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之从云南席卷天下》第7章 临安现状
江辰稍加思索,躬身道:“太子殿下,原临安府本有兵马8000余人,沐王爷的兵马不受地方辖制没算在内。其中有贺九仪将军留下的3000余人,当时大部是老弱伤兵,晋王留下有约5000余人,伤残军士也占据将近半数。加上近年无饷可发,大伙只能自己屯田活命,小的预计临安可战之兵应该不超过3000人,而且粮草兵器盔甲奇缺。”说罢一脸无奈。
朱慈煊道暗道:“这临安府军队不但战斗力不行,看样子老弱病残和欠饷的问题也要解决,要不然清军南下一旦几个咽喉之地被攻破,临安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朱慈煊思虑片刻,对青年将领道:“你叫什么名字,在军中任何职?”
“小人江辰,当时晋王留下小人只是叫小人节制临安府外兵马,具体职务并未安排,临安城防和沐氏勋庄防务是沐王府负责。”
朱慈煊暗暗摇头,估计当时李定国应该是把这些兵马放弃了,想想也是,一堆老弱病残,而明军处劣势,要和清军四处转战,这些人都是累赘,放弃也是合乎常理。
“你先下去吧,明日开始集结所有军队到临安城外,只要能动的都要来。孤看了再做打算。”
江辰应是退下。
朱慈煊转头看着立在身侧的沐天波道:“沐氏私军除了留部分人执行沐氏勋庄护卫任务及留一队警戒越南外也全部先召回临安城,银两粮食随着运一半随军过来。”他心知当务之急要先给集合起来的官兵发饷,还要安置老弱病残,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等整军完毕,要尽快安排镇沅府金矿和蒙自银矿开矿事宜,要不然怕沐天波那几百万两不够日后所需,招兵,盔甲武器,火枪及火炮弹药,训练及士兵吃喝拉撒,伤员安置和阵亡将士抚恤,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云南人烟稀少,民众较为贫困,民族众多,想靠税收,那几乎是做梦。
还有威远州朱慈煊依稀记得有个大富那铜矿,存量也不小,开采难度也不大,铜在任何朝代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
正要听张文治汇报政事,门口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卫兵跑到门口道:“太子殿下,沐王爷,有重要军情禀报。”
沐天波和朱慈煊对视一眼,叫众人在大堂等候。两人带着卫兵走到府衙后堂对卫兵道:“是何军情?”
“沐王府昆明暗探传来消息,准备南下的清军突然折返往大理府和昌宁府而去,据探子打听,是那边出现了一支4000余人的队伍,不断攻击清廷地方官衙,陇川,孟定一带已经被这只军队完全占领,吴三桂震怒,调集重兵前去围剿。”
沐天波一脸疑惑,哪里来的队伍,晋王应该还在勐腊一带往临安而来,一时没了主意,只好看着朱慈煊。
朱慈煊思忖片刻,眼神一亮,对呀,怎么把这个人给忘记了,马九功,和他们前缅甸途中失散,有史书记载他流落古剌后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现在他在那边起事,可帮了他的大忙了,等此间事了,派个人过去联系一下,能牵制吴三桂不能南下的时间越久越好。
朱慈煊见沐天波疑惑的看着他,微微一笑道:“黔国公不必多虑,应当是友非敌,可能是某位失散的臣子在外面拉起的义军吧。”他不好直接告诉沐天波是马九功,那样沐天波只会更疑惑。
“好了”朱慈煊挥挥手,“清军暂时不能南下对我们是好事,先把今天的事处理了再说吧。”
两人再次回到府衙大堂,众人都在静静等候,并未有不耐之色。
朱慈煊对张文治道:“张知府,说说临安民生财政等情况。”
张文治略一沉吟,缓缓道:“临安气候温和,自太祖皇帝建临安城以来,一直都是物产较为丰富,未有饥荒发生,偏南地区每年谷可熟两季,粮食一直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地处温热,到春夏疫病流行,又地处边关,缺少郎中,故人口一直增长较慢,当地各族与内地迁来戍边的汉人间也屡有冲突,这几年烽烟处处,临安也未能独善其身,经过几轮征收,府中存银已所剩无几,加上大量青壮被强征,很多地方民生凋敝,田地荒芜,这些都急需解决。”话音刚落,19司头人都不住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