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老蔡的山乡人生》第6章 冒雪打麂子
话说蔡常宝端着土铳悄悄的走到麂子窝跟前,找个隐蔽的地方埋伏了下来。
一般雪过初停,麂子就会出洞找食物,关键要有耐心。
猎人、潜伏的地下工作者等都一个共性,那就是常人无法比拟的韧劲和耐力。
特别是优秀的潜伏者,我们所熟悉的钱壮飞、熊向晖等,甚至包括一段时间很红的那个谍战剧里的小眼睛余则成等,都是杰出的潜伏代表。
蔡常宝虽然没有像优秀的潜伏者那么的出色,但他的新四军的出身,那也是威名赫赫的。
且看那蔡常宝静静的趴在那洞口不远处,目不转睛,身体一动不动。
说来也真灵,没过多大一会,那家伙真的畏畏缩缩的试探性的探出洞口。
“嘭”,一声清脆响亮雄浑的枪声划破山林,还没看清那家伙啥模样,它就已经乖乖的趴在地下一动不动了。
蔡常宝真不愧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老军人,果然身手不凡。
蔡常宝站起来拍拍身上的雪走过去拎起那家伙来,掂了掂,“好大个家伙”,蔡常宝掩饰不住兴奋。
也难怪,平时那麂子最多也就五六斤罢了,这家伙恐怕有十来斤,好久没有见到这大的东西了。还以为大炼钢铁把这些生灵都炼不见了的,没想到都躲到这深山老林里面来了。
蔡常宝酹了几把雪把那伤口抹了抹,扯几根藤子把脚捆起来系在枪把上,看了看天空,往里走去,准备换一个地方蹲守了。
这就是蔡常宝的性格,自己能多做点绝不让别人麻烦。本来聋子说好了的,蔡常宝只用打一只麂子就算光荣完成任务,就可以返回了。可他想着反正还有点时间,能多搞一只是一只,这大雪天,天黑的晚,大不了借着雪光摸索着回去。
这换地方说起来容易,确实也不是那么好换的,反正得离刚才打猎的地方很远很远才好。俗话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许就是这个意思。
特别对于当过兵的蔡常宝来说,这种体会更为深刻。当时在大别山区打游击那会,就是这种战术。东边打了敌人一个埋伏,就得马上转移阵地,绝对不作久留,更不敢恋战,说不好什么时候,敌人大部队就跟上来了,那就吃不了兜着走的。
猎人的枪声更是敏感,带着一种古老的忧伤,让那些猎物不寒而栗。只要一声枪响,这一片就不会再有猎物出现了。
蔡常宝一直往老林子里走了很久,终于发现一个麂子窝。蔡常宝照旧趴过去耐心等待,这一等不打紧,不知道过了多少个时辰,不用说出现什么麂子了,连毛都没看到一根,天一下子黑下来了,纯粹只有雪的反射光。
蔡常宝一看不行了,也就打消了再搞一只的念头了。
打猎这东西,光有韧劲蛮劲可不行,还得靠运气,说不好聋子已经回来,多搞了几只也不为奇。
想到这,蔡常宝也就不再勉为其难硬撑着干了,摸索着往回赶,一路也不多想,只是偶尔想一下聋子那边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心里多少有些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