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被天幕系统砸中后,我不做牛马了最新章节,被天幕系统砸中后,我不做牛马了免费阅读

被天幕系统砸中后,我不做牛马了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现言脑洞小说,作者没招的可爱多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小说的主角欧阳窈窈勇敢、聪明、机智,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1章,总字数达到114820字,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本精彩的小说!主要讲述了:【那或许是袁隆平此生最艰难动荡的几年,最令人感到绝望的,莫过于1968年的518毁苗案。彼时,袁隆平将从广东南海实验带回的种子播在试验田里。嫩嫩的小秧苗,长势喜人,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有人却趁袁…

被天幕系统砸中后,我不做牛马了最新章节,被天幕系统砸中后,我不做牛马了免费阅读

《被天幕系统砸中后,我不做牛马了》精彩章节试读

【那或许是袁隆平此生最艰难动荡的几年,最令人感到绝望的,莫过于1968年的518毁苗案。

彼时,袁隆平将从广东南海实验带回的种子播在试验田里。嫩嫩的小秧苗,长势喜人,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有人却趁袁隆平不在,夜里将那700多株秧苗全部拔掉了。那段时间,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小组每天都会像看自己的小孩一样,看望那些秧苗。只是一次短暂的离开,就被这些人全部拔掉。

对于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小组来说,多年来的心血毁于一旦,无异于灭顶之灾。袁隆平四处寻找,最终只在一口井里发现了水面上浮起的五根秧苗。而其他秧苗则都沉落井底,彻底烂掉了。这五根被救回来的秧苗,便是我们现在的杂交水稻的祖先。

有这场人祸,袁隆平更加珍视进行中的研究成果,于是他带着自己的科研小组去往其他地方,和家人长达七年的异地开始了。】

“作孽啊,这是要断了千万人的活路!”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死死攥着田埂上的泥土。

朱元璋倚着龙椅扶手指尖泛白,嘴里仿佛浮现出了当年讨饭时啃过的草根的苦味,“朕见惯了饿殍,深知一粒米能救一条命的道理!这群败家子,若在当朝,朕定要把他们扒皮萱草。”

【七个寒来暑往,袁隆平带着助手在湖南、云南、海南、广东、广西之间南北辗转。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沉浸在田里进行试验,他说道“我们是与时间赛跑,一年当两三年用,像候鸟一样追赶着太阳走。”

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在海南岛找到了那株名为’野败’的野生稻。这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打开了突破口,胜利已经看到了曙光。

1973年10月,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议。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我国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了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1975年10月,在第四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议上,认为杂交稻大面积生产应用的时机已经成熟。自此,杂交稻变成了现实。

全国陆续选配出’南优’矮优’威优’汕优’等系列的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组合,为杂交水稻迅速走向生产做好了技术储备。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国家。

籼型杂交水稻的诞生为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带来了福音,它的产量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一年能为世界多养活七千万人。一年又一年喜人可观的粮食产量,中国以它蓬勃的生命力骄傲的展翅。

1976年,杂交水稻刚刚开始全国大面积推广,当时亩产约为600斤。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良,杂交水稻的产量持续提高,在21世纪初,许多地区亩产已经能够稳定在1000斤以上。而到如今杂交水稻可达2400斤一亩。】

天幕上跳动的’亩产千斤’四字,如惊雷般炸进古人的心里。

攥着烟杆的老农,连烟杆从指尖滑落都未曾察觉,他望着那一串又一串的数字,嘴唇哆嗦着重复,“千斤?一亩地…能收千斤?”去年他家五亩薄田才收1000斤。

田埂上种地的老农,蹲下身用粗糙的手掌抚过自家地里的禾苗,又抬头望向天幕,泪水混着汗珠淌进皱纹里,“俺爹当年就是饿死后,娘抱着俺啃树皮活下来的,如若咱们也有这神种,多少人能活下来啊。”

老秀才颤抖的提笔记下这数字,墨汁滴落在宣纸上,心里想着,这才是真正的济世良方啊!

众人望着天幕上的麦浪翻滚,或抹泪,或怔立,或低声啜泣。

龙椅之上,秦始皇那双锐利的双眼骤然收缩,喉结重重滚动,“李斯,朕的关中沃野若得此稻,一年可收几何?”

李斯语带颤音:“陛下,关中千里沃土,若种植此稻,岁入何止亿万石!我大秦将士,再无粮草之忧。”

秦始皇猛地拍案站起,“治栗内史,记下来了嘛?马上派人研究此等良种。如若研制成功,六国余孽翻不起一丝波浪,寡人也要大秦都吃得饱饭。”

未央宫内,汉武帝刘彻,目光死死钉在天幕上。耳边仿佛响起了河西战场上传来的粮草告急文书的声音,又仿佛出现了年初关东大饥、流民涌入的混乱景象。“朕设农官、兴水利,却难补军需民食之缺。若能得此神种,朕何愁拓土开疆无粮饷、何愁流民难安?”

“朕登基二十载,所求不过’民有食、仓有粮’。司农卿,朕将此重任交付于你。无论前路多么艰难险阻,朕都期望你能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后世人研究数十年,大不了我大唐耗费百年光阴,朕亦希望我大唐的子民皆能饱腹。辅机,全国范围内搜罗农业方面的贤才,无论其出身如何,但凡他有真才实学,但凡他能有所建树,朕皆赐其官职。”唐太宗李世民声音中难掩急切。

朱棣指着夏原吉迫切的说,“朕命你即刻牵头,选派农官遍历南北,勘察水土!再传旨翰林院,整理天幕所见育种细节,哪怕寻遍天下老农,也要参透其中门道!”

他望向众臣,语气重如千钧,“此稻乃天赐大明之物,若能让万民饱腹、边庭无虞,纵是耗十年之功,朕亦等得!”

乾清宫内,康熙帝猛地推开了岸上堆积的奏折。他年轻时亲征噶尔丹,深知粮草断绝时,将士啃食马鞍的苦楚;也曾因为江南水患导致粮价飞涨,彻夜批阅赈灾奏折。

这位自诩勤政爱民的帝王久久失语,“你说,这稻种若能传入中原,朕的百姓,是不是再也不用为一口吃食卖儿鬻女?”

李德全跪在地上,哽咽道:“主子,这是救万民的活菩萨稻啊!有了它,天下再无‘易子而食’的惨事了!”

【放完杂交水稻的具体原理之后,接着播放了记者采访袁隆平院士的视频。

问:“您曾经说过一粒小小的粮食能绊倒一个大国。”

袁隆平院士:“那是,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是这么个粮食的重要性。你年纪轻不知道,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大家都吃不饱饭,我都亲眼见过,大家都没有饭吃。叫花子过去讨饭,饭都没有,你讨谁?大家都没有饭吃。”

问:“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

袁隆平院士:“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小说《被天幕系统砸中后,我不做牛马了》试读结束!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