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里的眼泪》第3章 大觉寺
林涛是泉州人,住在承天禅寺附近,童年的大部分时光,他跟着大人一起在寺院里面玩耍。林涛家里有李叔同的画像,受爷爷奶奶影响,林涛很早就耳濡目染了佛学思想。
林涛喜欢李叔同,不止是佛学上的,更重要的是他身上的那份不羁、洒脱,还有音乐上的造诣。所以,林涛小时候学的第一门课是古琴。泉州南音是文化遗产,林爷爷想让孙子继承衣钵,就算学不会,陶冶情操也好。
林涛的古琴学得极好,坚持练了很多年。后来上高中,林涛选了理科,课业压力大,就不再每天弹奏古琴了。林涛爸爸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认为男生要有男子气概,弹古琴是女孩子该做的。但林涛爷爷在家里说话算数,林家所有大事小事都要听林涛爷爷的。
林涛和李维在大学都加入的民乐社团,恰好两个学校的社团负责人关系很好,就想着组织北科和清华的民乐社团联谊活动。地点定在大觉寺,冬天去西山看看风景,修养身性。
李维爷爷是村里有名的“音乐家”,擅长二胡和唢呐,村里的红白喜事,少不了李维爷爷的身影。李维经常跟在爷爷屁股后面,参加了一场又一场葬礼,也学会了拉二胡。
李维的忧伤大多来源于此,打小李维就知道人生的无常,这种荒谬的感觉一直伴随到她上大学。发小晓月8岁那年得白血病去世了,李维跟着爷爷参加了她的葬礼。晓月躺在家人为她定制的棺材里,穿着自己生病前最想要的白色纱裙。晓月的父母在灵前失声痛哭,心疼自己早逝的女儿。
李维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经常听到村里的各种故事。农村故事的精彩程度一点都不亚于莎士比亚笔下的戏剧。李维知道很多非正常死亡的事例,农妇出轨喝农药自杀殉情,丈夫被高压线电死,村东头的傻女是被人强奸所以疯掉的,表哥12岁本命年溺水死亡……不知为何,李维总是能记住悲剧的情节。后来语文老师说,悲剧才是文学中最美的,《红楼梦》是悲剧结尾,《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如此。
李维有些释怀了,这些悲剧原本让李维觉得难为情,她经常疑惑,自己身边为什么总是发生各种奇怪的故事,像是电影电视剧一般。但是文学像是给这些悲剧添加了一些新的色彩,李维觉得自己又像是小说中的旁观者,负责默默记录着这个时代的小人物。
社团负责人租了一辆大巴车,两个学校的民乐社团加起来有30多个人。林涛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负责策划,他知道李维也会参加这次联谊活动,特地准备了家乡的特产送给李维。
大觉寺里有不少流浪猫,林涛带着单反,特地来拍猫的。不少大爷大妈慕名而来,大觉寺的猫吸引了不少爱猫人士和摄影爱好者。李维喜欢橘猫,正在屋檐下逗弄着小橘。
“李维!”林涛大声叫道。李维懵懵地看着林涛,嘴角上扬。小橘猫在她身旁蹭来蹭去,这一幕被林涛恰好捕捉到了。梨涡浅浅,笑容淡淡,金色的银杏树叶铺满地面,李维的一头黑色长发像瀑布一样散落在双肩。至少在这个画面中,李维是美的,跟自然融为一体,徜徉在山水之间,是李维最舒适最放松的状态。
“我想拿这张照片参赛,如果得奖了,我请你吃饭。”林涛说道。
“你确定吗?这可能是史上最丑的模特了。”李维的不自信体现在方方面面,对于出生环境、家庭条件、外貌身材,李维都是自卑的。
她在内心深处,会给自己勾勒一个理想的家庭环境,对自己、父母都有极高的标准。李维常常幻想自己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记者,两人都是硕博毕业,文化水平很高,感情极好。如果自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肯定耳濡目染,从小可以读很多课外书,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技能和才艺。她幻想自己168,身材极好,小麦色皮肤,腿很直,性格比较开朗外向,社交能力强,智商比较高,理工科学的很好,可以从事高新技术研发相关工作。
但是现实很残酷,李维跟这些丝毫不沾边。父母工人出身,自己瘦弱苍白,小个子,o型腿,性格内敛别扭,社交技能为零,偏科严重,数学经常不及格。李维接受不了这样的自己,没办法去欣赏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如果一个人不爱自己,接受不了自己的缺点,那么他也不会真正地爱别人。他爱的只是社会赋予的价值观和标签。
“我还有一台佳能kiss,可以拍胶片。我想邀请你做我的模特,你愿意吗?”林涛笑着说,从书包里掏出泉州特产,“这是我老家特产,庄阿姨芋头饼,特意给你带的,这个很好吃,你快尝尝。”
芋头饼软糯糯,香甜可口,李维很快答应了林涛的请求。
“我是泉州人,小时候在泉州长大的,后来父母做生意,我才来北京生活。 我从小就爱吃芋头饼,可惜北京没有这样正宗的古早味……”林涛不自觉地讲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在这之前,林涛很少跟别人提起这些。虽然林涛外表阳光,但是内心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酸楚。
李维静静地听着,“我知道泉州,我室友是福州人,带我去知春路厦门驻京办吃过闽菜,味道蛮清淡的。我常听她提起闽南的民俗文化比较独特。”
聊到福建,林涛跟李维滔滔不绝,两个人从河洛人南下逃难,聊到郑和下西洋、闽商兴起、晋江创业故事、天后宫、妈祖、拜天公、李贽、李叔同、朱熹……李维平时读的书,看的电影在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林涛很少见到外省人如此了解福建,了解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