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完整版《重回八零:从粮票换鸡蛋开始逆袭》在线免费阅读

完整版都市种田小说《重回八零:从粮票换鸡蛋开始逆袭》,此文从发布以来便得到了众多读者们的喜爱,可见作品质量优质,主角是周东北盛夏,是作者老贼所写的。《重回八零:从粮票换鸡蛋开始逆袭》小说最新章节第768章 完结感言及毕业考试,已更新1873320字,目前已完结,喜欢看都市种田属性小说的朋友们值得一看!这本书又名《重回八零:从粮票换鸡蛋开始逆袭》。

一、作品简介

强推一本网文大神老贼的新作《重回八零:从粮票换鸡蛋开始逆袭》,主角是周东北盛夏。主要讲述了:那是2022年大年三十的晚上,自己在大连的家中,一个人看着春晚喝闷酒。因为禁放烟花炮竹,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自己又是老光棍,这个年过的没滋没味。记得当时已经十点多了,电视里正在演相声,遗憾的是,自己……

重回八零:从粮票换鸡蛋开始逆袭小说免费阅读

二、书友评论

老贼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很早以前读过的北京往事三部曲天伤天祭天爵,描写的内容相似,都是青春热血江湖,残酷,狠辣,嗜血,义气骁勇叱咤。但东北地区特色浓郁,方言土语朗朗上口,读起来更加亲切有代入感。强烈要求改名就叫东北往事,让人有种看大片美国往事的感觉!感谢老贼这部作品,让我有这2周美好的阅读体验。我会推荐给朋友们一起分享阅读。希望以后有更多更好的作品。

第一次了解社会混混的生活,艰难也不泛精彩。本书写的不错,文笔流畅,错别字很少,是番茄里极难得的佳作。生活中时而惊险,时而风趣幽默,看起来很爽。不会因为是穿越者而变成万能的神,实事求是。尤其是作者大大的精彩配图,恰到好处的使读者进入了角色。作者大大费心了

总体体验 很不错 重生爽文看很多 买四合院 屯楼房 甚至还跑到破米国分一杯羹 看书一时爽 回味过来却不真实 这本书主打一个真实 看多了爽文 这本书让我解了腻 像一碗清粥 很爽口 却又配了麻婆豆腐下饭 不咸不甜不辣刚刚好 有滋有味 我认为广大书友 换着类型看吧 不然都会看腻 看多了就觉得大同小异 十本书九本都是一样的空间一样的金手指 所以才显得这本书这么难能可贵 很推荐 我看了很多书 刚开始会很激动每本评论上 随着阅读越来越多 重复的书也越来越多 不想吐槽也不想评论不想打分 这本书能让我说这么多 在我这个南方90后的心中 我站他送心

三、作品赏析

那是2022年大年三十的晚上,自己在大连的家中,一个人看着春晚喝闷酒。

因为禁放烟花炮竹,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自己又是老光棍,这个年过的没滋没味。

记得当时已经十点多了,电视里正在演相声,遗憾的是,自己不仅没笑出来,呼吸反而越来越急促,心脏一阵阵绞痛。

再一睁眼,已经是满眼阳光了……

周东北咧嘴笑了,真好,无牵无挂!

望着外面老旧的街道,又盘算起粮票变现的问题。

全国粮票比省粮票值钱,按照规定,地方粮票只能在当地使用,如果出差或探亲,就要凭介绍信到粮食管理部门兑换全国粮票。

不够用怎么办,只能去黑市买!

不知道现在什么价格,不过保守估计,壹市斤的全国粮票也能兑换两毛钱,六万斤就是12000块钱,妥妥一个万元户诞生了!

想好了全国粮票的问题,又开始琢磨省粮票。

印象中是今年1月份,或者是2月份,具体记不清楚了,全国粮食和棉花取消了统购,改为合同订购。

这是双轨制的开始,一边是计划经济,一边是市场经济,两条腿走路,也是一种稳妥的过渡方式。

统购改订购,统销也就渐渐放宽了,市面上开始出现了议价粮,虽然议价粮不需要粮票,但价格却整整贵了一倍。

当农民口粮不够的时候,就会用鸡蛋或其他农产品与城里人换粮票,或者用为数不多的大米换粗粮,以弥补口粮不足的问题。

农民太难了,为了吃饱肚子,想尽了一切办法!

随着人们手头存积的粮票越来越多,粮票也渐渐有了新的作用,开始半公开地把它作为了一种流通货币,来交易商品。

看来省粮票变现,只能用它从农民手里换取鸡蛋,然后再把鸡蛋卖出去……

兴安市地处东北以北,比较偏远,信息闭塞,此时还没有用粮票换鸡蛋的,看来自己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幸好里面没有兴安市粮票,印象中那种地区补助和工种专用粮票,后来换鸡蛋都没人要……

到站了。

下车后,他直接走进了二百货旁的一家副食店。

这家副食店在兴安市是最大的一家,老百姓俗称它大副食。

店里约有一百四五十平,很暖和,进门就闻到一股淡淡的酱味儿和醋味儿,两种味道混合在一起,十分特别。

这是回忆的味道,让周东北都不由恍惚起来。

这个时间店里没有顾客,几个女营业员穿着蓝大褂,带着套袖,站在柜台后嗑着瓜子,也没人招呼他。

长长一溜木质柜台的最西侧,一张矮桌上放着两个编织筐,记得一般副食店这个位置都是卖鸡蛋的。

他大步走了过去,没想到两个筐里竟然都是空的,一个鸡蛋都没有。

看了眼价签,就怔在了那里……

鸡蛋:一块两毛九/一市斤。

一块两毛九一斤?

不对吧?

记得2022年普通散鸡蛋的价格,也不过就是五元左右一斤,现在可是1985年,即使大冬天鸡很少下蛋,可也没这么贵吧?

一个圆脸女营业员走了过来,嘴角还挂着一片瓜子皮,“买鸡蛋?没了,都断好几天了!”

周东北指了指价签,“同志,我记得鸡蛋不是几毛钱一斤吗?”

女营业员像看怪物一样看着他,“啥时候几毛钱了?4月份涨价前还一块零八分呢!”

周东北摘下了棉帽子,挠了挠头,难道自己记错了?

算了,想这个干啥?贵还不好?

于是咧嘴一笑,“请问你们主任在吗?”

女营业员听他要找领导,警惕起来,上下打量着他,“你干啥的呀?找我们主任啥事儿?”

“是这样,”他脸上依旧挂着笑,“我家和左邻右舍养了很多鸡,每天都不少下蛋,自己家又吃不了这么多,就想问问你们收不收……”

女营业员眼睛一亮,“卖鸡蛋的?”

周东北点了点头。

“你等着!”

说着话,她弯腰就从两节柜台间的一块活动木板下钻了出来。

“哎——”周东北喊住了她,随后指了一下自己嘴角。

女营业员愣了一下,下意识伸手去摸自己的嘴角,摸到了那片瓜子皮,不由脸就是一红。

“谢谢!”

摘下瓜子皮,她扭身跑进了后面走廊。

一个瓜子脸女营业员好奇地看了他两眼,周东北也没在意,看着地上并排放着的三个大坛子,坛子盖用红绸子包裹着,好大一股白酒的味道。

看了看上面的价签,分别是八分钱一两、一毛三一两和一毛七一两……他沿着柜台缓缓走动,看着里面的价签。

大粒盐,九分/一市斤;

食用精盐,一毛五/一市斤;

白砂糖,九毛/一市斤;

二等去骨净猪肉,一块八毛二/一市斤;

铁皮盒的金鸡牌饼干,五块八毛二/桶;

天津产的麦乳精,十二块七毛九……

他想起了记忆中麦乳精的味道,这玩意儿可真是不便宜!

看着柜台里的香烟,大前门、大重九、黄金叶、阿诗玛、凤凰、芒果、牡丹、大鸡、红梅……

“同志,”他抬起头问,“软包大鸡是212吗?”

“嗯!”那个瓜子脸女营业员走了过来,看她模样有二十四五岁,模样还挺漂亮。

周东北又看了眼价签,一块二。

“还得用票吗?”

瓜子脸营业员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不用了,副食本都取消了,用啥票!”

“哦,给我拿一盒大鸡!”

刚把烟装兜里,那个圆脸女营业员回来了。

“同志,跟我来!”

他连忙走了过去,边走边撕开那盒烟的包装。

“姐,您贵姓?”他紧跟在身后,问了一句。

女营业员听他嘴这么甜,回头抿嘴一笑,“我姓赵,我们主任姓陈!”

“谢谢赵姐!”

“咚咚咚!”她敲响了门。

“进来!”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响了起来。

“去吧,我们主任人特好……”

周东北微笑点头,又道了声谢,这才拎着三角兜推门走了进去。

办公室里光线不错,两张破旧的办公桌背向靠在一起。

办公桌后只坐着一个中年人,穿着一件蓝色毛料中山装,因为有些秃鬓,额头宽阔,看着脸不小。

他一手端着个搪瓷缸子,热气袅袅,另一只手掐着张报纸。

“陈主任,你好!”他站在了办公桌前。

“哦,”陈爱民看了他一眼,“小赵说你能送鸡蛋?”

“是!”说着话,周东北看了一眼桌子上的烟灰缸,随后把三角兜套在了小臂上,伸手掏出那盒大鸡烟,抽出一根后,又把烟盒放在了桌子上。

“领导,抽烟!”

陈爱民上上下下打量着他。

眼前是个瘦高的年轻人,看模样应该还不到20岁,有些青涩,相貌不错,浓眉大眼的,一脸憨厚。

他穿了件灰突突的棉大衣,左上角还印着“兴安市木材综合加工厂”的字样,劳动布棉帽子,脖子上挂了副棉手套,典型的工人打扮。

只是这小子胳膊上挎了个小碎花的三角布兜子,里面鼓鼓囊囊不知道装了些什么,破坏了工人阶级装扮的整体协调性,看着有些不伦不类。

“领导,您抽烟!”

周东北又说了一句,手里那根烟往前递了递。

陈爱民伸手把烟接了过去。

“哗——”周东北划着了火柴,弯腰凑了过去。

他深吸了一口,脸上有了点笑模样,“一看小伙子你就会抽烟,这大鸡就212最好抽!”

周东北还是那副憨厚模样,呵呵笑道:“我可抽不出来,必须得像您这样见多识广的大领导,嘴才这么厉害!”

陈爱民打了个哈哈,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话听着舒服,伸手弹了弹烟灰,“再有两个多月过年了,鸡蛋供应不上,我也很着急……”

周东北心中腹诽,怎么没看出来你着急?

“政策放宽松了,”陈爱民还在说着,“按理说从个人手里批发鸡蛋也没问题,不过……”

小说《重回八零:从粮票换鸡蛋开始逆袭》试读结束!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