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近来积攒了太多疲惫,蔡琰浸泡在浴桶中不知不觉沉入了梦乡。
“蔡大家!”
毫不知情的杨牧回到住处后,直接推门而入。
这声突如其来的呼唤惊醒了熟睡的蔡琰,她条件反射般站起身。
蒸腾的热气缭绕升腾,跳动的烛光忽明忽暗,为眼前的景象平添几分朦胧韵味。
四目交汇的瞬间!
一阵慌乱的惊叫随即响起,吓得杨牧仓皇逃窜。
“失礼了!”
“不知您正在沐浴,我什么都没看见!”
第二日。
整顿完军务的曹操召集众谋士商议要事。
“如今袁术兵败退守襄邑城,此城不比匡亭小城,易守难攻,恐成难啃的硬骨头。”
“更棘手的是,袁术麾下大将孙坚在荆州势如破竹,打得刘表溃不成军,随时可能全军覆没。”
“诸位以为当下该分兵驰援荆州,还是继续围剿袁术,或是退守定陶待秋收后再战?”
荆州刘表不仅是重要盟友,更是钳制袁术、截断其粮道的战略要地。
若刘表兵败,不仅会失去重要盟友,更将多出一个劲敌。
正因如此。
得知刘表处境危急后,曹操始终在犹豫是否要分兵救援。
“孙坚…”
听到主公的询问,戏志才等谋士都陷入沉思。
原本以为占据天时地利的刘表,凭借麾下文武能抵抗住江东猛虎的攻势。
谁知孙坚竟势不可挡,大有鲸吞荆州之势。
“主公。”
“在下认为荆州不可失,应当立即分兵驰援。”
沉思良久后,戏志才最终给出自己的建议。
荆州刘表乃其盟友,可有效牵制南方袁术。若孙坚吞并荆州,袁术必将坐大南方。
届时,兖州夹于中间,腹背受敌,沦为袁绍傀儡,再难与北方群雄争锋。
因此,刘表绝不可被孙坚吞并,至少目前不行。
戏志才提议分兵驰援荆州,曹操暗自赞同。正如其所言,荆州至关重要——曹操实力未足前,需刘表牵制袁术。
“明公。”
杨牧忽出言反对:“某以为荆州足以自保,当全力击溃袁术,使其终生不敢犯兖州。”
此言一出,众人侧目,戏志才眉头紧锁——杨牧究竟何意?是低估孙坚之危,还是洞悉了众人未察之机?
“子唯。”曹操疑惑道,“孙坚势如破竹,兵临襄阳,刘表危如累卵,汝为何断言荆州可保?”
讨董时,孙坚为先锋,所向披靡,“江东猛虎”威震天下。曹操自问用兵不逊于人,亦无胜孙坚把握。依当前形势,孙坚取荆州几成定局。
“眼下孙坚确具吞并荆州之势。”杨牧语出惊人,“然若其死于荆州,主公仍觉荆州危乎?”
一语惊四座。
杨牧言辞凿凿,似确知孙坚将丧命荆州——此事当真可能?
……
另一边。
孙坚率领精锐之师势如破竹,杀得黄祖溃不成军。
少年猛将孙策初露锋芒,掌中银枪翻飞如龙。此战连斩敌将,勇武不逊其父,三军将士无不叹服。
黄祖兵败后收拢残部投奔刘表,哭诉孙坚之勇不可挡。
刘表安抚败将,急召谋士共商对策。
蒯良率先进言:”主公新败,军心动摇。宜深沟高垒暂避锋芒,同时求援冀州袁绍。”
蔡瑁立即反驳:”生死关头岂能寄望他人?袁绍正与公孙瓒缠斗,援军未至我等早已城破人亡!”随即 ** 出战。
荆州表面安定,实则四大家族明争暗斗。以蒯氏、蔡氏、庞氏、黄氏最为显赫。
当年刘表单骑定荆州,全赖四族扶持。如今蔡氏因联姻之势渐盛,已有凌驾诸族之象。
刘表最终允准蔡瑁请战。
蔡瑁亲率万兵布阵岘山。然甫交兵便败于程普之手,大军狼狈逃回襄阳。
孙坚乘胜进军,率领精锐部队直奔襄阳城下。
州牧府内,谋士蒯越向刘表进言:“蔡瑁刚愎自用,不听良策,致使孙坚兵临城下,襄阳处境危急。依我之见,当斩蔡瑁以肃军纪。”
刘表目光扫过蒯越,又冷冷看向跪伏的蔡瑁,沉声道:“蔡瑁,你兵败失地,本当问斩。但念在你过往功绩,且眼下战事吃紧,暂记你罪责,待击退孙坚后再行惩处。”
蔡瑁如蒙大赦,连连叩谢。
刘表转而询问众将:“孙坚已至城下,诸位可有退敌良策?”
蒯越上前献策:“我夜观天象,发现南方将星不稳,孙坚号称‘江东猛虎’,此兆必应于他。主公可遣一将出城佯攻,诱敌至岘山设伏。孙坚屡战屡胜,必无防备,待其入伏,再全军出击,定可一举破敌。”
有人质疑:“若孙坚不追,该当如何?”
“若孙坚未中计,便只能向袁绍求援,我等唯有死守襄阳。”
蒯越言罢,厅内一片肃然。
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凶险万分。突围设伏,随时可能丧命。
蔡瑁尚且险些死于程普之手,何况孙坚麾下还有三四员同样骁勇的猛将?孙坚本人更是勇冠三军。
他们如何能突围成功!
“主公!”
帐下吕公突然大步上前,抱拳高声道:“末将受主公厚恩,今日愿率兵杀出城去!”
刘表见是爱将 ** ,当即郑重回礼:“好!予你五百精锐,务必突围求援。襄阳安危,尽托于你!”
“末将誓死完成任务!”
吕公与蒯越商议后,立即挑选五百精锐,冲出襄阳城。
此时,孙坚大营——
“报!城内杀出约五百人马,正往岘山突围!”
“突围?”孙坚剑眉一皱,“必是刘表派兵求援。传令!随本将截杀此敌!”
他见敌军势弱,未唤程普等人,仅率数百亲卫疾追而去。
孙坚刚离营,中军帅旗突然断裂。
韩当见状大惊:“怪事!无缘无故帅旗折断,恐非吉兆……”
孙策急促奔至韩当面前:“韩叔,城内突现敌军,父亲仅率亲卫便追了出去。”
韩当闻声失色:“情况不对!恐有埋伏!”
他当机立断,命程普与黄盖固守大营,自领千骑疾驰岘山。
襄阳城外风云突变。
吕公早已依蒯良之计,于岘山布下天罗地网。孙坚追击心切,未察蹊跷,深入险地不见敌踪,方知中计。
“孙坚!”吕公的喝声回荡山谷,“你已入我军师彀中!”
霎时飞石如雨,箭矢遮天。纵有万夫不当之勇,孙坚终难敌这铺天盖地的杀机。江东之虎,就此陨落岘山。
襄邑军营内,袁术惊闻噩耗。
“孙坚竟在襄阳城外……”
原本指望孙坚前来助阵,不料等来的却是这般消息。这对连遭败绩的袁术而言,无异雪上加霜。更令他忧心的是,刘表除却大患后,必将腾出手来……
眼看大本营可能遭到刘表突袭,加之封丘战败与孙坚阵亡的双重打击,袁术陷入被刘曹联军合围的危局。
豆大的汗珠顺着袁术煞白的脸庞滚落,他死死攥着案几边缘,指节发白。
“明公当机立断。”阎象羽扇轻摇,眼底闪过精光,”不如弃守南阳,集重兵于豫州与曹军周旋。待其粮草耗尽军心涣散,兖豫二州唾手可得,届时挥师东取淮扬,西进荆益……”
“弃南阳?”袁术声音陡然拔高,喉结剧烈滚动。这片沃土是他苦心经营的根基,如今竟要亲手断送。
阎象上前三步,羽扇在沙盘上方划出弧线:”当断则断!刘表不过豚犬之辈,待剿灭曹操再回头收拾不迟。”
“罢了!”袁术突然挥剑斩断案角,木屑纷飞中咬牙道:”传令全军撤出南阳,与曹阿瞒决一死战!”
此时曹军大帐内,戏志才正与杨牧争执不休。
“报——”探马飞奔入帐,”襄阳急件!”
曹操展开绢帛,瞳孔骤然收缩。
曹操正谋划调兵进军襄邑城,一来可震慑袁术,二来能向荆州襄阳方向靠拢。
若杨牧预言有误,他便立即分兵救援荆州。
“报!”
“荆州急报!刘表在岘山设伏,孙坚中计被射杀。”
“其子孙策用黄祖换回尸首,已率残部退回江东。”
帐内顿时响起一片抽气声。
众将目光齐聚杨牧,满脸震惊。
竟真如他所料!
戏志才惊叹道:”子唯之智,近乎神算啊!”
“哈哈哈!”曹操大笑道,”孙坚一死,荆州无忧矣!正可发兵南阳,让袁术腹背受敌!”
夏侯惇立即 ** :”末将愿率五千精兵攻取襄邑!”
“我只需三千!”
“末将请为先锋!”
曹洪、夏侯渊等人纷纷争抢。
“曹子廉休要相争!”
“夏侯妙才,你定要与我作对?”
夏侯惇怒道:”都住口!先锋之位非我莫属!”
魏营。
诸将正为先锋之位争得面红耳赤,帐内喧哗不止。
“肃静!”
曹公拍案而起,环视众人道:”袁公路虽败,根基犹在。襄邑城高池深,岂是尔等逞勇之地?”
转首望向那位青衫谋士:
“子可有良策破此坚城?”
杨牧捻须轻笑:
“明公可闻’春雨如膏’?”
曹公愕然。
戏志才眼中精光乍现:”引黄河之水?”
侍从呈上舆图,但见襄邑地势低洼。曹公抚掌大笑:”妙哉!水淹七军,纵有精兵数万亦难抵挡!”
即令夏侯妙才等三将秘赴黄河筑渠蓄水。自率两万劲旅疾行至襄邑西郊扎营。
城南府衙。
阎象匆匆进谏:”曹军远来疲惫,正当出城迎击!”
袁术把玩着玉如意,缓缓摇头:
“连败之际,当以稳守为先。”
大军接连失利,加上南阳援军尚未抵达,袁术不愿再次冒险。
凭借襄邑这座坚城防守,只要等来援军,便可稳操胜券。
此外,封丘一战之后,袁术心中已留下阴影,对曹操隐约生出几分惧意。
次日,曹操率军至城下挑战。
“袁公路何在?速来答话!”曹操策马上前,高声向城上守将呼喊。
“曹孟德!”袁术引兵立于城头,居高临下俯视曹操,神情复杂。
“公路兄,你我相识多年,也曾意气风发,立志建功立业,如今却兵戈相向,实在令人痛心。”
“不如打开城门,化敌为友,你我同心协力匡扶汉室,他日封侯拜相,光宗耀祖,岂不更好?”
“曹孟德!”袁术厉声喝道,“休要在此逞口舌之能!我与你誓不两立!”
就在袁术怒斥之时,已有弓箭手暗中瞄准城下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