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完整版《大明:八岁的我被迫治国》全章节阅读

由著名作家“名剑山庄”编写的《大明:八岁的我被迫治国》,小说主人公是朱祁镇朱见濬,喜欢看历史古代类型小说的书友不要错过,大明:八岁的我被迫治国小说最新章节第一百二十五章 高宗皇帝(大结局),已经写了3424597字。

一、作品简介

历史古代类型的小说《大明:八岁的我被迫治国》推荐各位书友一读,这本书的作者是名剑山庄,主角是朱祁镇朱见濬。主要讲述了:见义不为,非勇也,这一句话出自论语。也是此刻朱祁镇心中的感受。是的,他后世接受过的教育让他不能坐视不理。他知道,新皇帝登基一般来说,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也是孝道的一种,遵从祖制,也是孝道的一种。蹇公……

大明:八岁的我被迫治国小说免费阅读

二、书友评论

你要写我就不能只写我,你要写双目无神数着秒过日子,要写每天想离职每月都全勤,要写在招聘网站上搜保安的工作立志少走40年弯路,要写二十多岁的年龄爬六楼还要停三次,要写脑子里除了摆烂只剩黄色废料。

穿越成皇帝,请来老师不教治国之法,教的是寒暑不停的练字,倒背四书五经,你哪怕是太子这样也还说得通,作为帝王把这些学那么好干嘛?一个三观成熟的成年人,不但不觉得有问题,还甘之若饴。有人认为这不是爽文,皇帝还小,但真正违和的地方就是这里,都已经是皇帝了,并且知道历史脉络,不去努力尽快的掌握国家,逆天改命,一天到晚和一个腐儒在那里玩过家家?

这本书描写的主角很真实,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从一开始的政治小白到后来的政治生物,从年轻的意气风发到年老的贪恋权柄,他有着超越明朝所有人的眼光,所以他一直在努力把中华带向工业化,在这中间他犯了很多错,有很多人很多事情在阻碍着他,但是他从不放弃,坚定不移的朝着目标前进。书中的主角是一个人,一个优秀的人。

看过很多穿越历史书了,这本绝对是上品,写的很现实,特别是各种政治利益。

这本书值得慢慢品鉴,好多小说穿越后什么都会,这不是扯淡吗?小说适当yy就行,爽得飞起就太捞了。
后面太子造反有点生硬,如果在内阁中加入俩奸臣就好了。没有奸臣攻击太子,太子怎么能造反,就因为自己揣测加身体不好就造反有点尬。

三、最新章节

大明:八岁的我被迫治国小说最新章节 第一百二十五章 高宗皇帝(大结局) 免费试读

“历史从来是正在进行时。”“想了解高宗皇帝的思想成就,可以看一看开封大学冯先生《中国思想史》,其中对高宗皇帝,单独有一个章节。这里就不多说了。”“一句话,概括高宗皇帝改革,就是工业化。而工业化大生产又会导致国家的重心,从农业上,转移到工商业上面,这个时候资本力量开始萌发了。”“资本力量的萌发与工业化并行的,是天下大势。”“高宗皇帝看出了……

四、作品赏析

见义不为,非勇也,这一句话出自论语。

也是此刻朱祁镇心中的感受。

是的,他后世接受过的教育让他不能坐视不理。

他知道,新皇帝登基一般来说,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也是孝道的一种,遵从祖制,也是孝道的一种。

蹇公所言,让朱祁镇做孝子,绝非仅仅是,让朱祁镇在太皇太后面前献媚讨好那么简单。

而是让朱祁镇在政治上一从洪宣之政,凡事先问宣宗皇帝在时,是怎么处置的,宣宗皇帝怎么处置,他就怎么处置。

他只要这样做,而今朝野上的,后世所谓的洪宣辅政集团,定然是拥护他。

到那个时候,即便是太皇太后有什么想法,恐怕也要先看看朝野是否支持了。

只是而今,他这才继位不足一个月,就要改一项祖制。

改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朱祁镇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只是,很多利弊可以权衡,但是这么多人命,朱祁镇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见死不救。

“好。你既然想做。”太皇太后声音淡淡的传来,说道:“你而今也是皇帝了,想做什么径直去做便是了。”

“天色晚了,也不留你了。”

太皇太后,随即让胡氏进来,将朱祁镇送了出去。

等胡氏再回来的是,却见太皇太后已经跪在仁宗皇帝画像之前,双手合十,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胡氏说道:“娘娘。陛下已经回宫了。”

太皇太后说道:“善祥,你觉得太子如何?”

胡氏说道:“太子有此仁心,想来皇帝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不错,”太皇太后说道:“而今天下太平,只要祁镇能秉持此心不变,这天下或许不会太好,但决计不至于太坏,我也能安心去见列祖列宗了。”

胡氏说道:“既然如此,娘娘为何不允了太子。”

太皇太后轻轻摇摇头说道:“蹇公太谨慎了,只教给太子一半,剩下的一半让他自己悟吧。我老太婆不需要什么名声,但是太子而今需要。”

胡氏有些听明白了,有些没有听明白,但是不管听明白,还是听不明白,都没有再问下去了。

太皇太后的心意,朱祁镇并不知道。

回到乾清宫偏殿之中,朱祁镇一时间琢磨不透,太皇太后最后说得是好话,还是反话。只是他想来想去,虽然有些害怕。

但是他既然已经决定了,他就决定要做下去。

朱祁镇问王振说道:“王大伴,这件事情,你先安排一下,将事情给挡一挡。”

“是。”王振说道:“陛下何须担心那么多,太皇太后没有阻止的意思,直接向内阁下旨便是了。”

整个天下,王振就忌惮太皇太后,对外面的文武大臣,并不是多担心。

他忌惮太皇太后,是因为他在太皇太后这边吃了亏。太皇太后真想弄死他,简单之极,而他在永乐年间入宫,见了不知道多少大臣,在永乐帝面前,就好像是鸡子一般,动则投入监狱之中。

如杨士奇就好几次下狱。甚至母亲去世的时候,他也在狱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祁镇并不了解皇帝这个位置的力量,至少王振比他要了解。

朱祁镇觉得还是要谨慎一点,说道:“听说父皇在的时候,遇见了难题,总是找杨荣?”

王振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当初废后之事,就是杨荣大人为先帝谋划的。”

“好。”朱祁镇说道:“明天你去内阁,请杨荣师傅来见朕。”

“是。”王振说道。

处理了这一件事情,朱祁镇才休息了。

第二天一大早,王振就亲自来到了文渊阁之中。

这个时候,文渊阁之中,就已经忙碌无比了。

文渊阁之中的格局也变了,之前是一张金交椅放在最中间,用红布蒙了。这是皇帝御座,除非皇帝过来,否则是不用的。

内阁五位都在御座之下,两侧长桌,长凳。这长凳就是到了现在,有些学校食堂还在用的,刷着红漆的长木板凳,没有靠背的。

而今上首却是两把椅子,王振知道一把是给皇帝的,一把是给太皇太后的。

上次太皇太后带着皇帝来到此地,就是如此坐的,只是将这个格局保留下来了。

每天早上,就有无数奏疏从天下两京十三省六部五军都督府,六科都察院呈递到这里来,然后中书舍人们再将这些奏疏分类,呈给内阁诸位批阅,

内阁票拟之后,再令小太监,送到宫中,本来该是皇帝批阅的,而今却是王振代劳之。

王振批红之后,再将奏疏送回内阁。

这个时候,内阁才根据批红,拟诏,然后送往尚宝司用印,大明有二十四块玉玺,不同的事情用不同的玉玺,这里就不用说了。

这个流程走下来,才是有法律意义的圣旨。而即便是圣旨也有被下面官员封还的。

至于没有走这个流程的皇帝旨意都是中旨。

当然了,皇帝权威重的时候,圣旨与中旨的分别可能不大。

最少在王振心中觉得是这样的,所以他才想皇帝一道中旨,令内阁全部听令。

虽然天子重孝在身,宣宗皇帝驾崩还没有二十七天,但是天下事务可不会因为皇帝大行而停止。

所以内阁之中,早已忙碌起来了。

王振到了,杨士奇停下手中的笔,起身说道:“王公公,王公公不在宫中伺候陛下,怎么来这里了?”

王振不敢在杨士奇面前拿大,立即行礼说道:“瞧杨阁老说的,奴婢没事就不能来了,再说皇爷有命,令奴婢请杨荣杨大人去乾清宫。”

杨士奇听了,心中一动,说道:“可是太皇太后也在?”

王振说道:“太皇太后不在,唯有皇爷在。”

杨士奇听了呼吸微微一乱,随即平复下来,看着杨荣。杨荣的眉角一丝喜色飞过,随即收敛了,对杨士奇说道:“东里公,我去去就来,这里就劳烦东里公了。”

杨士奇说道:“勉仁去吧,这里有我,误不了国家大事。”

杨士奇本名寓,字士奇,号东里。只是杨士奇的字太响亮,反而本名少有人知道了。杨荣的字为勉仁。

两人看似平淡的对话,但是却别有暗流。

三杨在一起,并不意味三杨内部就是一团和气。

恰恰相反,杨士奇与杨荣之间的关系很不好,老大与老二之间关系能好了?唯有杨溥年纪尚轻,甘心坐在老三的位置上,到时候与两人之间冲突不多。

这是正统登基之后,第一次私下召见大臣,至于之前,都有太皇太后在,朱祁镇只是作陪而已。

杨荣第一个被召见,是不是说明,小皇帝圣心所在。而杨士奇一直知道,杨荣想压过自己一头,而今不得不多想一点。

杨荣与王振来到了乾清宫偏殿之中。

朱祁镇一身孝衣,刚刚还在为宣宗皇帝守灵。也是冬日,再加上很多措施,这才保住宣宗皇帝龙体。

只是这几日,就要移灵了,固然皇陵还没有修建好,但是暂时停灵的地方,却已经修建好了。

宣宗皇帝梓宫出京的时候,就是宣宗皇帝那些妃子殉死之时,故而朱祁镇很急。他见了杨荣说道:“朕听说,先帝在时,凡有事情不决者,都与先生相商,今朕年幼无知,有一件事情想要请教先生。”

杨荣听了朱祁镇说起宣宗皇帝,心中微微黯然,明代文人都推崇仁宣之间,就是因为这个时期,皇帝与大臣之间最为和睦,彼此是有真感情的。

杨荣说道:“陛下请讲,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朱祁镇正色问道。

小说《大明:八岁的我被迫治国》试读结束!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