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沙海幻世录之蒸汽长安(张遂泥涅师)在线免费阅读

《沙海幻世录之蒸汽长安》第3章 命运的新绳结

李肃羽回忆录(二)

(1) 火车上的浑天监

“怎么唐朝也居然有火车?”我咕哝道。

我跳上了这列如同旧金山叮叮车但是又充满古香古色的火车,在一个穿着紫色袍服的年轻人年轻人旁边坐下来。

我抬头着这辆奇怪的车厢内部,木制结构的车厢内画满了各式的花纹和图样,我仿佛置身在了一个景泰蓝的内部。橱窗上并没有玻璃,而是通过镂空花纹让光线得以照射进来,能够听到车辆行驶发出的哐当声。

“敢问这位兄台,你刚才把这个叫做什么?”旁边穿着章服的年轻人突然双手抱拳,做了个拱手礼。

我刚才上来,为了躲避大家的眼神,一直没敢正眼看其他人。我只知道坐在我旁边的人穿着一身绯紫的袍服,但我这时候才留意到这位年轻人面红齿白,袍服上绣着华丽的,腰间一条棕色的皮带上,佩一个发着微光的银鱼袋。他的脚边,放着一个用黑布包裹的箱子。

“火……车……?难道不是吗?”我感觉到这位年轻人身份有些不简单,回答得有点慌乱。

“但是长安人都知道,这叫游龙车。”年轻人的眼睛盯着我,仿佛他心里有答案,但又故意在等待我的回应。

“我们那里的人,都管这叫火车,或者列车。”我略带生硬的回答着。年轻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和好奇,这表情稍微安抚了下我紧张的心情。

“你们那里也有这种车吗?听兄台的口音像是幽州人士,敢问兄台来自哪里?”他继续问道。

“我来自上海……”我突然想到,在唐代上海还未立县。但是我脑海里一时半会想不出上海在唐朝曾经叫什么。“哦不,凇江府?可能是华亭县?反正在江南吴越之地。”

“哦?可能小弟才疏学浅,未曾听说过松江和华亭。看先生的装束奇特,并未留发纶巾,我还以为先生来自西域异国,没想到来自江南。”他略表诧异的说道,语气平和 。他忽然又似乎想到什么,带着期待的语气,继续问道,“先生来的地方,可有个地名叫桃花源?”

“桃花源?桃花源记不是陶渊明写的吗?”我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好奇他为什么会问这么奇怪的问题。“人人都知道,桃花源只是一个想象的地方。”

“兄台说的是,五柳先生所记桃花源,确实只是传说,是在下冒昧了。”他的脸上浮现了一丝失望,但很又保持这礼貌的微笑。

我看着这位眼前的年轻人,这是今天,我遇到第一个没有把我当成怪人,而且还和我说话的人。

我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

“请问这位兄台。”我也开始学着他们说话的方式,以免被人成异类,并且尝试着做了一个抱手礼。

“敢问今夕是何年?”

他脸上刚才失望的表情浮现了一丝惊喜的眼神,他略带好奇的回答道:“长安二年,兄台为什么这么问?”

他要是回答其他年号,没有互联网搜索引擎,我还真不知道是哪一年。

不过长安元年我倒是记得特别清楚,公元700年刚过,武则天迁都从洛阳迁都到长安,因此命名年号为长安。

长安二年,那应该是公元702年。

“那当今天子,可还是武则…….”我忽然想起不能直呼皇帝姓名,好不容易才想起武则天的登基的封号,“…….则天圣母神皇?”

“去年,圣人迁都回长安之前,已经将帝位传于相王。兄台不知此事?”他略带好奇的反问道。

我心里一惊,不是得到神龙政变,武则天才下台吗?而且我记得是庐陵王李显才对啊?我忽然想到了口袋里的Kindle,我迫不及待地拿了出来,翻出了《旧唐书》。

“神龙元年春正月……麟台监张易之与弟司仆卿昌宗反,皇太子率左右羽林军桓彦范、敬晖等,以羽林兵入禁中诛之。甲辰,皇太子监国,总统万机,大赦天下。是日,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我记得没错,要等到神龙政变,武则天才会还退位。而且当时的太子,是庐陵王李显,不是相王李旦。

我正醉心于查书,完全没有留意到旁边年轻人诧异的眼神,和走过来的两个官差。

“汝乃何人?”我听到一声大喊。

(2)被查票了

我抬头一看,两个佩刀、身着黑衣的官差模样的人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了我座位的旁边。

我慌乱之中把Kindle快速的藏了起来。

我的座位在车厢的最后一排,靠着走道。我下意识的看了下座位,才发现这个座位上与其他座位不同,上面雕刻着精美的猛虎、飞鹤、花簇和树木,比起其他座位更加华丽和精美。

这突然出现的官差,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心里飞快的打着转,寻思着这估计是要查逃票的吧。我身上根本没有铜板和银子。

“汝乃何人?”其中一个官差又问道。“你未缴车马费便私自上车,还大胆又坐着司丞大人的座位。”

司丞?

我看了旁边年轻人一眼。只见他站了起来,车厢的晃动差点让他站得不稳。但是他还是抓住了前面座位的扶手,那两个官差似乎认得他,恭敬作了个揖。

“司丞大人!”他们两齐声喊道。

“他是我的朋友。”年轻人说道,他朝着官差挥了挥手,然后从怀中拿出了大概十来个铜钱,“他的车马费,我帮他付了。”

官差露出了无法相信的表情,他们用略带质疑的表情打量着我。我也朝自己身上看了一下,才发现我的灰色外套上布满了灰尘,我下意识的摸了下头,抓下了一坨蜘蛛网,我捏紧了拳头偷偷藏了起来——刚才走马观花,都忘了自己从寺中逃出来的时候的狼狈,估计别人看我这样子,可能以为是流民或者乞丐吧。

“喏,属下冒犯了。”他们又做了一个叉手礼,然后转身离开了。

我从呆若木鸡的状态中缓过了神来,然后看着旁边的年轻人。

司丞?

只见他对我微笑的点了点头,然后掀了下他的袍服,稳稳坐了下来,我才留意到他的座位旁边,放着一顶精美的黑色的帽子。那帽子看起来像官帽,却和我印象中大唐两翅高展的帽略有不同,我只看到帽子后面两根软软的幞头。

“在下浑天监司丞,还没问兄台高姓大名?”他自我介绍道。

张遂?我似乎听过这个名字,我努力搜索着记忆,但是又一时想不起来。

“在……在下李肃羽……”我支支吾吾的回答道。

“幸会幸会。”他礼貌的说道。“感谢兄……司丞大人帮忙。大人帮忙支付的钱,我……我改天还给大人。”

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还。我身无分文,灰头土脸又饥肠辘辘,无处栖身。

我安慰自己,说不定我这是在梦中,也许明天我就醒了。

“不用客气。”他平静的说道,谈吐之间,露出一丝淡定。他犹豫了几秒钟,然后仿佛鼓足勇气说,“实不相瞒,我今日看到李兄,让我想起一个故人。”

“故人?我和他长得很像吗?还是他也是来自上海?”我好奇的问道。

“我的一位曾经的好友。”他看着我,又仿佛想起了遥远的事情。“他和你不像,也并非来自你口中的上海。不过他和你一样,见到我的第一次,就问我,今夕是何年。”

难道也是和我一样的穿越者?我马上提起了精神。

“你的好友也问了吗?他是谁?他现在在何处?”我急切的问道。

莫不是把长安改成这般模样的那个人吧?

“十年前,我们不幸在回神都的路上失散了,我一直在寻找,但是没有找到。”他的语气中饱含着坚定,又有一丝的感激。“如果没有他,我也造不出这游龙车。但是我相信有朝一日,在下一定能够找到他。”

我本以为马上就能找到那个我怀疑和我一样穿越的人,却没想到走散了,心里顿时很失落。

我沉默了一会,盯了行驶中的火车地板发呆了一会,突然又想到一个问题:“这刚才说什么?这车是你造的?”

“正是在下,不过我也不知道造的妥不妥。这游龙车,本非这当下现世之物。”他微微一笑,看着我的口袋,脸上露出了看透我的微笑。“就如同先生手中的羊皮书一样。”

我下意识的捂了下我的口袋,刚才我拿出Kindle查资料,估计被他看见了。我不知如何作答,如何解释。

“李兄莫怕,我俩在这车上相逢,也是冥冥中上天的安排。就如同我和那位教我这些学识的先生,在风沙中偶遇。可惜上天只让我在他身边受教了六日,如若不然,在下也许能够参透更多东西。”

“真是可惜。”我略带紧张的附和道。刚出现的一丝光明马上就这样稍纵即逝。

我看了他一眼,他的眼神诚恳,又做了个抱手礼,说道:“前面马上就到皇宫了,因为在下今日要去东宫面见太子,如果李兄不嫌弃,不知可否留个住处地址,等我从宫中出来,在下前去拜访李兄。”

“我初来乍到,还没有地方住。”我略带窘迫的说道。

其实岂止无处藏身,我更是身无分文。这个时候我的肚子开始叫了起来,我不好意思干笑了一下。

他听到了肚子的叫声,微微一笑。

“如果是这样,不知李兄可否在宫门口等我,我去面见完太子和王孝杰将军,等我出宫,我做东请李兄一同小叙如何?”他语气非常谦逊和诚恳,“我还有一些疑惑和问题,也许想请教李兄。”

我心里想,我到这个世界无依无靠,到了晚上可能又无处可去,听说长安晚上就宵禁,到时候我更无处藏身。这人能进宫去和太子见面,估计也是个来头不小的官员,如果能有个认识的人,那也不至于在这里举目无亲。

“好。”我没考虑多久就爽快的回答道。“那我就在宫门口等候大人。”

“那太好不过了!”他开心的说道,眼神发出了欣慰的光芒。“前面马上就到朱雀门了,我们可以一起下。”

刚说完,我就听到一声喊声,那喊声仿佛从我头上传来,但是又没有人。

我抬头一看,一个广播模样的铜制喇叭在我头上悬着,那喇叭后面有一根很长的铜管,一直延伸到前面的车厢。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个管子的另外一边,肯定有人对着一个话筒大声吆喝。

“朱~雀~门~到~”充满了陕西口音的播报,声音洪亮,气息绵长。

(3)朱雀门暂别

火车停车在一阵刹车之后缓慢的停了下来,站在车门两边官差各自拉着一根铜绳,用力的拉了下北侧车门上的绳子,绳子绕着滑轮发出了一阵润滑的摩擦声,两扇车门优雅的打开了。我略带得意的用余光撇见两位官差的眼神,他们看着我跟着张遂下车,眼中充满了不可思议。

一座巍峨的皇宫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那城墙仿佛平地而起的壁仞,红色高耸的宫墙上面,平整的排着一列五层的城楼,金色木质建筑的城楼前面伫立着十几根红色的立柱,像威严的力士一般,举起金黄色、鲜红色和翠绿色相间的屋檐和楼顶。

重檐庑殿低低下垂的边沿和纹丝不动的立柱,看起来仿佛几位带着帽子的巨型天将的脸庞,静静地观望着远方。正脊和垂脊上的蹲兽,在碧蓝的天空下,跟在悠闲傧伽仙人后面,张着大嘴朝着碧空,仿佛要吞食天地,正脊上的山花高高挑起,如同一盏骄傲的皇冠。

张遂似乎看出了我的惊叹,如同在宽容一个刚进城的老太一遍,静静地在旁边看着我。

我怔住了好一会才缓过神来看他的时候,他面带微笑,然后和我说道:“李兄,那在下先就此别过,李兄可以在此等候,我进宫面见完太子就出来找李兄。”

“好,那司丞大人我们等会见!”我主动做了个抱手礼,但我意识到似乎左右手放错了。

他微微一笑,毫不介意,也还礼告辞。

他把拿在手中的官帽忘头上一带,穿过一座白玉桥,匆匆往宫门走去了。

然而他还没到门口,我见他又匆匆折返,朝着我跑了回来。

“差点忘了。”他有点气喘吁吁的说道,然后从怀中拿出了几枚碎银。“我怕出来的晚,李兄如果肚子饿,可以拿着这些银子先去垫垫肚子。不过长安城龙蛇混杂,李兄要小心。遇到武侯和不良帅,李兄也先避一避。在下担心李兄初来乍到,怕是会被盘查问询。”

“多谢司丞大人。”我心里表示感谢,他的细心入微让我大吃一惊。

我想起一个刚才已经在我脑海里徘徊很久的问题,只是花了好久才才想起李显的嫡长子、玄宗李隆基兄长的名字。

见他折返,就趁机问道:“在下还有个问题,司丞要去面见的太子,是李成器还是李隆基?”

“自然是曾经的三王子临淄王。”他向前一步,面带微笑,朝我低声提醒道道:“为尊者讳,不可直呼太子其名。”

然后张遂带着微笑,又再次往宫里走去。

什么?唐明皇李隆基提早成为太子了?

等张遂走进宫内,我迫不及待的拿出了Kindle,打开书本查了起来。《册府元龟》中这样写道:“延和元年(712年)七月壬辰,睿宗传位于皇太子。先是,彗星从西方经轩辕入太微,至于大角,数日乃灭。睿宗以为革旧布新之政。又太子仁爱日闻,故顺天传位。”

我没有记错,提前了十年!唐玄宗提早了十年成为太子!

我又想起张遂要见的王孝杰,我看过大唐西域那埋葬了无数将士、刀光血影的四镇历史,好像是其中有位将军叫这个名字。

我又带着好奇查了一下,终于在《新唐书》中找到了他。我小心默默的念出那些我查到的资料,“王孝杰,京兆新丰人……(697年)会契丹李尽忠等叛,出谷整阵……军溃,孝杰堕谷死,士相蹂且尽。”

死而复生的将军?!

我一时间无法搞清楚这错乱的历史,我在游龙车的轨道一侧的栏杆边上,朝着皇宫对面一处凉亭下面几块石头垒成的石凳子上走去。

也许一切,只能等到张遂出来,才能问得清楚。

我坐了下来,试图清理这思绪。我毫无目的的抬起头来,朝着远方望去。

我的肚子开始咕咕作响。

恍惚间,我好像看到轨道栏杆的另外一面,一个带着兜帽的黑衣人伫立在人群之中,朝我这边看了一会儿,但是一转眼就消失不见了。

# 可以公开的史料

王孝杰,京兆新丰人。少以军功进。仪凤中,刘审礼讨吐蕃,孝杰以副总管战 大非川,为虏执,赞普见之,曰“貌类吾父”,故不死,归之。武后时,为右鹰扬 卫将军。孝杰居虏中久,悉其虚实。长寿元年,为武威道总管,与阿史那忠节讨吐 蕃,克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等城。武后曰:“贞观中,西境在四镇,其后不善 守,弃之吐蕃。今故土尽复,孝杰功也。”乃迁左卫大将军。进夏官尚书、同凤阁 鸾台三品,清源县男。证圣初,复为朔方道总管,与吐蕃战不利,免。

会契丹李尽忠等叛,有诏起白衣为清边道总管,将兵十八万讨之。军至东硖石 谷,与贼接。道隘虏众,孝杰率锐兵先驱,出谷整阵,与贼战,而后军总管苏宏晖 以其军退,援不至,为虏所乘,军溃,孝杰堕谷死,士相蹂且尽。

——《新唐书》列传,卷三十六。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