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后的匡亭城外,夏侯惇第二次挑衅刘祥时不再隐藏实力,以雷霆之势将其斩于马下。戏志才趁机散播袁术兵败的消息。面对群龙无首的局面,匡亭守将最终选择开城投降。
庆功宴上,曹操以茶代酒举杯道:”此次大破袁术,全赖志才运筹帷幄,不仅击溃敌军更兵不血刃收复匡亭,当居首功。”
戏志才却摆手推辞:”主公谬赞。此战真正的关键人物是杨牧。”他指出若非杨牧献策让典韦奇袭敌营,袁术必能重整旗鼓。这记妙手彻底粉碎敌军斗志,迫使袁术败退百里之外,为曹军赢得战略主动权。
杨牧谦逊道:”诸位过誉了。”
“我不过是完善了志才的策略,即便没有我的计谋,此战也能击败袁术。”
互相抬举是人之常情。
戏志才想与杨牧分享功劳,杨牧自然也要称赞戏志才。
往来应酬,不过人情世故。
“哈哈哈…”
“二位不必推让,此战你们都是首功,先记在功劳簿上,待凯旋后再行封赏。”
见两位谋士相互谦逊,曹操心中甚慰。
随后,曹操逐一表彰夏侯惇、赵云、典韦等人的战功。
庆功宴上欢声不断。
宴会持续一个时辰后,杨牧回到住处。
推门而入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愣在原地。
一位美貌女子 ** 窗前,摇曳的烛光中若隐若现。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走错房间了?”
转念一想又觉不对,这分明是典韦带他来的住处。
“莫非是主公赏赐?”
女子闻声转头,烛光映照下,一张精致的面容宛如画中仙子,尤其那股书香门第的独特气质格外引人注目。
“典韦!”
杨牧立即唤来典韦询问缘由。
“军师有何吩咐?”
守在门外的典韦闻声赶来。
杨牧瞥了一眼那美貌女子,不耐烦地说道。
“嘿嘿……”
“军师,你今儿不是让俺去端袁军大营吗?”
“这小娘子是俺从一个匈奴帐子里捞出来的,听说是被抓去当匈奴婆娘的,家里人都让匈奴砍光了。”
“俺瞅她怪可怜的,模样也周正,想着军师身子金贵,正好让她伺候你吃喝拉撒。”
“伺候我?”
杨牧听得直皱眉,这典韦可真会替他“操心”。
他决定收回之前夸典韦机灵的话,这家伙确实有点脑子,但跟没长差不多。
也不想想,这行军打仗的,谁还带个侍女在身边?
典韦却误会了杨牧的意思,还以为他嫌弃这女子出身不干净,赶紧解释:
“军师放心,俺都问清楚了,这丫头叫蔡琰,听说是陈留名门蔡家的闺女。”
“虽说被匈奴掳了去,但因为她生的俊,底下人想把她献给匈奴王子讨赏,所以还是个黄花闺女。”
典韦特意咬重“黄花闺女”四个字,挤眉弄眼地笑了。
“蔡琰?!”
杨牧一听,眼睛瞪得溜圆。
照典韦这说法,此女十有 ** 就是被南匈奴抢走、后来成了左贤王刘豹小妾的东汉第一才女,《胡笳十八拍》的作者蔡文姬。
就在杨牧 ** 的工夫,典韦已经乐呵呵退了出去,还“贴心”地把门带上了。
“奴家陈留蔡氏蔡琰,见过杨先生。”
直到典韦离开,蔡琰才鼓起勇气向杨牧行礼,一双眸子里满是凄楚与哀伤。
想她也是名门闺秀,父亲是当世大儒,还曾嫁入河东卫家。
可不知是命里犯冲还是流年不利,丈夫卫仲道是个病痨鬼,成亲当日就吐血昏死,终日靠汤药吊命。
不过一年多光景,便一命呜呼,见了 ** 。
父亲惨遭董卓毒手,被迫屈身侍贼,为其编录文书,招致天下士人唾骂。
河东卫家唯恐玷污门楣,竟以”无子克夫”为由,将蔡琰逐出府邸。
孤身返回陈留故里,本欲在圉县了却残生。
孰料南匈奴忽起叛乱,探得风声后直闯其宅,将她劫掠至胡地。
短短两年间尝尽世间凉薄,更被迫许配异族,令她万念俱灰。
正当绝望之际,典韦率军救其脱险,送至杨牧府中安顿。
这位曾被袁绍驱逐的谋士,昔年因本初之事闹得满城风雨,蔡琰亦有所耳闻。
见曹操拜其为军师祭酒,她便知世人多有误判——孟德与先父乃生死之交,其识人之明断非常人能及。
“妾身蔡琰,见过先生。”
杨牧整衣正冠,郑重还礼道:”颍川杨牧,见过昭姬大家。”
抬首时四目相接,清风忽止。
来自后世的杨牧自不会拘泥俗礼,目光灼灼打量着这位青史留芳的才女。
倒是蔡琰被这炽热视线惹得耳尖绯红,素手无意识地拂过额前青丝,眼波却似沾露的蝶翼,欲逃还留地偷觑对方。
这般情态落在杨牧眼中,恰如 ** 漫过心头,竟教他怔立当场。
“咳……”
军营内。
“手下人冒犯了蔡 ** ,我这就去禀报主公为您安排住处。眼下只能委屈您暂歇片刻。”
“告辞。”
蔡琰虽容貌端丽,但杨牧并非见色忘智之人。他清楚蔡琰与曹操关系匪浅。
建安风骨,魏武遗风。
世人皆知曹操喜好他人之妻的”雅好”。而蔡琰正是其中佼佼者。
深夜,曹操居所。
“哈哈哈…好!典韦这憨人今日倒是办了件妙事。”
“我这侄女命途多舛,嫁与卫仲道那病秧子,不仅守活寡还背负克夫之名。”
“可恨卫氏懦弱,为保全虚名竟让弱女子担责,害得她避居陈留,更险些沦落匈奴之手。”
“幸得典韦相救。否则我定要向河东卫氏讨个公道!”
作为三军统帅,典韦私带女子之事岂能瞒过曹操?得知竟是故交蔡邕之女蔡琰,且被送至杨牧处,曹操便故作不知。
杨牧是其倚重的谋士,青年才俊;蔡邕则是至交。若能促成这桩姻缘,既能让杨牧获得士林声望,又能通过蔡邕这层关系,将杨牧牢牢绑在曹营。
“子唯啊,既入我麾下,今生就休想离开了。”曹操抚须而笑。
想到杨牧若能迎娶蔡文姬,对他而言有诸多益处,曹操不禁开怀大笑。
“主公何事如此欣喜?”
杨牧的声音突然传来,把曹操吓了一跳。
“子唯?你怎会在此?不是该回房歇息了吗?”
望着突然出现的杨牧,曹操顿感意外。
这与手下汇报的情况截然不同。按理说杨牧应该已经在房中见到蔡琰,为何会出现在此?
莫非他已知道蔡琰的过往,介意她”克夫”的名声?
还是对蔡琰无感?
不对!蔡琰可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品貌双全,常人岂会不动心?
难道…杨牧有什么隐疾?
刹那间,曹操脑海中闪过无数揣测。
“咳咳…”杨牧正色道,”今日典韦攻破袁术军营,解救出一位匈奴掳来的女子。经详询得知,她竟是蔡邕先生之女蔡琰。特来向明公请示。”
他特意加重”特地”二字,表明自己并未对蔡琰有任何越矩之举。
“蔡琰?我那苦命的侄女啊!”
“她自幼聪慧倔强,博览群书…却因嫁给痨病鬼卫仲道而背上克夫骂名,还被诬不能生育,简直荒谬!”
“那卫仲道命都保不住,如何能行夫妻之事?”
“当时蔡先生被董贼挟持,我亦自顾不暇,只能让她回陈留老家,托付给张邈照料。”
“谁知匈奴贼心不死,竟派兵劫掠。若非子唯派典韦劫营相救,这孩子恐已落入胡人之手。”
曹操一心撮合蔡琰与杨牧的婚事,生怕杨牧在意蔡琰的过往名声,特意设下此番说辞。
杨牧听罢蔡琰的遭遇,不禁扼腕叹息。
若非他穿越引发的风云变幻,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蔡琰注定要被匈奴左贤王刘豹劫往漠北,历经十二载春秋才能被曹操重金赎回中原。这位才女半生飘零,最终含泪写下《胡笳十八拍》与《悲愤诗》传世。
“此事可成!”
曹操暗中观察杨牧神色,见他面露怜惜,立即抓住时机问道:”子唯,听闻你年过二十尚未婚配,家中亦无定亲?”
杨牧闻言眉头微蹙——方才分明在谈蔡文姬,怎突然转到自己身上?他警觉地看向笑而不语的曹操,正色答道:”匈奴未灭,天下未安,何谈家室?”
“谬矣!”曹操拍案道,”圣人曾言: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子唯若不成家,如何安心辅我平定乱世?”不等杨牧回应,又续道:”蔡琰才貌双全,虽曾许配河东卫氏却仍是完璧,所谓克夫之说纯属妄言。如今其父蔡邕被董卓囚禁,我与其父亦师亦友,也算得上蔡琰的长辈。今日便为你们保媒,将蔡琰许配于你如何?”
杨牧愕然。曹操竟要为自己说媒?转念间差点脱口而出:曹公莫非忘了自己素来喜爱 ***** ,而蔡琰亦是难得的 ***** ……
杨牧几番踌躇,终究道出心中疑虑。
“荒谬!”
“无稽之谈!你从何处听得这等谣言?我曹某人岂是沉湎美色之徒?”
闻听此言,曹操勃然变色,仪态尽失。
真是岂有此理!
好色的名声竟已传扬至此?
连杨牧都有所耳闻?
决计不可!
断不能让杨牧留下这般印象。
“子唯!”
“切莫轻信谗言,此乃小人构陷。曹某心怀天下,怎会耽于儿女私情?况且我与蔡邕情同金兰,蔡琰幼时我曾亲手抱过,更打造长命锁相赠……”
……
踏出曹操居所,杨牧嘴角噙着淡淡笑意。
从曹操再三辩解中,他已看出这位曹公依然是那个建安风骨的豪杰,对蔡琰始终以长辈自居。毕竟两人年纪相差二十载,又有蔡邕这层关系,确实难生他念。
莫非这位天下第一才女,真要成为自己的妻子?
平白得此良缘!
……
另一厢。
目送杨牧匆匆离去的蔡琰,心中既感宽慰,又有些怅然。
宽慰的是杨牧并非登徒子,未有轻薄之举。
怅然的是对方竟这般匆匆离去,留她独对红烛。
莫非自己姿色平庸,难入杨牧法眼?
女儿家心思便是这般百转千回,寻常小事也能生出万千思绪。
转念间。
蔡琰忽觉许是连日以泪洗面,又遭变故,以致形容憔悴。
忙唤侍女备下香汤,欲要精心梳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