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老王家的五朵金花最新章节(老王五丫小说全文阅读)

《老王家的五朵金花》第6章 如意

“后来为啥没把我送出去?听后院大娘说姥姥都把我装小筺挎出去了,是我大爷把我拎回来的!”因为幼时没留下影像的遗憾,加之对送人事件的耿耿于怀,我幽幽地跟母亲发着之前的牢骚。

“你听你大娘的呢!她那是逗你!哪有用小筐挎出去的事!”我妈一反常态,激动地提高声调,临了又话锋一转说:“不过倒是你大爷,当初一直说不让送人。”

“大爷咋说?”

“那些天,你大爷一来家就念叨`这真是的!真没听说过,孩子还有送人的!孩子还能送给人?!'”我妈学着大爷的语调,我脑海里浮现出大爷的神情。

大爷比父亲大二十岁,家有四儿三女,大爷稀罕孩子,七个八个也不嫌多。因为住前后院,与大爷家几个孩子年龄差距最小的我家大姐,打小就跟几个年龄相仿的堂哥堂姐打成一片。年长的两个堂哥堂姐都已成家立业,大哥进城当上了石油工人,大姐嫁给了村里的首富,大爷家多了个顶门立户的人,生活条件自然比我家略强些,所以我家大姐总爱溜去大爷家混饭。大姐人美嘴甜能说会道,深得大爷大娘欢心,一度视如己出。

“大爷真仗义!”我说:“不过,我听说镇上金矿那家挺有钱,吃白面住楼房,没孩子有存款。我去了那可就吃香喝辣、穿金戴银啦…我大爷这老头,没准还搅了我成为富家小姐的好事呢。”我信口开河的憧憬着。

“咱家也不差啊!虽说孩子多,哪个也没让你们饿着。不但没饿着,旁人家吃棒子面时咱家吃小米,旁人家吃小米时,咱家就吃上了大米。你们几个出门,十里八村人见人夸,衣服从来都干净立正又时髦。八几年咱家就是远近闻名的万元户,镇上第一个有黑白电视的,也是咱们家…”母亲话匣子打开,兴致勃勃地叙述着,索性把针线活放一边。

我一听,按以往的惯例,接下来一定又要拐到痛说革命家史环节,从父亲当兵、分家盖房、弃武从商、承包菜园子、建温室大棚、冬天倒煤倒石油、夏天卖西瓜、秋天去北京蜜云拉水蜜桃、家里多次被镇上评为“五好家庭”、母亲连续几年获“三八红旗手”等等一系列丰功伟绩…于是我连忙打断她说:“哎,妈、妈…等会,说我送人这事呢,扯远了!我到底是怎么又留下来的?”

“虽说没让你们穿金戴银,可打小你们谁也没受过一点屈儿!你们几个小时候,谁也没象村里其他人家的孩子似的下地干活吃苦受累,就是有,也是有数的,都是你爸我俩贪黑趁早起五更爬半夜的!就说那年浇地那回…”母亲意犹未尽,情绪越来越激动,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每当母亲说起这些并沉浸其中的时候,我便能在她的语气神态中看到已逝多年的姥姥的影子。当年,日渐年迈的姥姥为了巩固自己的家庭地位,动辄心血来潮没事找事的与父亲母亲慷慨陈词时,也是这般摆事实、讲道理,据理力争。

一瞬间,我有点难过。人越老,危机感就越强烈。当年姥姥的这种变化,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明显的。年轻时,姥姥雷厉风行、做事干练、凡事说一不二。那些年,父亲部队退伍后不久便辞掉工作,怀揣雄心壮志一心大展宏图的他常年走南闯北,一年有半年的时间在外四处奔波,家里就只有姥姥和母亲带着五个女儿度日。母亲虽然也是勤劳能干,但她性格温顺、心地纯良,向来与人无争。那些年,家里大事小情、迎来送往、我们几个有病有灾的多数都是姥姥拿主意,她是全家的顶梁柱、定心丸,一个人撑起了我们这个清一色娘子军家庭的大半边天!后来,姥姥日渐年迈,她感受到自己对家庭生产力的贡献日趋削弱,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与控制力日渐降低,这种危机意识使年老的她慢慢地变得多疑、自卑、忧郁、急躁…

如今,母亲越发像那时的姥姥了,我的心突然就像针扎一样的疼!

于是我赶紧转移话题:“意思是大爷的话起作用了呗,我最终才得以有幸留在了全村第一个万元户的家里?”

“大爷说话你爸得往心里去啊,打小他这个哥哥就疼他,当兵时怕有危险,你大爷也总劝他回来。”母亲终于回到正题:“话说回来,送人这事本就是矿上一厢情愿,加上刘桂荣窜掇,你姥姥虽然有点活了心,但你爸我俩一直就没松口。后来镇上讲优生优育,家里孩子多的妇女基本都上了环,我也做了绝育。刘桂荣起早贪黑的走村串乡,宣传政策,又抽空接生,再也没空上门说这事,两家也就都当没发生了。”

“噢…啊?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剧情发展的有点过于平淡,完全没有我想像的那么跌宕起伏!做为此次事件的大女主,我认为过程中一定会有发展、有转折、有高潮,其间还夹杂着矛盾、争斗、冲突,最后在多方努力下,这个以伤感开头的故事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唯美落幕,这才是我期望的剧情。结果如此温吐吐的结束了,我不禁有些悻悻然。

突然,我灵机一动,母亲说的分明不对!“你刚才说绝育了?那怎么后来又有了如意?!”

闻听此言,母亲莞尔一笑:“关于你弟弟,说来话就长了。”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