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求生日记》第2章 文盲一家
女人愣了一下,“你溺了一回水,把之前的事儿忘啦?”
姜婉点点头,“是不太记得了,你说说看?”
“唉……去年洛州大旱,咱们家的田地颗粒无收,为了让家里几口人活下去,你爹就去顾府上借了两百文钱,结果一年下来利滚利,居然要还二十两白银!你看咱们家像是能还得起的样子么?顾淮顾少爷放出话来,不还钱可以,要你去他家府上做通房丫鬟,否则便拿着欠条官府衙门见……我和你爹实在还不上钱,便要你去抵债,你听了这话,一时想不开,就投了湖……”
“……”
姜婉听了简直眼前一黑,自己这是被亲生爹妈给卖了给人当陪床?为什么别人穿越过来不是嫡女就是公主,撕逼打脸不亦乐乎,自己穿越到穷人家也就罢了,才十一二岁就被送去抵债当暖床丫鬟,这也太倒霉了!
听到自己后槽牙咬的咯咯响,姜婉定了定神,“所以我现在活过来了,你们还要送我去顾府?”
“大丫,我们也是没有办法,你妹妹还小,弟弟又是姜家唯一的香火,思来想去,也只有这一条法子了。”
日子都过成这副鬼样子了还惦记着老X家的香火……姜婉气得差点笑出来。
思虑良久,姜婉心中也渐渐淡了对姜家夫妇的怨气——愚昧,贫穷,麻木,多子,这对夫妇吃过的苦已经太多了……卖女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以为给顾家少爷当通房就如何不堪了吗?古代比这不堪的事情多了去了,至少姜婉现在没有被“易子而食”,没有被父母直接卖进黑窑子里永世不得翻身……古代女子,尤其是底层女子的悲惨,又何止是一句“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说的尽!
姜婉理解这对夫妇的苦处,理解,但未必就意味着甘心。
但是自己到底该怎么办呢?听妇人说,再过几天姜家夫妇就要把她送到顾府去了,自己现在一没体力二没人脉,连逃出这个姜家村都费劲——再说,就算自己真的逃出去了,天大地大,自己能去哪里?何处可以栖身?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孩,即使福大命大不叫那歹人掳走,也迟早会饿死街头!
自己目前离不开这户人家的主要原因就是自己穿越成了一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孩,若自己是个体魄强健,能自谋生路的成年人,早就逃之夭夭了。而姜家父母似乎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即使姜大丫已经被逼的投了一回湖,他们还是要把女儿送进火坑,也不担心她一个小女娃娃能独自跑了,也就没有对她严加看管。
姜婉经过一番装作不经意的从“娘亲”嘴里套话,总算将自己穿越到的这家人的情况摸清的八九不离十。
此地名为姜家村,村中十户里有七八户人家都姓姜,姜婉穿越过来的这家也不例外——父亲姜水根,母亲姜黄氏,自己名叫姜大丫,妹妹姜二丫,弟弟姜小宝,为什么这家人的名字都这么朴实无华接地气?因为这家人从姜水根开始,往上数至少三代,全部都是货真价实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
不过文盲的也不止是他们家,这个村子里绝大多数人都没念过书,唯一的文化人是个穷的叮当响的老秀才,姓张,村里只有两本可以阅读的书,一本是今年的黄历,一本是去年的黄历,都供在村长家的里屋中,寻常人难得一见。
姜婉身为家中最大的孩子,虽然只有十一岁,却已经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不过姜二丫和姜小宝倒也乖巧听话,两个人早上起床喝过稀粥之后便闷声不响的蹲在墙角边玩泥巴看蚂蚁,不哭也不闹,让姜婉省了不少事。
姜水根和姜黄氏白天都要去村西边十里地外的薄田里做农活,顾不上家里的三个孩子,姜婉每天除了生火做饭,拾柴洗衣,中午还要带着弟弟妹妹去给姜氏夫妇送饭,一天忙活下来只觉得头晕眼花,她的这副身体本身就瘦小孱弱,又是大病初愈,没过几天就又有要累病了的趋势。
姜婉有些绝望的发现自己面对的几乎是个一个死局,她一没体力二没钱三无一技傍身,连独自一人远走高飞逃离姜家村都做不到!
而继续留在姜家,不久之后就要被送到顾府,成为一名白天干杂活晚上暖床的通房丫鬟,也不知道顾家家风如何,如果运气差点,一辈子辛劳说不定连个自然老死都混不到!
怎么办?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就在姜婉几乎绝望的时候,一个奇异的消息传到了她的耳朵里。
“县官大人下令,让家里有八到十二岁娃娃的,八月十三日都要带着娃娃去白水城的城隍庙里?”
晚上一家人凑在桌上吃饭的时候,姜婉突然听到姜水根和姜黄氏似乎在讨论一件怪事儿。
“是咧,村长叮嘱咱们,家里有娃娃的一定要去,说不定就有大福气!”
“咱们家这几个猴精儿似的娃娃,能有什么福气哦,还浪费一日功夫脚程。”姜黄氏放下筷子抱怨道。“长得瘦,大字又不认得一个,还能去城里当大官不成?”
“就你头发长见识短,要我说,咱们家的娃娃指定有出息!可惜大丫已经许了顾家,小宝的年纪不够,能去瞅瞅的也只有二丫了。”
姜婉心下触动,忙问,“阿爹,阿娘,你们说的福气是什么?”
“现在还不知道咧,不过既然是村长特意嘱咐的,那肯定是大事吧,正好八月十三日那天咱们家上白水城,一面送大丫去顾府,一面带二丫进城看看。”
姜婉敏锐的察觉到,这条消息,也许是她解开面前死局的唯一途径!她绝不能放过这次机会!
八月十三日这天很快就到了,此时正值盛夏,即使是太阳还没出来的晨曦,空气中已经有了一丝燥热暑气,姜家一家五口早早的起来,收拾一番便坐上雇来的隔壁家的驴车,前往一百里外的白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