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三日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徐原站在金銮殿外,看着忙碌的工匠们正在为登基大典做最后的准备。黄绸铺地,彩旗飘扬,若不是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倒真像是盛世光景。
“大人,王爷让您过去一趟。”
李岩快步而来,神色凝重。
徐原点头,整理了一下有些褶皱的袍服。这三天,他几乎没怎么休息,一边要操持登基大典的各项事宜,一边还要应付朝中各方势力的试探。
中军帐内,赵景正与几名谋士商议着什么。见徐原进来,他挥手让其他人退下。
“子静,坐。”赵景指了指侧位。
徐原行礼后坐下,等待赵景开口。
“三日后登基,本王决定封你为辅国公。”赵景直接道明来意,目光落在徐原脸上,“另外,户部、兵部、工部三司,你任选其一。”
徐原心中一动。
辅国公,从一品,已是臣子之极。但赵景接下来的话,却让他明白了真正的算盘——让他掌握实权部门,继续为新朝卖命,同时也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有了攻击的靶子。
“臣不敢当。”徐原拱手道,“臣资历尚浅——”
“少来这套。”赵景打断他,声音中带着几分疲惫,“子静,你我之间,不必如此。你想要什么,直说便是。”
徐原沉默片刻,缓缓开口:“臣什么都不想要。”
“嗯?”
“王爷,臣只想活着。”徐原看着赵景的眼睛,“活着看到新朝安定,百姓安居。至于封赏…”他顿了顿,“臣只求王爷一事。”
“说。”
“京城粮荒严重,流民遍地。臣愿领户部之职,但请王爷给臣三个月时间。若三个月内不能解决粮荒,稳住民心,臣甘愿辞官归田。”
赵景眯起眼睛,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
良久,他突然笑了:“好。本王准了。不过子静,户部可不好做。国库空虚,百废待兴,你这是往火坑里跳啊。”
“臣明白。”徐原起身,“但总得有人跳。”
“既如此,本王还有一事相商。”赵景的神色变得复杂起来,“本王有意将七公主赵凝,嫁与你为妻。你意下如何?”
徐原心中一凛。
来了,这才是今日召见的真正目的。
七公主赵凝,赵景最疼爱的女儿,聪慧敏锐,通晓诗书。嫁给自己,表面上是恩宠,实则是在自己身边安插一双眼睛,随时监视自己的一举一动。
“臣…遵命。”徐原深吸一口气,“只是臣出身寒微,恐配不上公主。”
“配不配得上,不是你说了算。”赵景站起身,走到徐原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子静,你要记住,你我如今是一条船上的人。你好,本王才好;本王好,你也才好。”
徐原明白这话的意思。
这是在提醒他,别有二心。
“臣明白。”
“去吧。”赵景挥手,“准备登基大典的事,就拜托你了。”
徐原躬身告退。
走出帐外,他深吸一口气,只觉得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
“大人!”
张成匆匆赶来,神色慌张:“不好了!京城西市那边,有流民闹事,说朝廷不管他们死活!”
徐原眉头一皱:“伤亡如何?”
“暂时还没有,但人越聚越多,已经有上千人了。”
“走,随我去看看。”
徐原快步向西市赶去。
京城西市,原本是最繁华的商业区,如今却是一片萧条。街道两旁,到处都是衣衫褴褛的流民,他们面黄肌瘦,眼神麻木,只有在看到有钱人经过时,才会闪过一丝贪婪的光芒。
而在西市中央的广场上,数百名流民正围着几名官吏,激动地喊着什么。
“把粮食拿出来!”
“我们要吃饭!”
“新朝也是一样,根本不管我们死活!”
徐原站在人群外围,静静地听着。
这些流民,大多是战争中失去家园的百姓。他们本以为新朝建立,日子能好过一些,却没想到国库空虚,朝廷根本拿不出粮食赈济。
“大人,要不要派兵镇压?”李岩在一旁低声问道。
“不。”徐原摇头,“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动武。”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袍,大步走向人群。
“诸位!”
徐原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流民们纷纷转过头来,看到一个年轻官员走了过来。
“你是谁?”有人质问道。
“在下徐原,刚刚被王爷任命为户部主事,负责处理京城粮荒。”徐原拱手道,“诸位的困难,在下都看在眼里。”
“看在眼里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
“我们要粮食!”
“对!要粮食!”
徐原没有生气,反而走到最前面那个中年汉子面前:“这位大哥,敢问尊姓大名?”
中年汉子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个官员会如此客气:“我…我叫王大山。”
“王大哥,在下问你,你们想要多少粮食?”
“这…”王大山一时语塞。
“是每人一斗?还是一石?”徐原继续问道,“又或者,是想要朝廷管你们一辈子?”
这话一出,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诸位,在下知道你们苦。”徐原环顾四周,“战乱之中,你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新朝建立,你们本以为日子能好过,却没想到朝廷也拿不出粮食。”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但在下要告诉你们,朝廷不是不想救你们,而是真的拿不出粮食!国库被前朝带走,现在库房里连三千两银子都不到!”
人群中传来一阵窃窃私语。
“但是!”徐原话锋一转,“在下今日在此承诺,三个月内,必定让诸位吃上饭,有活干!”
“你说得好听!拿什么让我们吃饭?”有人质疑道。
“以工代赈。”徐原沉声道,“京城城墙破损,街道需要修缮,运河需要疏浚。朝廷出钱,雇你们做工。做一天工,给一天粮食。”
这话一出,人群中顿时炸开了锅。
“真的?”
“不会骗我们吧?”
“朝廷哪来的钱?”
徐原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书,高高举起:“这是王爷亲笔签署的文书!三日后登基大典一结束,立刻开始招工!凡是愿意做工的,每人每日一斗粮食!”
说完,他将文书交给身旁的李岩:“去,把这文书张贴在城门口,让所有人都看到!”
“是!”
李岩接过文书,快步离去。
人群中,那个叫王大山的汉子突然跪了下来:“大人!您说的是真的?”
“在下以性命担保!”徐原扶起他,“王大哥,三日后,请你带着愿意做工的兄弟,到城门口报名。”
“好!好!”王大山激动得语无伦次,“我们一定去!”
徐原又对着所有人拱手:“诸位,三日后,咱们城门口见!”
说完,他转身离去。
身后,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
回到府中,徐原瘫坐在椅子上,只觉得浑身疲惫。
“大人,您真的要推行以工代赈?”李岩担忧道,“可是…朝廷根本没钱啊。”
“所以才要想办法。”徐原揉了揉太阳穴。
就在这时,【危机判定】的光幕再次出现:
【危机判定:困境】
【当前局势:国库空虚,粮荒严重,民心不稳】
【破局方案:】
【策一:向富商借贷。成功率:30%。风险:受制于人】
【策二:开征新税。成功率:50%。风险:激化矛盾】
【策三:整顿盐政,开拓财源。成功率:70%。风险:触动既得利益者】
【已选定’策三’为最优解】
【警告:此举将引发朝堂斗争,需做好准备】
徐原看着光幕,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盐政,历来是朝廷的重要财源。但同时,也是勋贵世家的肥肉。想要动盐政,就等于与这些人为敌。
但他现在,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李岩。”
“在!”
“去,给我查清楚京城所有盐商的底细。包括他们背后是谁,手里有多少盐引,每年走私多少私盐。”
李岩一愣:“大人,您这是要…”
“对。”徐原冷冷道,“我要动盐政。”
三日后。
金銮殿前,文武百官肃立。
赵景身着龙袍,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登上龙椅。
赵景环顾四周。这一刻,他终于成为了燕朝的开国皇帝。
“传旨,封徐原为辅国公,兼户部尚书——”
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起:
“陛下!臣有本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年轻官员越众而出,正是新科状元裴文镜。
赵景眉头一皱:“裴卿有何事奏?”
裴文镜声如洪钟,“如今新朝初定,百废待兴。徐原不思如何安抚百姓,反而要动盐政,与民争利!此举不仅有违仁政,更会激化朝廷与士绅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