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阅读都市日常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备受好评的《墨香里的春秋》?本书以世玄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作者“世玄的世玄”的文笔流畅且充满想象力,让人沉浸其中。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最新章节第13章,千万不要错过!主要讲述了:清明前的雨总带着股草木清气。世玄刚把《兰亭集序》的拓片挂在墙上,就见林小满领着个男孩站在门口。男孩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包,手里紧紧攥着本线装的《千家诗》,封面上印着褪色的红五星。“这是我表哥陈阳,” 林…
《墨香里的春秋》精彩章节试读
清明前的雨总带着股草木清气。世玄刚把《兰亭集序》的拓片挂在墙上,就见林小满领着个男孩站在门口。男孩背着洗得发白的帆布包,手里紧紧攥着本线装的《千家诗》,封面上印着褪色的红五星。
“这是我表哥陈阳,” 林小满把男孩往前推了推,“他爷爷是退休的老教师,上周把这个给了他,说让找个懂行的人讲讲。”
世玄注意到男孩袖口磨破的地方缝着整齐的补丁,像极了父亲当年给学生缝补的课本。他翻开《千家诗》,泛黄的扉页上有行钢笔字:“1958 年赠吾儿,愿汝以诗为舟,渡世间苦厄。”
“知道为什么选‘天街小雨润如酥’作为开篇吗?” 世玄指着韩愈的诗,窗外的雨丝斜斜织着,在玻璃上洇出细碎的水痕。
陈阳的手指在 “酥” 字上反复摩挲:“因为春雨像酥油,能让土地变软。我爷爷说,他年轻时在乡下教书,开春就带着学生在教室后墙种向日葵,说文字和种子一样,只要肯等,总会发芽。”
后排传来抽气声。周明宇正带着文学社的同学整理旧书,手里那本《唐诗鉴赏辞典》突然掉在地上,露出夹在里面的照片 —— 年轻的世玄站在油菜花田里,身边围着十几个举着诗集的孩子,苏晓晓站在最边上,辫子上还别着朵黄色的花。
“这是 2010 年的春游。” 周明宇捡起照片时,指腹蹭过照片边缘的折痕,“那天您给我们讲‘儿童急走追黄蝶’,说古人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看见生命在动。”
世玄接过照片的瞬间,忽然想起那个暴雨天。苏晓晓把淋湿的诗集抱在怀里,校服后背印着深色的水迹,却执意要先背完 “何当共剪西窗烛” 才肯去换衣服。那时他总觉得,这孩子身上有种执拗的生命力,像石缝里钻出来的树苗。
傍晚收课时,陈阳在黑板上写了首打油诗:“雨打芭蕉响,先生讲诗忙。字字都发芽,长成满庭芳。” 粉笔字歪歪扭扭,却把 “芳” 字的草字头写得格外舒展,像两片张开的叶子。
“我爷爷说,他教过的学生里,有当医生的,有开拖拉机的,还有在新疆种棉花的,” 男孩收拾书包时,声音里带着雀跃,“但每年清明,总会有人寄来诗集,说想起他讲‘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样子。”
世玄望着黑板上的诗,突然想起父亲的葬礼。那天来了三十多个学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刚上大学的年轻人,每个人都带来了父亲批注过的课本。最年长的那位教授颤巍巍地说:“先生教我们‘达则兼济天下’,可他自己穷了一辈子,却把心给了我们。”
梅雨季节来临时,培训学校的新书架终于组装好了。周明宇带着同学来帮忙搬书,林小满踩着梯子给《全唐诗》贴标签,陈阳则在每本书的扉页盖上图章 —— 是世玄找人刻的 “种月轩” 三个字,边框里刻着细密的竹纹。
“张老师的国学馆要搞诗词大会,” 小陈抱着堆报名表进来,鼻尖上沾着灰,“说想请您当评委,题目都拟好了,有‘飞花令’‘诗词接龙’……”
世玄正给《诗经》包书皮,闻言抬头笑了:“告诉张老师,我带孩子们准备个特别节目。”
比赛那天,世玄的学生们没有背诗,而是演了出短剧。林小满扮演李清照,在 “寻寻觅觅” 的吟诵里,将撕碎的《金石录》拓片撒向空中;陈阳穿着爷爷留下的旧中山装,用手语比划着 “安得广厦千万间”;周明宇则站在台侧,把同学们的台词写成书法作品,随着剧情展开缓缓铺开。
台下突然响起掌声。世玄看见张老师擦了擦眼镜,身边的老校长感慨道:“这才是诗词的活法啊,不是记在本子上,是长在骨子里。”
散场时,陈阳的爷爷拄着拐杖来接孙子,浑浊的眼睛在看到 “种月轩” 的横幅时亮了起来:“世玄老师,还记得 1987 年那个雪夜吗?你父亲给我煮的姜汤,里面放了三颗红枣。”
世玄突然想起父亲的日记。某页写着:“今夜收留一青年教师,其言乡村孩童不识诗,悲戚不已。赠《千家诗》一本,嘱其莫忘,天地间本有诗。”
秋风再吹过教室时,林小满的作文本上多了篇《种月人》。她写世玄老师总在晨光里晒书,写周明宇教留守儿童叠纸船时念 “君看一叶舟”,写陈阳把爷爷的教学笔记抄成电子版,发在网上供人下载。
“他们说现在是短视频时代,没人愿意读诗了,” 女孩在文末画了支发芽的铅笔,“可我看见,那些被种下的月亮,正在悄悄发光。”
世玄批改作业时,手机震动起来。苏晓晓发来段视频:伦敦的月光下,她的学生们围着篝火念 “海上生明月”,不同肤色的孩子跟着节奏拍手,像在拍打着人类共通的心跳。
“老师,他们说想给您寄张明信片,” 苏晓晓的声音混着风声,“问您下节课讲不讲‘但愿人长久’。”
窗外的梧桐叶又落了一层,在地面铺成厚厚的毯子。世玄想起父亲常说的,教育就像种庄稼,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急不得。他拿起那本《千家诗》,陈阳爷爷写的 “愿汝以诗为舟” 旁边,不知何时被添了行小字:“舟已渡人,月已满舱。”
放学的铃声响起时,孩子们背着书包经过,嘴里念着 “采菊东篱下”,声音像串被风吹动的银铃。世玄锁门时,发现门把手上挂着个信封,里面是林小满画的漫画:三个小人在种月亮,最大的那个戴着眼镜,正在给月亮浇水,旁边写着 “世玄老师的菜园”。
月光爬上台阶时,他仿佛看见无数个自己站在不同的讲台上,有的在乡村学校的土坯房里,有的在城市培训教室的灯光下,有的在异国他乡的篝火旁,都在做着同一件事 —— 教孩子们抬起头,看见天上的月亮,也看见心里的光。
世玄把明天要讲的《归去来兮辞》放进帆布包,转身时,发现黑板上不知被谁写了行字:“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粉笔末在月光里轻轻浮动,像无数个被文字唤醒的灵魂,在寂静的夜里悄然绽放。
所谓无悔,或许就是这样吧。不必在意收获多少掌声,只需确信,那些播撒在心田的文字种子,终会在某个清晨,带着露水的清香,长成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而自己,不过是那个守林人,在墨香里走过春秋,把心留在了最热爱的地方。
小说《墨香里的春秋》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