道在心安。他的路,他自己一步步走,无需与他人比较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