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草悠悠,将教育渗透进生活》第8章 送寒迎春(上)
第二天早上,晓慧和舒雯自然醒,吃了早饭,晓慧带着舒雯去周边玩玩转转,午饭后两人告别了小爷爷、刘父、刘母,舒雯对晓慧家人的热情招待非常感激。回到县城,与晓慧依依惜别,彼此说好不许流泪的,相约下次再见!
舒雯之后依旧上班。她按照小爷爷说的,选择了和米老师保持距离,凡是她在着手的事,舒雯基本不凑热闹,只怕又有说不清的麻烦。米老师忙着赛课,舒雯就退避三舍,自己默默无闻地教育、教学,闲暇时看看书,补充知识。
可是,世间事总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米老师赛课获了奖,在学校里成了“名人”。舒雯和她同一年进入学校教书,在别人眼里,这么一来,舒雯显得黯淡无光。舒雯自己倒没什么,新老师培训时就被告知,老师要在三年或者五年内脱颖而出,不然很容易被边缘化。这话,舒雯倒是记得。只是其他老师,多少有点看法,舒雯一如既往地自己努力工作,不往心里去。
学校有规定,老师之间因为个人原因请假的,需要自己和其他老师进行调课,一般是任教同一个班级的科任老师间调课的比较多。校长也在教师会议上说过,用此制度的目的一是减轻学校调课的负担,二是希望老师之间互帮互助。
此制度一开始实行,舒雯就担心,只怕没有校长想象中那么美好。当时会议结束后舒雯就说:“这个自己调课,只怕不容易啊!”当时还遭到同事反驳:“这有什么的。我觉得人与人之间就应该你帮我,我帮他的。”也有的同时应和:“我也这么觉得。”还有的保持沉默。舒雯得到这样的反馈,不再言语。但是她放心不下。一路从农村走到今天,她很清楚世情冷暖。
有一次,舒雯因为考研,第二天要去报名,需要请假调课。作为老师,请了假调了课,回头得自己补上。就冲这一点,一般不是要紧的事,都选择不请假。如今,即使请假,能半天尽量半天,凡是可以自己先上掉的,都先上了。舒雯也是如此。报名有个期限,舒雯选择了课最少的这一天,经过安排,其他课之前已调好,就剩第三节课实在没办法了。
平日里,其他任课老师有事情,找班主任调课,一般都可以心想事成。学校主张互帮互助,自己但凡有时间,对于其他老师的调课,都会同意。如今自己要进修,想着调课也是很正常的事。
谁知,数学老师另外班级有课,自己任教语文和科学,英语老师和她一说有事调下课,就发问道:“调课?你会有什么事啊?”
舒雯听了这话,很不舒服。“是个人总会有点事的,你这叫什么话?”
“好的好的。只是我没有空唉!”
“我看了课表,你上午第三节是空课啊!”
“我还有其他事情的,实在没空。你自己问问其他老师吧!”说着,英语老师便走开了。就在舒雯离开没多久时,另一位老师过来问那位英语老师是否有空,帮她代课。英语老师一口答应了。
舒雯都听到了。
最后还是体育老师解围,舒雯才能及时离开。
第二天,在去市里的路上,和一位朋友一起,舒雯搭乘他们的车去。舒雯到达报名点时才发现钱包被偷了,里面还有现金、身份证和一张工资卡。为此,报名没有成功。朋友把她的车仔仔细细地检查了一遍,都没有。舒雯回想了一下,在去朋友家的路上,自己是坐公交车去的,八成是在公交车上遗失的。
想着出来这么不容易,还遇到这样的事,舒雯忍不住哭了起来。在朋友的安慰和帮助下,舒雯拿着向朋友借的钱,补办了临时身份证,挂失了工资卡。朋友让她慢慢来,不急。但是舒雯自己过不去,回到家里取了钱,趁早还上了。
接着还得赶回学校,正是下班的时候,学校里除了住校生和值班老师,其他老师基本走了。舒雯知道,校长是在的,因为他今天值班。因为是寄宿制学校,根据规定,老师在晚自习结束,查寝完毕后可以离开,值班领导需要住宿在学校里,以防万一。
舒雯向校长提出再请半天假,也说明了事由,校长同意了,说肯上进总是好事。签完请假条,校长还不忘说一句:“叶老师,你年纪轻轻的,在工作上也要努力啊!我总觉得你在工作上对自己的要求还是太低了点,年轻人有的是干劲,要加油啊!”
“校长,好的。”舒雯答应着。可她心里却是酸涩的。未经他人事,不解其中味。校长怎会明白,像舒雯这样的,能够站在他面前,就是不懈努力的结果。否则,今时今日,飘在哪儿都不知道。
别人从0起步,自己却是个负数起步。从负数到0的距离,别人看不见。不说了,终究是自己的问题。
舒雯的钱包还没找回来,工资卡因为挂失而冻结,无法使用,导致工资也打不进来。每个月都等着舒雯工资的蒋蕊急不可耐,问舒雯为什么工资还没发的,这都延迟还几天了。舒雯不会撒谎,知道一旦说了要多个事,一时找不出其他说法,只得一五一十地说了原委。
蒋蕊知道后,抱怨道:“看看,看看,让你们小心点小心点,还是这样。家里还等着这笔钱呢!这下好了,我还答应过一个阿姨,等你发了工资,就把之前的水泥费用付了呢!”蒋蕊走开,不一会儿又回来了,对舒雯说道:“舒雯,你和学校说说,他们肯定有办法。怎么着,这个工资要拿到手啊!”
舒雯不想和蒋蕊多说话,说了句:“财务那边已经知道了,先看看。真的没有回来,到时候可以补办的。”说完自己走开了。背后的蒋蕊因为没有及时拿到钱,心里很不开心,一直絮絮叨叨的:“考什么研,好好教书不好的。那天本来就不是什么好日子,不就出事了吗?你要是不去,怎么会有这种事……”
舒雯已经习惯了,充耳不闻就是。
到了周一,舒雯在学校里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让舒雯去一趟她家,因为那位阿姨在一个垃圾堆里发现了一个钱包,了解后知道是舒雯的,特地打电话过来。舒雯开心坏了,一下班就打了滴滴过去。见到阿姨的面,千恩万谢。
原来是阿姨在倒垃圾的时候发现了钱包,她看着钱包挺好的,就拿起来看看,发现里面有银行卡、身份证这些,想着主任肯定很着急,本来想报警的。后来在钱包里发现了一张县图书馆的借书卡,想着去那里看看,肯定有联系方式的。果然,出事了这张借书卡后,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帮着查到了舒雯的联系方式,这才联系上了舒雯。
舒雯本想好好谢谢这位阿姨。可这阿姨说,她自己的孩子也在外面,和舒雯差不多大。他们以前经常去图书馆看书,所以知道。举手之劳而已,一再表示不需要谢。还交代舒雯下次注意一下,不要再丢了!
正如书中所写:世间事,世人渡;人世理,人自悟。舒雯自打与小爷爷认识以后,如果双方都没有意外之事,基本上每周和小爷爷见一次面,自然还有晓慧。虽然工作上有诸多不顺,但是有小爷爷青睐有加,对舒雯而言,这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
小爷爷知道舒雯的窘境后,他告诉舒雯:“好孩子,不怕。工作那边,不要刻意去争。人家既有那样的态度,我们不需要为了取悦别人而委屈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才是一个人最可取的人生理念。你不爱那些,就不需要委曲求全。索性退出来。跟着小爷爷走写作这条路。你的性子安静,又有思想,写作适合你。工作那里,不要争,不要吵,冷处理即可。平常心待之。如果有什么不够的,告诉小爷爷,小爷爷替你补全。你如果不想走写作这条路,想和其他老师一样去赛课、获奖的,小爷爷也可以帮你介绍介绍。”
小爷爷交代舒雯,好好考虑考虑。
舒雯感动得热泪盈眶。小爷爷的慈爱,让她倍感温暖。工作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有小爷爷在,舒雯都不觉得是困难了。
日月如梭,白驹过隙,斗转星移,为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县里开启了城乡师资交流。每一个城区学校都有与乡下相对应的学校建成一个教育集团,城区学校为集团本部。每年都会有定数的集团本部的老师到乡下支教,相应的乡下学校的老师到城区顶岗学习,以两年为期。
米老师算是第一批进城的。不知怎的,米老师一走,舒雯感觉松了口气。说来也怪,跟其他老师交往,舒雯感到很自然,跟米老师,总感觉很拘束。或许有阴影吧!
舒雯想着小爷爷的提醒,是有道理,可是自己还是需要从长计议,夜深人静时好好地思考一下,再拿主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一生苦短,有生之年可以做点切合实际的事,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像米老师那样的老师,比比皆是。趁着年轻,不断地磨课、赛课,打响名号,在教育界能够占得一席之地。然后在领导和家长跟前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老师这碗饭算是真正拿稳了。这纵然是好。
可是,青春消逝,慢慢地步入中年、老年,依旧要回归默默无闻,成为学校的后坚力量,把冲出去的机会让给更年轻的后辈们。这些年,是可以靠着工资、公积金等买房、买车,但得是按揭的,全款拿不下。那每个月都要有车贷、房贷,等到房子、车子彻底归到自己名下,基本一辈子过去了。有家里帮衬好一些,如果没有……
这样算一算,其实一个老师真正精彩的岁月也就10年左右,之后就是坚守三尺讲台,平凡度日,直至退休。是,不管是精彩还是默然,都是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可这样的一生,对舒雯来说,真的不太合适。家庭有历史遗留问题,有摊子要收拾。如果舒雯也走这条路,算一算,这青春消散和家中债务还清,很有可能是差不多的时间。
然后才开始别的老师那样买车、买房,或者买房、买车,还得按揭。拿回家的钱全部给父母填补生平亏空了,那是拿不回来的。30来岁,才可以真正开始别人大学毕业时做的人生规划,还难免会招致流言蜚语,认为舒雯是一个颓废的人,因为人家看的永远只是结果。舒雯想到这些,真是撕心裂肺,却又无言以表。
反之,自己改弦更张,按照小爷爷指点的路走,横竖年轻时,都需要奋斗的。等到而立之年,也是事业崭露头角之时,之后还可以一直写作,路会越来越宽,直到自己写不动,这在无形中,可以多争取几十年的时间。
这样的一生,比起前者,更让舒雯心向往之。自己的条件,在工作待遇的基础上,确实需要另外一份收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赶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而写作,无碍于教学,这样确实不错。
不过,自己目前还是未满三年的新教师,同一批的进来的老师,很多都有上县级公开课或者赛课等,自己只上过校级公开课。为了工作,总要有所行动,不然终究过意不去。是该准备准备了!那日校长说的,舒雯也一直记着呢!单位是用人的,这一点,自己不可忽略。
何况,写作需要从看书做起,自己的课外知识很不够呢!在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之前,是万万不能说的。不是见不得天日,也没有恶意,只是人多口杂,要是人一传十,十传百,被悠悠之口盯上了可不好。
舒雯心里想写作,但是另一边又放不下,她其实很苦恼。近来忙,小爷爷那里暂时没有去。两手抓吧!
开课的事,每一学期都有,学校都会有文件的,教师会议上认真听!舒雯告诉自己。
一天下午,舒雯第二节刚好空课。说是没课,却并不代表没事!学校规定5年内的新教师都需要手写教案备课,而舒雯才第三年,更加需要手写备课!老师们每天在学校里空课的时间基本以改作业为主,此外还有很多活动。比如运动会、文艺汇演排练、校级球类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春游、秋游、大课间、农场活动、小手拉大手活动、教室布置、走廊布置、校园文化建设、跳蚤书市、和平海报比赛……除了这些,还有住校生管理,学校贫困生补助工作等等。
活动,几乎一年一个样,还有很多一时叫不出名字的、即兴的活动。这些都需要老师事先拟好活动方案,一个班一个,由领导审核,不通过重改。像海报类的手工类的活动比赛,需要老师给孩子们一个一个从网上或者相关资料里找下模板,再一个一个分给孩子们,不然孩子们见都没见过,更别说创造思维了。
这些小学生的活动,都需要老师一一张罗。这些事,往往靠空课时间都不够,很多次要加班加点完成,无法带回家,能带的,回家做也不方便!只好把备课带回家。
或许,在家长眼里,有些表格,比如贫困申请,需要他们自己填写。有些家长也会抱怨,说领个补助不容易,还要填这样那样的表格。
可是,只有老师明白,这些表格,老师们也没办法,不是他们创设的。何况,很多家长乱写一气,做老师的,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还要一张一张给他们看过去,有空着的,有没写完整的,都要一个个打电话确认,帮助他们把表格填写完整。
甚至有的甩出一句:我们忙,来不了,除非孩子周五放学才来。家长可以甩手不干,老师不行啊!
多少次,要么单子丢了,要么说找不到了。做老师的还得当枪手帮家长填好表格。没有的还得帮他们复印……无形之中,老师们多了很多别人看不见的工作。
可是这一切的劳累,却换不来家长们的感恩。在校门口,或者其他地方,多次听到家长们的说辞。
“这样的老师都有的。孩子才多大,单子不很容易丢吗?他们学校里复印一下,多简单?非要让我们自己复印,真是的!”
“可不是嘛!我们挣不来钱没办法。为了那点钱,又是填表格又是老师家访的,还要拍照,我们心里真不舒服。要是自己挣得来,哪至于这样!”
“这也事,那也事,却都跟学习无关的,真是……”
……
每每听到这些,做老师的,只能默默走开。还能说什么呢?背后做的,别人看不见。100件好事,做了99件,还剩一件,就等于0。
这天倒还好,没有杂事,舒雯一人在办公室,办公桌上堆着全班的作业本,舒雯准备趁着空课时间把作业改了。改着改着,红笔没有笔芯了,再看看自己抽屉的红笔盒,竟然是空的。太粗心了,忘记了提早去总务处拿点红笔。没办法,只能现在去领。其他同事那儿倒是有,可是人都在教室,自己拿总不好意思的,人在的话,说一下的事。
办公室就在一楼,总务处不远,倒也方便。
舒雯径自向总务走去。刚走出办公室,突然被一个声音吸引住。
“又有优质课评比了?各门课都有?”
“是的。你去不去?”
“我们老了!到时候看到那些年轻的,可不好意思的。”
“米老师要是在就好了,她肯定可以!可惜走了!要回来也要两年后!”
“叶老师也可以啊!两个一起进来的!”
“我跟你说,你不要说出去哦!校长曾经表示,叶老师沉默寡言的,再加上不爱打扮,一些出头露面的事,不太愿意让叶老师做。又不想浪费这个劳动力,所以才安排她管理图书馆……”
“图书馆哪里有人肯干啊!活很杂,我们学校小,老师少,每个老师分到的课务多,前一任校长的时候,也是没人肯做。只能请住校的年轻老师多担待。后来叶老师来了,前面的老师赶紧借坡下驴。”
“叶老师倒老实!她就是不肯打扮,性格又内向。”
“今年刚好迎来图书馆改进,之前的手写记录全部要改成电子输入,用扫描枪扫描。那些书目要一个个输进电脑呢……”
两位老师一直在那说着,隔着一个大花坛,一颗大树遮着,舒雯看不清是谁,也不敢走近,怕被发现。但是声音清晰可见。
舒雯赶紧轻声回到办公室,一时五味杂陈。让自己管图书馆,原来是这么回事!舒雯简直不敢想。之前已有耳闻,只是捕风捉影。今天亲耳听到了,真是大出意料之外。图书馆的钥匙是从前一任的校长手里接过的,后来新的校长来了,任职基本顺延,没什么改变。
舒雯对于前一任校长,接触不多,自己还在对学校的适应阶段,做好了分内的事,基本可以了。而且那会儿学校事宜也不多。在舒雯的脑海里,这一年总体来说平平淡淡的,但自己还在适应期,却是忙碌的。
新的校长一到,节奏匆忙了不少。当然,老师们都明白,校长初衷是好的。而且,很多事,年复一年,只会要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不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的。老师们也都配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