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城守着你》第3章 往事
这是一个摒弃了温度的夜晚,黑娃认认真真的去打量前面走着的人,那些白天不曾注意到的细节在这一刻显得尤为清晰。
几十年后,黑娃依然清晰的记得这一刻,这么认真地去观察一个人,他的种种细节无数次的在他的梦中出现,像这座古城的历史一般流畅而深沉。
那时天地之间仿佛有种不易察觉的惶恐,大风把路边摊位上的帆布吹得东倒西歪,吹得黑娃脸上刀割般的疼,而在王建平行走的地方,却又感觉到温暖,他走在前面,步伐坚实,给人一种可依赖的信任。
黑娃仔仔细细的看着眼前这个身形高大的中年男人,那种已成习惯的稳重,齐整的短发,还有周身散发的一股淡淡的成熟气息,在以后黑娃漫长的记忆中清晰的流转,仿佛一伸手,就可以企及。
那一年王建平已经42岁了,身材有些发福。可是在黑娃看来,他的所有一切都是优点。他想到自己,破旧的衣服和卑微的身世,一时间惶恐的不知所措。
这时候,王建平回过头来,轻轻拍了拍黑娃的肩头,另一只手指着正前方在黑暗中亮着灯光的建筑,微笑着说:
“黑娃,这就是我家。”
那一刻,心跳猛地加速了,黑娃不敢说话,似乎是害怕隐藏着的一些东西被轻易的暴露,他能嗅到来自对方身上传来的暖暖的气息,那是一种坦然的毫无威胁的气息,在这个漆黑冰冷的夜晚,穿过了一层层的束缚,直抵心灵。
王建平也没有多问,一伸手拉起黑娃的手,大步的向前走去。
这个寒冷的夜晚把许多本该有的情绪压制的毫无威胁,王建平能感受到一个畏惧的灵魂正匍匐在自己的身边,这让他有些难堪,他所能噫想到的种种可能在这一刻都仿佛沾染着一种罪恶,让他不得不去想,这样的决定到底是对还是错。
王建平的家是个很小的两室,简单的装修,没有过多的装饰,给人一种单调寂寥的错觉。这一切都没有落在黑娃的眼中,他的眼里是畏惧,是无助,是对整个世界毫不掩饰的惶恐。王建平絮絮叨叨的说了好多,黑娃只是点头或者摇头,有时候微微“嗯!”一声,爷爷的离世给他的打击太大了,以至于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去认真聆听王建平说过的每一句话。王建平摇了摇头,只能作罢。
安排好黑娃后,王建平独自坐在卧室的靠椅上,微闭着眼睛,他在回想这一天发生的事情,灯光放射着刺眼的光亮,把他的影子照在墙上,那么孤单。他不知道自己收留黑娃的决定是对还是错,下午和白先瑞的谈话给了他莫大的压力,但是他还是决定收养黑娃,仿佛就是来自冥冥中的指令。黑娃的性格很孤僻,明明还是个孩子,却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密不透风,这让他更觉得肩头一沉,心中不由的升起一股无力感。
这个夜晚,王建平想的很多,那些尘封的往事在他的脑海中来来回回的游荡。这已经是离开东北第十三个年头了,他依旧能清晰的记起那个午后,大雪纷飞,有个女孩头枕着皑皑白雪,平静的言语却满是苍凉。之后没几天,他就随着知青的队伍去往另一个未知的地方。那时候的他,年轻气盛,很容易就把一些事情定义为自我认知的结果,但是情感的波澜又怎会如此轻易的停歇,几年后他又一次站在那个熟悉的地方,却再也找不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多方打听才知道那一年,在这个平静的东北小村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原来他一直耿耿于怀的冷漠,却是一个女人用命运为他赌上的未来。
那个女孩像所有恋爱中女孩一样,有过对幸福的种种设想,然而越是这样想她越是发觉把一个如此优秀的男人留在这片没有希望的土地上是一个多么愚昧的决定。在她的认知里,王建平不应该束缚在这里,他应该去往更广阔的天地,于是她多方打听,偷偷用家里攒了很久的积蓄,托关系把王建平从这个穷乡僻壤中转走。
那一天,大雪纷飞,王建平跪在雪地上,脑袋扎进雪里,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村支书告诉他,他走后几个月,那个女孩产下一个男婴。那个年代,这是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情啊,一个女人如何扛得住来自这个愚昧世俗的流言蜚语,在一个夏天的午后,她揣着未满的青春,跳入了村后的黑河,永远的离开了人间。
王建平扯着被子躺了下来,脑海中响起那个女孩说过的话:
“建平,我最喜欢的地方是白大哥口中的长安,那里有世界奇迹,有唐风汉韵,还有,还有杨贵妃的爱恨情仇,这辈子,若是有机会一定要去一次那里。”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知青返城的时候,他辗转好多次,最终来到了西安,一转眼已经过了十三年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