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知青老蔡的山乡人生最新章节(蔡常宝蔡家明小说全文阅读)

《知青老蔡的山乡人生》第2章 蔡常宝入伍

话说上回挑着竹竿放着鞭炮送孙子上大学的那老爷子,大名蔡常宝,身体一直硬朗着。

这蔡常宝年轻的时候听说很厉害,参加过新四军,跟日本鬼子干过仗,后来日本鬼子投降了,他又跟着部队参加了著名的中原突围的,算是出生入死的了传奇人物了。

其实那时候蔡常宝是结了婚、生了老蔡再去当兵的。那年头,蔡常宝还不是本地人,是山那边邻县的某个塆口的。

最初的时候,蔡常宝他们家住在两县交界的一个山巅之上,鬼子进村那会,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弄的民不聊生,甚至家破人亡……

一个风雨交加的黑夜,蔡常宝他爹趁着鬼子还没进村之际,带着一家老小逃荒到山背那边,借住在一个地主的庄屋里,当了佃户。

话说那年的大年初一的早上,蔡常宝正准备跟着他爹,去亲戚家拜年,突然远远的就看到一支部队开过来了,顿时大家纷纷都往后山跑……

特别是村子的那地主一家,更是跑的飞快,不一会就不见了踪影。

只见走在队伍前面的几个干部模样人一直在喊,“老乡们,不要跑,莫害怕,我们是穷人的队伍,是来帮助大家打日本鬼子的“

跑在后面的蔡常宝和胆大的几个村民,听到是打日本鬼子的队伍,就由半信半疑的又折了回来。

这队伍前面的干部马上就招呼他们:“老乡们,莫害怕,我们是新四军,是过来打鬼子的“,他们这边一边劝着乡亲们,那边一群人已经开始在村子里四处张贴标语了。

不一会,墙上就贴满了红色的标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军民同心,抗战必胜”等。

蔡常宝可是读了几年私塾的,一看到这些标语就觉得倍感亲切,他也知道,正是日本鬼子上山进村,烧杀抢掠,逼得自己无家可归,才下山逃荒到此地,实在没办法才在地主家当了佃户的。

而且蔡常宝也是听说过新四军的,看到他们佩戴的新四军的袖章,以及他们和蔼可亲的态度,还有那旗帜鲜明的标语,蔡常宝他们这才相信是真的了。于是他就带头向后山的村民们呼唤,“乡亲们,是新四军的队伍来了,他们过来帮助我们打击日本鬼子的”

村民们听到蔡常宝他们的招呼,也就陆陆续续的返回了村子,唯独那地主一家没回来,也不知道躲到哪儿去了。

后来新四军的这支部队就驻扎在这个村子里,开始了招兵的工作。

蔡常宝一看到招兵,就马上跑到招兵部,要求参加新四军,并且一五一十的将自己家为躲避日本鬼子搜山,如何从外地逃到此处,如何在地主家当佃户受欺负等,一股脑儿的都说了出来。

那招兵的干部一听蔡常宝这苦大仇深的身世,而且还上过几年私塾,会识字写字,自然是喜上眉梢,当场就同旁边的几个干部合议了一下,也就通过了。

蔡常宝后来还略有自豪的说,他在当时绝大部分都是不怎么识字的队伍里,还算是有点优势的,后来说是还做了连队的文书,经常写标语,以至于他后来复员后经常跟村里写对联,写汇报文件那些,自然都是不在话下了,当然,那都是后话了。

蔡常宝当时在部队打仗那些细节,实际上现在已经不好考证了,毕竟当时他也只是普通一兵,前后也只有两年多,而且他这种不爱张扬的个性,也没有传出多少光辉的战斗英雄故事来,或许有很多出生入死的残酷战斗,只是他不愿意提起而已。

后来听老蔡讲,他爹蔡常宝是小日本投降前一年参的军,一直打到日本投降,后来没多久又跟着当年的那个张旅长参加中原突围。解放后没几年,张旅长因为战功显赫还当了省长了。

中原突围的时候,据说是战斗非常激烈,蔡常宝也不知道是怎么晕的,待他苏醒后,发现大部队早已突围,与大部队也失去了联系。

没办法蔡常宝最后也是经历千辛万苦,千难万险才找回了老家,回到了他的大脚女人身边。不久后就又生了个儿子,取名蔡家旺,意思是说,以后不打仗了,希望安居乐业,家业兴旺而已。

蔡常宝复员回来后没几年,蔡常宝的大伯因为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后来夭折了,后面又落下毛病不能生育。为了延续香火,他爹就把蔡常宝过继给了他大伯嗣后。

蔡常宝的大伯,那会逃荒在山那边,通过勤干俭用置办了不少田地产业,还有山场,日子也算不错。

据说蔡常宝大伯的女儿,当年是得了天花早逝的。当年一旦染上那玩意,就等于提前谢幕。当时在农村,无子户绝对是一个被歧视的存在,为了延续家族香火,蔡常宝就这样带着两个儿子辗转到了山的这一边过继来了。

实际上这个老蔡,也就是蔡家明,不知道是因为长孙的缘故,还是因为特别讨他爷爷欢喜,还是因为小时候聪明好学什么的,一直就没有随蔡常宝过山这边来,一直在山那边跟着蔡常宝的弟弟,也就是他的小叔叔一起玩耍长大。

小叔叔叫蔡常德,年长蔡家明也就七八岁的样子。蔡家明一直在山那边上了小学、初中,直至高中,正准备考大学的时候,形势发生了变化……

后来据老蔡蔡家明说,他一直是被当着孤儿,享受政府的照顾上学的。上高中的时候,学校还发每个月两元助学金,让他总算基本上念完了高中三年。

老蔡那时候为什么是孤儿呢,公和婆不是一直在身边吗,小时候,蔡书舟还一直没搞懂这事。也许是老蔡他爹带着全家过继到邻县的大伯家去了,他一个人在这边跟着公和婆及叔叔过日子,没有亲生父母,也就成了孤儿吧。

这样说来,那个时候的政策还真是不错,孤儿都能在政府的扶持下能读完高中,如果不是形势的变化,或许也会很顺利的念完免费的大学,被分配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参加热火朝天的建设大潮中去了……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