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明枭主角姜澜小说完整版全文在线阅读

《明枭》第9章 死志

“没事,敌我胜负未分,还有机会。

栎树林五百木工里,都能站出二十来个义勇,我不相信,这里三千多名矿工,没有勇士敢站出来。

我估计是铁器库出了问题,矿工手里没家伙事儿,心怯。少堡主说过,鞑子对矿工管得严,收工的时候,任何铁器一律收回铁器库。

你们五个——”

“在!”

“你三人,速去支援各处战场,你们两个,去支援矿工棚区,抢夺铁器库……”

“是,烽长!”

小川六人是凌云堡正编战丁,善使长弓,是此次破袭之战唯一的机动力量。

他是1616年生人,年仅16,身长五尺近五(1米75),骨架宽厚,大眼高鼻,标准的齐鲁面孔。

他的父亲原是满桂大人身边的传令亲兵出身,本领出众,能开石弓(即一石拉力的强弓,明一石120斤,合市斤142斤)。

明末的锦州是明金交锋的最前线,作为卫戍边墙的二代子弟,他自幼从军,十三岁登台执炬,是堡内数一数二的射箭好手。

角髻之年擎烽火,束发之年执父刀。

父亲牺牲在大凌河之战后,他便接过父亲的正职,乃堡内一处烽火台的烽长。

姜澜对他尤为看重,他是此次敌后潜入行动,仅次于姜澜几人之下,权限最高的三位骨干之一。

“汀汀…”

小川身负长弓,脚尖在没踝的积水中,快速疾掠。

矿区各处战斗正酣,沿途解决了几名鞑子、帮助同伴清理残敌后,小川来到了矿区正中的大门处。

这里是厮杀声最高涨,规模最大的一处战场。

一股暴雨冲刷过的血腥味传来,脚下的雨水已经染红,小川眉头一紧,大步流星间,从背后抽出了箭矢,将箭尾沾雨的那截箭羽折断。

“围住!围住!﹍这帮逆奴造反了,一个都不能留!杀一个逆奴,赏银十两!”

“是!达旦!”

空旷的大平地上,一伙十人数的鞑子以及十来个披甲阿哈,正围成了一个直径三丈的包围圈。

里头九名起义甲士,尤其是义勇不同程度受了伤,因此战斗力锐减,只得步步收缩队形,节节抵抗。

从包围圈的中心到大平地的外围,十几个女真鞑子和数十个杂役阿哈的尸体零零散散的横陈在血水里。

四十步见方的大平地上,积水过踝,色如晕染。

此处大平地位于矿区正中央,直面大门,原是鞑子们日常操练的校场,在这三千平米的空地上,双方汇集的人马,乃是敌我之间,最后的有生力量。

在姜澜原定的作战计划中,此等小规模破袭战,应当在四炷香内完成战斗,否则人数占劣势的进攻方将陷入正面对拼的消耗战中。

而战斗进行到此时,已经过去三炷香,即半刻钟时间。

由于矿工棚区未能第一时间攻破铁器库,动员广大矿工力量,因此,战斗的胜负天平逐渐有向后金方倾斜的态势。

九名起义甲士是小战场决胜后,汇集的人马,而敌方这二十多人,是后续支援而来,刚刚加入战斗不久,无一重伤员。

若是这里的起义甲士全被剿灭,待这二十多人的生力军加入整个大战场,那些个身中数创的起义甲士如何抵挡得住。

“慢着,这帮逆奴看样子一口气到了尾声了,他们已没有能力发起反冲与我贴身混战,趁这空档,快——

队形后撤三步,带了弓箭的披甲阿哈,再退三步,弓箭手不必听我号令,各自具瞄发射!”

“是!”

这名女真达旦从军十数年,经验十分丰富,见识过这帮起义甲士的狠辣之后,连弓箭手被欺身的可能都已想到。

深陷阵中的九名甲士,三人重伤,两人濒危,只有四名堡内子弟还能勉强站稳身形。若不出意外,不消十息时间,此处的包围圈中,不会再有人站起。

①“你㇏你们走吧﹍我就死在这里了﹍

我㇏我想应个是白爷(白无常,民间敬称)摸了脸,看不见了,什么都看不见了㇏”

②“放屁!你可有五十两赏银在大头领账上,说好了一起回去买田,你踏玛屌一撅,就想死在这,没门!”

③“是啊㇏你们走吧,带上我俩,你们也活不了﹍

咱盼了十年好不容易遇到这样的人物,别拼命了,跟着那位大头领去内地,活下来﹍

这个吃人的地方,下辈子﹍再也不……”

④“要走你们走!劳资在栎树林提起斧头的时候,就没想过活!

这帮畜生,当年占了辽阳,劳资一家五口,全被他们屠了!

阿爹﹍阿爹当年跪在地上,给他们磕头,还是让他们给杀了,我阿娘﹍﹍我阿姐,全被这帮畜(生!)……

劳资等了十年,就是等这个报仇的机会,你俩别怕,等劳资再杀够两个鞑子陪你俩一起死!”

②“对,这帮天杀的鞑子,这十年劳资做梦都想着今天,今个不杀够数,阎王爷也别想收咱!”

⑤“对!跟他们拼了!”

女真达旦抬手下令间,阵中三名浑身浴血的义勇,怒吼一声,在身旁堡内子弟的搀扶下,居然再度挣扎起身。

呼吸抑制不住地开始急促,血丝霎时间溢满了整个眼眶!

阵中,那七人彼此对视一眼,皆有死志!

卧槽,见鬼了今天﹍

自先汗起兵,辽东落于我族之手以来,都说汉人性顺可欺,可今日?这!?

望着对面,那一个个“誓要决杀至死”的猩红眸子,四周的十余名鞑子不禁心中一寒。

后金八旗子弟,素以悍勇而著称。他们面对大明第一档战力的辽西军团,尚能以少胜多,在战场上撵着砍,一般的汉人,无论是军是民,从未放在眼里。

可辽东八百里土地上,有二百多万汉人,四、五十万青壮,若是人人皆然……

踏玛德,今个是遇到鬼了,这帮尼堪怎么这么勇?

——女真达旦冷冷地瞟了一眼,十四岁随努尔哈赤出征,久经杀伐的他,握刀的手也不禁沁出了汗。

“找死!弓箭手准备,给我先射头前这个!”

“嗖!”

一名披甲阿哈于十步外,应声松弦。

即使是没有穿甲(箭镞完全入肉)能力的软弓,有效射程也有50步(80米),能在30步内破甲(箭镞前面一小截破甲入肉)。

而场内的起义甲士经过几番激战,不少人身上的棉甲已经破裂,外层的铁片被敌刃破开了一个大口子,里头的棉花沁着鲜血敞露出来。

鞑子的箭镞都有血槽,锋利的箭镞在如此近的距离上,若是正中破裂的口子,无异于钢针缝布,只需一箭便能造成贯穿伤,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古时,一箭便能要了性命。

〝叮!〞

二十步外,一支速度极快的利箭于场中西南方向劲射而来,几乎是同时松弦的两支箭矢,却能在那名重伤堡内子弟的胸前同时交汇。

“汀汀”两声,两支箭矢在空中撞击失轨,旋转了两圈后,一同掉落在没踝的雨水里。

〝卧槽!﹍﹋﹎﹉~~〞

莫说一帮鞑子和披甲阿哈,就连那名女真达旦也被震撼了一手。他盯着地上那支断羽的箭矢,难以置信地回过了头,只见身后,一名身形拔壮的弓箭手,正朝着此处疾掠而来。

“天杀的鞑子,爷爷在此!”

小川学着鞍山话大喊一声,吸引了场内所有人的注意力后,悄然松了口气。

刚才那一箭,除了堡主和姜漓大哥,他也只在全军比武时,在三万锦州大军最后的决赛夺旗中见过,那个人听说叫吴三桂,乃军中一等一的射箭高手。

姜漓大哥在世时,只教过他一次。

普通的软弓箭矢,直径不过两分(6.4毫米),刚才是情急之下,赌了一把,幸好擦着边击中了,若是再来一次,他可没把握。

“嘶~玛德,你几个,快上!这人箭术了得,要活的!”

小川不善近战,他身形疾掠,拉开距离,绕着鞑子以作牵制。刚才第二箭正中女真达旦的胸口,无奈达旦内里有锁甲,四十米的距离上,仅有60斤拉力的普通硬弓根本破不了双层甲。

六名身披板甲的阿哈散出队形,以五步一人的大扇形,眨眼间便扑了上来,欲要生擒小川。

小川连射数箭全部正中敌方胸口,怎奈厚实的板甲是箭矢的天敌,如同砧板挂针,六名披甲阿哈即使胸前殷殷沁血,仍然呼吼着上前。

『关于甲胄:

棉甲,即棉铁复合甲,为明金双方主力部队列装的成套铠甲,属于制甲工艺不断发展,在扎甲、板甲、锁甲、小叶甲之后,铠甲制造工艺的又一里程碑式之作。

棉甲不仅便宜、轻量化,更是对热武器发射的铅子有防御奇效,它的出现,再一次让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军队站在了军事科技的同一起跑线。

而板甲是老铁甲工艺,由大块金属片制成,俗称大叶扎甲,重达三四十斤,对冷兵器尤其是锐器的防护能力强。

不过板甲过于僵硬,不够灵活,高难度动作做不了,自两宋以来,铁的产量迈入千万斤量级以后,铁器的冶炼技术也迎来大发展,锁甲配扎甲列装的重甲兵开始横行战场。

因此,在手执长柄大斧的重甲兵眼里,这就是会移动的铁皮壳子,一斧子下去便能凿烂一大块。

更关键的是,此甲对于热武器发射的铅子,几乎没啥防护能力,到了17世纪,还能见到此甲出现,也就是欺负北方民族没有火器,明军才敢拿出来。』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