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家的五朵金花》第4章 五朵金花
“啧啧…这四个丫头可真带劲,大眼嘟噜的,长得跟我二哥一个样,尤其这眉毛,又黑又密。啧啧…腊梅和二华,让二嫂子打扮的跟一对双(四声,指双胞胎)似的。啧啧…个头还差不多。”刘桂荣打量着挤在炕沿边的四姐妹,不住的赞叹着,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眉毛眼睛确实像你二哥,越来越俊了。”正在换尿褯子的我妈抬头瞅了瞅,双眼含笑,心满意足地说:“腊梅和二华大了,自己也会打扮了。老三老四小,赶上今年家里盖房,我又要这个老五,一点也顾不上收拾她俩,一个个造得拼儿片儿的(方言:大意为凌乱、埋汰邋遢)”
“就是再拼儿片儿的,也还是俊,这几个丫头穿得再土瞅着也不像咱村子里的孩子。”刘桂荣转向我“我瞅着五丫头眉眼最像我二哥,长大了也是一枝花,二嫂子你这可就是五朵金花啦!”
听到“五朵金花”,我妈换尿褯子的手突然停顿了一下,眼神也由宠溺变得黯然。刘桂荣自知失言,清了清嗓子,表情很不自然地抬手拽拽裤腿调整了一下坐姿,扭头看向了窗外。
“为啥要把妹妹给人?”说话的是二姐。她听到了刘桂荣进门时跟我妈的对话。
“因为你爸妈想要个小子,你们老王家得有个弟弟传宗接代!”刘桂荣揪了揪二姐的小辫子说。
“要个小子,那再生个老漏不就得了!”二姐有点大舌头,加上一时情急,老六说成了老漏。
“噗嗤”一声,大姐不小心笑出了声,她赶忙腼腆的低下头,拽了拽二姐的袖子,示意她别吱声。
当时的农村人家,有新生儿出生,家里 要想方设法给孕妇置备红糖、小米、鸡蛋。红糖除外,小米粥和鸡蛋煮熟以后,孕妇和家里的半大孩子是一起吃的。所以,老妈坐月子,家里的半大孩子也能够跟着改善一下伙食。孩子不知愁滋味,母亲分娩的痛苦,半大孩子不可能体会得到,她们最关心的是吃啥。我的出生,给几个姐姐带来了不小的福利。单从这一点,我想她们是舍不得我被送人的。此刻,二姐的仗义执言,虽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却也替襁褓中的我发出灵魂拷问,是啊,想要个弟弟,那你们就接着生呗!何苦把自家好好的一朵花拱手与人?
“你说为啥?家里多了一口人,又多了一个吃饭的!”姥姥端了碗水进来,递给刘桂荣:“大侄女,你喝口水。”
“老婶子别忙了,我不渴。”刘桂荣接过碗,转身放在炕上。“矿上也是想要个准信儿,让我再来问问二哥,这孩子到底是送得送不得,送他们就等着,不送好找下家。”
四姐的“朝天锥”松了,几根长头发散落下来遮住了眼睛,姥姥从柜子上拿过木梳,扯过一把凳子坐下,她让四姐蹲在自已膝下,解开头绳,叼在嘴里,然后把四姐的头发散落下来,两手并用重新为她梳头。
“我这个女婿,面冷心热。虽说平时不爱言语,也着急要个小子,但这几个丫头哪个他都打心眼儿里疼。”由于长年侍候几个姐姐梳头,姥姥二下五除二就把四姐的头发梳通,捋顺,挽到头顶。然后她把头绳在挽好的发髻上熟练的绕了几圈,再用牙齿拽了拽,以确定是否系得够紧。“这孩子虽说生下来他没咋抱过,但每天下地回来都得先进这屋看一眼,睡没睡觉,吃没吃饱,都得过问。所以啊,这五丫头送不送人的,还是得他说了算,我老太太好像是做不了这个主喽。”说这句话时,姥姥牙齿正用力的拽着头绳拉紧,听上去有点咬牙切齿的感觉。
“各位村民请注意,各位村民请注意,为响应上级号召,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保证优生优育…”正当刘桂荣要开口时,村里的广播喇叭突然响了起来。“根据县里通知要求,凡我大队年满四十五岁的妇女,家里有三个以上孩子的,一律到公社卫生队体检,一律到公社卫生队体检。咳咳…”广播员清了清嗓子,提高了音调:“各村接生员请注意,各村接生员请注意,半小时后到乡卫生院开会,县里下达了新任务,都不许迟到,不许迟到!”
刘桂荣听罢,赶忙抬屁股下地,嘴里嘟囔着:“这是又有啥妖娥子了!老婶子我先去了!”然后拍了拍大腿一溜小跑的奔乡卫生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