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之地表最狂皇帝》第7章 醉仙楼毒案风波
进入醉仙楼大堂,朱翊钧环顾四周。
捕头跟上皇帝脚步介绍道:
“这毒案发生时,新任左金吾卫长史李大人一家正在此,为庆升迁宴请宾朋。而李大人长房次女参加过陛下的春日宴,对这鸳鸯锅印象深刻,故而每桌都点了这一道富贵铜钱双双来……”
朱翊钧心想,这老板娘未免也太俗气了吧,鸳鸯锅就是双双来……真有你的……
稍走神了一下,朱翊钧定下心来想案子。难不成这菜里真的有毒?
此时捕头提议,这醉仙楼外时有流浪狗走动,不如以狗试毒,一试便知,也好令围观人士做个见证。
朱翊钧点了点头。
捕头夹起一块猪肉,放清汤锅里涮了许久,又端起宾客们的剩饭把猪肉掺入其中,盛汤浇汁拌了拌,拿这个去喂一下门口的狗子试了试毒。
看到这,朱翊钧不禁打了个寒颤,这才反应过来,还好大明朝尚无动保人士,不然捕头这招以狗试毒怕是要盖过醉仙楼毒案冲上热搜榜第一了呢。
狗子吃的津津有味,许久之后,并没有什么痛苦迹象,还冲自己摇着尾巴,怕是还没吃够!
围观群众一片哗然,纷纷猜测起这毒的源头。不出半柱香时间,毒源理论似乎已经从日心说跨越到了地心说般离谱。
此时一个老妪快速地冲出人群对着天哭着咆哮道:“老天爷呀,难不成是您又降灾祸来了吗,我们也没做错什么呀哎呦……”
朱翊钧瞅着这还没个定论,这散播谣言的人就跳了出来,真想给她一大耳瓜子,但是还得尊老爱幼,也只能作罢,令捕快以最快速度清场。
周围安静了下来。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朱翊钧不禁思考起来。
这时候捕头补充道:“方才我们刚进来的时候,只觉这蒸腾的锅气毒性甚强,几个先入门的捕快因此变得头晕目眩腿脚不稳,所以属下便命人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朱翊钧两手一拍,原来是这样!
这特喵的不就是一氧化碳中毒吗!
只是在这大明朝,如何能向众人解释得通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呢?看着那被驱赶走的老妪还在对着天比划,朱翊钧觉得这肯定是一件头疼事。
不信天,明理之人,也得信点权威吧。
想到这,朱翊钧似乎有了主意,拉着白喜就往回宫的方向走去。
……
刑部大堂,刑部侍郎王大人正在挨个提审案犯。
一富态女人跪在阶下,王大人开口道:
“说吧,到底下的是何毒,你可知你毒害的是何人,乃是当今圣上身边的金吾卫,你可知罪啊!”
“大人冤枉呐……冤枉,给我八百个胆子也不敢毒害别人啊,更不敢毒害朝廷老爷啊,冤枉啊,饶了我吧大人,我有钱,我把钱都给你……”
堂下受审之人,正是醉仙楼那满身铜臭的老板娘,此刻正在戴着脚镣痛苦地直点头哈腰。
就在这时,朱翊钧带着太医院首席太医章太医走了进来。
王侍郎见是皇帝亲自来了,赶忙要起身行礼,却被皇帝的手势阻止,皇帝坐在刑部记事身旁,示意王大人继续审案。
“太医院可有检出是什么毒物否?”王大人望向堂下的章太医。
章太医淡定道:“未有任何毒物。”
见王侍郎一脸疑惑,章太医继续解释道:
“此次事件乃是因通风不畅所致的煤炭中毒。这种煤气之毒,早在宋代「洗冤集录」中便有记载,宫中也偶有发生,王大人不必疑惑。”
说罢章太医望向皇帝的方向。
“既然如此,查明只是管理不严,也未有重伤死亡者,那就罚没醉仙楼五百金,可好啊?”朱翊钧深知这老板娘视财如命,故意逗她道。
“哎呦喂,这位大人呐,五百金,小店就是日夜不休干满三年也没有五百金呐哎哟,这可让小人怎么活呀,我命怎么这么苦呀……”老板娘听到罚没五百金直接哭倒在地上。
“那还是砍了罢。”朱翊钧一脸无所谓地说道,继续看老板娘笑话。
“啊……啊不要……我给,我给,我刚才是糊涂话啊大人,你别当真,我给,我这就回去取,哦不对,我叫人来取,我出不去,我不出去了哎呦……”老板娘听到砍字当场方寸大乱,也没了当守财奴的心思。
“我是说罚款砍了,砍一半,就二百五十金吧。”朱翊钧说罢笑着带着章太医离去,这醉仙楼毒案终于得以拨云见日。
堂下的老板娘还在那失神地重复着:“二百五好……好,就二百五,二百五……”
……
在刑部外不远处的朱翊钧偷偷地看着刚释放出来的醉仙楼众人。自己及时地引荐权威,才让这场风波平息。
但朱翊钧却并不想以此到小厨仙面前炫耀,他喜欢那个自由自在的小厨仙,不想用恩情来束缚她,于是朱翊钧内心开始矛盾起来。
小厨仙这次倒是没有哭哭啼啼,手里握着朱翊钧送她的雕花玉佩,认为这一切都是玉佩带给她的好运。
被放出的老板娘还在纠结着那二百五十金,边走边对着小厨仙抱怨道:
“都是你都是你,你这个月的银钱我要扣掉,我要扣掉!”
小厨仙倒也不慌不忙,接话道:
“行,扣我银钱是吧,那我就回刑部说,都是你让我故意关掉门窗的,你看如何?”
老板娘刚才还嚣张的脸上瞬间转为哭丧的神情,用手指着小厨仙哭诉道:
“你们都欺负我,你们都欺负我……”
朱翊钧望着这一幕,笑了,想不到小厨仙古灵精怪里还透着这样的精明,果真是闯南走北练就出来的。
……
傍晚,乾清宫内。
朱翊钧茶不思饭不想地盯着眼前的餐桌,心里又动了出宫去吃火锅的念头。
然而醉仙楼出了这事,闭门谢客,恐怕要整顿些时日了。
大明朝是时候推广辣味美食了,说罢,朱翊钧把冯保喊了过来。
“传旨旨意,川蜀之地气候适宜,当广种辣椒。对种辣椒的耕地,免除两成税收,辣椒允许民间流通。另广招天下善以辣椒做菜之人,许以百金,择日在京城评比。”
冯保称诺后,便奉诏去中书省传旨去了。
……
三个月后的一天,细雨绵绵。
朱翊钧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炼,早已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勤于政事的明君。
此时的他,每日苦思如何能引出朝堂中暗藏的奸臣乱党。
午时刚过,朱翊钧正在批阅奏章,发现了些许端倪——驻京禁军粮草消耗的银钱大幅提升,于是赶忙命冯保宣张居正觐见。
“张首辅,这禁军粮草消耗,为何每月都会提高几成,如此下去,国库银钱岂不……”
张居正解释道:
“圣上有所不知,我大明赋税乃是折成银钱送来朝廷。而近几月粮食价格飞涨,所以这奏章上的粮草消耗才会节节攀升。”
朱翊钧察觉到了其中的蹊跷,几个月前如此顺利地就将贪墨银钱拢来,果然这背后之人也是有后手的。
这普通农户,肯定不会这么齐心突然提价。农户的粮食收集到市场上流通,中间环节想必应该是奸党在动手脚。
于是朱翊钧命张居正彻查粮食涨价背后的原因。
张居正接旨后便退下了。
朱翊钧走出乾清宫,冯保在一旁撑着伞 。
雨中漫步,朱翊钧思考起来,如若朝廷用宏观调控的模式来规定粮食价格的可行性。
“如果朝廷不屯粮直接调控粮食价格,粮食价格稳定,我如果是奸党,我该如何应对……”
“有了,我如果是奸党,我就以固定价格囤积粮食密而不出,那么规定的价格就会变得不合理,民间就会私下以高价交易,我再借机出货……”
“如果朝廷屯粮,以此调控粮食价格,奸党仍可以屯粮与我做消耗战,以朝廷目前的国库余额来看,和奸党们的财力比,怕是还稍逊一筹……”
想到这里,朱翊钧觉得宏观调控这个方法还不太适合大明朝现在的环境。
倘若直接把赋税改为粮食上缴,庞大的运输,以现在的条件,也不合理……
朱翊钧一时没了主意。
烟雨蒙蒙中,朱翊钧看着金水河跃出水面透气的锦鲤,突然恍然大悟……
此时储秀宫宫女前来禀报,兴冲冲地说王才人生了,是个小皇子。
朱翊钧只面无喜悦淡定道:
“那就传朕旨意,加封王才人为贵妃,由礼部去办加封、赏赐之事。”
说罢,留下错愕的小宫女,皇帝和冯保便去往他处了……
……
翌日早朝,皇极殿内。
“张首辅,朕命你彻查粮草涨价一事,可有眉目?”
“禀圣上,老臣已查明,乃是各地督粮道以运输成本提升为由,共同提高了粮草的售价。”
朱翊钧其实已经猜的八九不离十,应该就是督粮道的问题。是时候让鱼儿浮出水面了。
“朕决定治督粮道官员对抗朝廷之罪,各位可有异议?”
殿内群臣哗然。
“陛下,臣认为,运输成本提升属于合理缘由,以此治罪,恐难以服众。”
张居正严肃进言道。
“那好,即是合理缘由,想必此人能力也就如此罢了。朕决定裁撤督粮道无能官员,任命新人继职,各位以为如何?”
刘贤眼看着要拔除自己的人,但为了不暴露自己,闭上双眼,忍住没有发声。
没想到皇帝就坡下驴,假装很为难地说道:
“但这新人选嘛,朕也没有想好,不知哪位可以为朕分忧?首辅大人……”
张居正早已和皇上串通好,只道:
“老臣对粮草运输等事实在是不了解不擅长……”
刘贤大喜过望,这不是既能立功,又能保住自己势力的好机会嘛!
“禀圣上,臣与户部愿为陛下分忧!”
“好,刘尚书果然是有担当啊,刘尚书,朕觉得吧,换这么多人,也有点麻烦,若是改造现有的督粮道官员,你可有信心?”
刘贤一听这话,心里更是乐开了花,脱口而出道:
“圣上英明!自然是没问题,我对他们知根知底,必定可以……”
高拱听到这个蠢材说的话,直接闭上了双眼,气得牙痒痒。
……
下朝后,刘贤赶忙追上高拱的脚步,在高次辅面前欣喜道:
“高大人,督粮道的关系我们保住了!”
高拱看着眼前这个蠢货,无奈地说道:
“你记住,从现在开始,你只要假装不认得我就好。”
转而又邪魅地看了刘贤一眼道:
“刘老太爷和刘老夫人,你们一家,都会安好。”
刘贤吓得愣在了原地,再也不敢跟上高拱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