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张九歌小说在哪里可以看

《剑出,斩尽世间不平》第三章 村子

农历二月初三,惊蛰。

天空中下着毛毛细雨,韩乡村村外的一处麦田,一眉目清秀的少年正喘着粗气,挥舞着锄头,努力耕作。

额头的汗水混着雨水,顺着高挺的鼻梁流进了嘴角。

“啧啧…”

张九歌砸吧砸吧嘴,有点咸。

“哥哥,回家吃饭啦!”

远处的麦田边上,有一个看起来七八岁的小女孩。她梳着一条麻花辫,穿着一件有些破旧的红色大棉袄,棉袄有些长,已经遮到了小女孩的膝盖。

她水灵灵的大眼睛透着这个年纪该有的天真。正值初春,天气还有些冷,所以脸蛋被冻的通红。娇小的鼻子上沾着鼻涕,流出来,然后又吸进去。

“来了,小寒。”

小女孩也姓张,因为出生那天是小寒,所以取名张小寒。

张九歌除完田里的最后一棵草,扛起锄头走到了张小寒身边。熟练的用衣袖抹去张小寒鼻间的鼻涕,脸上露出一抹宠溺。

“走,回家吃饭。”

韩乡村隶属落谷城,是楚国边陲的一个小村庄。村子很小,只有两百多口人。

加之楚国连年征战,让村子里本就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全都征兵走了,只留下了老弱病残。

“哥哥,我想吃烤红薯。”

张小寒扯了扯张九歌的衣角,看向村口处的烤红薯摊,吸了吸自己的口水,一双大眼睛里满是小星星。

扑鼻的烤红薯香味也勾起张九歌胃里的馋虫。

“咱买,我一个你一个,再给老头带回去一个。”

张九歌宠溺的揉了揉张小寒乱糟糟的头发,然后走到了烤红薯摊前。从口袋里摸索半天之后,拿出了三个铜板。

“王大爷,来三个烤红薯。”

“张小子今天又去地里干活啦?”

卖烤红薯的王大爷有七八十岁了,头发和牙齿都快掉光了。驼背也严重的厉害,远远看去,好像背着一座小山峰。

他命苦,妻子死的早。唯一的儿子也被征去了前线打仗,有三年多没回来了。如今就靠在村口卖烤红薯维持生计,好在住在村子里,除了吃饭也没什么花销。

王大爷熟练的从烤炉里拿出三个烤红薯,然后装进纸袋,递给了张九歌。还热情的和张九歌打起了招呼,似乎两人十分熟络。

“对啊,今年的麦子涨势好,到时候肯定大丰收。”

“是吗,那感情好啊。”

事实上,张九歌和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很熟络。

几句客套话之后,张九歌拜别王大爷,拉着捧着烤红薯啃得正起劲的张小寒往家里走去。

“张小子又下地了啊…”

“可不嘛刘大爷…”

“呦,张小子挺勤快啊…”

“哎,没有没有…”

“张小子,用不用大妈给你介绍个媳妇啊,瘸子家的闺女长得可俊了,年纪也和你差不多…”

“不用不用,我还小呢…”

一路上碰到的村民们都热情的和张九歌打着招呼。除了因为张九歌是村子里仅剩的年轻男性之外,还归功于他平常为村子里做的‘贡献’。

比如帮刘大爷找回失踪的爱猫,帮李大妈修补漏雨的房顶,帮苏大爷家的母猪接生等等…

虽都是小事,但日子久了,村子里也就慢慢传开了,老张头家多了一个乐于助人的男娃。

“老头,我回来了。”

老张头家的院子很旧,是用青砖和泥土堆砌而成的。院子很小,只有两间小屋和一处火房。

院子里还拴着一只母羊,用来挤奶给张小寒喝。因为她还小,需要营养。这母羊可是老张头花了不少积蓄才买来的,宝贝的很。

“赶紧来吃饭,回来这么晚,饭都凉了。”

老张头嘴上边说着,边拄着拐杖从屋子里颤巍巍走出来,迎接回来的两人。

“爷爷!”

张小寒一路小跑,兴奋的冲到老张头身边,邀功似的举起刚刚从张九歌手里接过的烤红薯。

“看,我今天给你买了烤红薯,可好吃。”

“哎哟,乖孙女,还是你心疼爷爷。”

老张头蹲下身子,宠溺的用下巴上的山羊胡刮过张小寒的脸,引得对方咯咯乱笑。

老张头有七十有余,头发早已花白,脸上也堆满了皱纹和老年斑。一笑起来,就会露出嘴里几颗仅剩不多的大黄牙。

张九歌很清晰的记得自己第一次见老张头。那时候他的身体要比现在壮实些,也是在那片麦田,不过是在两年前……

当时是七月份,正值炎夏,也恰逢收小麦的季节。

“喂,小子,小子…”

张九歌迷迷糊糊的从昏迷中醒来,映入眼帘的便是老张头那张皱巴巴的老脸。

当时张九歌衣衫破烂,还沾满鲜血,所以老张头下意识的以为张九歌是逃避战乱的难民。见他可怜,便将他带回了家中。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已是两年前的事了。

起初刚到老张头家,张九歌还难以接受自己修为尽失,丹田封闭的事实。相信总有一天自己的丹田可以恢复,结果这一等就是两年。至今封闭的丹田还如一潭死水般,毫无动静。

而至于自己是怎么到韩乡村的,张九歌就更不清楚了。

张九歌现在只知道,韩乡村隶属楚国,楚国是荒域边境的一个小国家。在荒域,这样的小国有上百万个。

玄宇大陆有‘东八域,西九州,南北两海中圣城’之说,也就是说自己横跨了半个大陆,从九州之地来到了八域的荒域。说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事实就摆在自己眼前。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九歌也慢慢接受这些事实,并且融入了这个村子。

村子里民风淳朴,村民们待张九歌也很好,加上老张头的救命之恩。这也渐渐让张九歌萌生了做一个普通人的想法。

“人活着,都是有意义的。”

这句话是老张头和张九歌说的。

张九歌觉得,他现在活着的意义就是,给老张头养老送终,把张小寒养大成人。

午饭过后,张九歌见家里储存的粮食和菜不多,便决定去镇里购置一趟。

“哥哥,不要忘了给我买糖葫芦!”

“忘不了。”

临走时,张小寒还不忘提醒张九歌,给自己买糖葫芦。

清风镇是距离韩乡村最近的镇子,有几千口人。物品也相对齐全,是张九歌最常去的镇子。

“哎哟,这不是张小子吗,要不要来买点猪肉啊。”

张九歌才刚刚走到镇上的集市,就远远听到了一阵吆喝声。

说话的是一三四十岁的大妈,人们都叫她王婆。

王婆印堂处生有一黑痣,用她自己的话说,这叫印堂生美痣,乃是成功之相,以后必定大富大贵。

而村子里算命的瞎子却不是这么说的,瞎子说印堂在十二宫中属命宫,俗话说‘印堂发黑’,就是厄运降临之意。

而王婆的这颗痣长在了眉心靠左,紧挨眉头的地方,是颗恶痣。

乃是克夫之相。

事实确是如此,王婆嫁给镇里的屠夫没多久,屠夫就在附近的河里淹死了。说来也蹊跷,河水浅的很,不过三尺深。况且附近的人基本都通水性,连小孩子都不曾在这河里淹死过,可偏偏屠夫被淹死了。

也有人说是屠夫造的杀生太多,被阎王收走了。

不过王婆后来继承了屠夫的猪肉铺,凭借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日子倒也过得不错。

“行,给我称上两斤吧。老样子,瘦肉多点,肥肉少点。”

“好嘞。”

王婆一张大脸笑成了菊花,给张九歌割了二斤猪肉,递过去的时候开始嘀咕起来。

“张小子,听城里说,最近又要征兵了,你知道不?”

“嗯?又来征兵?”

“可不是,听说最近前线吃紧,咱们被打的节节败退,说不定哪天就打到咱们这来了。”

王婆说着还叹了口气,感慨起来:“如今这世道,国家打仗,受苦的却是老百姓。”

张九歌听后点点头,若有所思。在九州,大都是家族统治,很少有国家。不过家族的战争也同样残酷,输的一方基本就是灭族。

不过相对国家,家族战争死的大都是修士,普通的老百姓相对会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

想起这些,让张九歌眼神不由黯淡了些许,已经两年了,自己的父亲和家族,还好吗…?

离开猪肉铺之后,张九歌又去买了些菜。顺便还在路边给张小寒买了她最喜欢吃的糖葫芦。

回到村子时,正巧碰到了算命的瞎子。

不过此时瞎子的表情十分凝重,还带着些惊恐,似是遇到了什么可怕之事。

瞎子平常爱喝酒,是个十足的酒鬼。他眼瞎心不瞎,经常出言调戏村里的寡妇,是个十足的浪荡子。

平常更是没个正色,这还是张九歌第一次见他露出这种表情。

“瞎子,你…怎么了?”

张九歌带着些许疑惑问道。

谁知瞎子眉毛抖的厉害,发白的嘴唇有些颤抖的开口:“大凶之兆啊,大凶之兆!”

“大凶…之兆?”

下一秒瞎子就猛地抓住了张九歌的肩膀,把满头雾水的张九歌吓了一哆嗦。

“我算了三十多年的卦,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卦象,村子…要出大事了!”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