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三字经【国学】最新章节(老子孟子小说全文阅读)

小说:三字经【国学】

主角:老子孟子

作者:大玄山脉的朱哈妮

最新章节:第1章 人之初

简介:《三字经》是一本经典的启蒙读物。全书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诵读,运用事理并举的方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易诵,是中国蒙学经典著作之一。其内容包括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内容广博,却言简意赅。《三字经》全文用典极多,充满乐观精神,读起来轻松愉快,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称此为蒙学第一书。《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纳入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诵读《三字经》能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学习做人的道理,塑造美好的品格!

三字经【国学】免费阅读

《三字经【国学】》第1章 人之初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所以人与人之间性格的差别本来是很小的。只是由于所处的环境受到外界的影响不同,人们形成的习气也就不同,这样久而久之,人们的性格就产生了差异。

如果轻视儿童幼年时期的教育,任由他们成长,若是沾染了不好的习气,孩子先天的善性就会受到影响而改变。教育有很多方式,要想使孩子成才,重点在于专心和持久。

【原文】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好好学习,这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那么到年老的时候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故事】北宋时,浙江有一个神童叫方仲永,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写诗。很多人慕名登门造访,也有人重金请他写诗。方仲永的父亲看到写诗可以赚钱,就忙着带方仲永四处表演,而没有让他读书。就这样过去了七八年,方仲永变得和普通人一样,再也不能随随便便就能写出诗来。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石不打磨雕琢,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学习,就不知道仁义道理。

【启示】玉石如果没有经过雕琢就是一块石头,只有经过雕琢的玉石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好比是一块玉石,只有经过努力学习雕琢自己,才能成为有用的人。

【故事】从前,楚国有个人叫卞和,他在山上找到一块玉石。卞和打算把这块玉石送给当时的楚厉王,谁知宫里的工匠却说那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这令楚厉王很生气,把卞和赶走。楚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同样打算把那玉石送给了武王,但遭受了和上次一样的待遇。卞和很伤心,在山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这件事,便叫人把卞和请来,还让工匠把那块玉石雕琢一番。最后发现那是一块美玉,便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故事

玩物丧志

春秋时期,卫国的卫懿yì公是位比较贤明的君主。

有一次,外国送来了一只鹤,卫懿yì公很喜欢,整天与鹤为伴,渐渐地丧失了进取心,不理朝政,不问民心。他让鹤乘坐比大臣的轿辇还要高级豪华的车子。为了养鹤,国家每年要耗费大量资财,这引起大家的不满,百姓们怨声载zài道。

后来,北方的部落入侵卫国,卫懿公命军队前q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那么高的地位和待遇(经济报酬或社会地位),那就让它去打仗吧!”卫懿公无奈,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但由于军心涣散(精神、组织、纪律等散漫或松懈),卫国战败了。后人把卫懿yì公的行为称作“玩物丧志”。

阅读鉴赏

卫懿公整天与鹤为伴,不理朝政,渐渐地丧失了进取心。他不得民心,大臣们也对他非常不满。我们可不能像他一样玩物丧志。

《昔孟母,择邻处。》

【译文】昔日,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孟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为选择邻居而搬家。

故事

孟母三迁

孟子小的时候家里贫穷,父亲也很早就去世了,但孟子的母亲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他的教育。

他们最初住在坟地旁,由于经常看见别人家做丧事,孟子也就经常模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做丧事。

孟母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孟子的学习,就把家搬到集市上,与一家屠户为邻。可孟子又模仿起屠户杀猪宰羊来。

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一座学堂旁边。从此,孟子就跟学校里的先生专心学习,学业不断地长进。孟母认为这里的环境对儿子的成长有利,就长期定居下来。

阅读鉴赏

孟母和孟子住在坟地旁和集市上的时候,孟子不是模仿别人做丧事就是模仿别人杀猪宰羊。孟母觉得这种环境对儿子的成长不利,于是就搬家,最终在学堂周围定居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对我们的成长很重要。

原文《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一次,孟子对学习感到厌倦,就逃学回家。孟母生气地把织布机的梭子折断,以此来教育他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故事【孟母断机】

有一天,孟子读书读厌倦(对某种活动失去兴趣)了,就跑回家玩耍。

正在织布的孟母看到后十分生气,便把织布用y的梭suō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看了很奇怪,问母亲为什么发火。

孟母说:“我织布要一根根织,才能织成一匹布。你的学习也像织布一样,只有不间断才能有所成就。如今你学业未成就厌倦了,就像我刚才折断梭suō子一样,没有梭suō子,还能织布吗?这z等于前功尽弃(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或努力全部白费)呀!”

孟子听后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阅读鉴赏

孟母断机是让儿子明白,学习和做事一样,要坚持不懈,不能三心二意、随随便便,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