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说《大明:暴君开局浮尸三千里》,类属于历史古代类型的经典之作,书里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张凡崇祯,小说作者为画凌烟,小说无错无删减,放心冲就完事了。大明:暴君开局浮尸三千里小说最新章节第1164章与丁在年的谈话(大结局),已更新了2512089字,目前已完结。
一、作品简介
热门新书《大明:暴君开局浮尸三千里》上线啦,它是网文大神画凌烟的又一力作,主角是张凡崇祯。主要讲述了:转眼已经是崇祯三年的二月二十日。这一天,购买雅兰堂的商品一律必须用银钞,这个政令不仅仅贴满了大街小巷,还登上了大明日报。大臣们完全没有反应过来,当得知已经发布出去后,不少大臣差点原地爆炸了。这还了得!……
二、书友评论
强行给黄太吉和蒙古开挂,给主角增加难度,敌方反正粮草军队啥都不缺,主角一打就缺这缺那的,主角发展过来发展过去,又是投钱,又是投人的。研发出来的东西,没几天别人也就有了。军队人数竟然都是劣势,一个不到两百万的小部族,能出几十万军队,大明两个亿人口才十来二十万,一个黄太吉打了800章,铁废物!!!
我居然能在网文里看出哲学来,文笔真的很好,作者大大加油。ฅ۶•ﻌ•♡
第1部我也看过,不过作者为什么没在第1部里说会写第2部呢,我要是没看见这个我也不知道。
这个是第二部,我看过前一部,那时候还在感叹这么好的怎么太监了,哈哈哈作者加油啊!!
作者这个开头的写法,两年之后有利也有弊。好处是让你跳过了两年之前无聊的片段,坏处是你一脸懵逼,我是谁?我在哪?
三、最新章节
大明:暴君开局浮尸三千里小说最新章节 第1164章与丁在年的谈话(大结局) 免费试读
崇祯越发奇怪,丁在年这些年一直偷偷摸摸在暗处,经常玩阴谋小道,怎么忽然之间要见自己了?下午的时候,崇祯小休了一会儿,然后起来给三儿子朱慈炤发了一份电报。过了一会儿,赵清月又来了。“夫君,人就在宫外。”“王承恩。”“奴婢在。”“你带人去把人带进来,带到乾清宫来。”“是,奴婢这就去。”……
四、作品赏析
转眼已经是崇祯三年的二月二十日。
这一天,购买雅兰堂的商品一律必须用银钞,这个政令不仅仅贴满了大街小巷,还登上了大明日报。
大臣们完全没有反应过来,当得知已经发布出去后,不少大臣差点原地爆炸了。
这还了得!
皇帝你怎么能不和我们商量就颁布这种政令!
半个北京城也炸锅了。
韩爌这才回过神来,震惊道:“钱阁老,咱们都被皇帝给骗了!”
“怎么说?”
“这两年,皇帝在北京城大量售卖香皂、洗发水这些,把价格压下来,真实目的不仅仅只是做生意这么简单。”
“你是说,陛下的真实用途其实是推行银钞?”
“没错!”
还是韩爌聪明,一下子就抓到了重点。
香皂、洗发水这些商品都有一个特色,日用品,消耗快,购买频率高。
通过普及这种商品来推行银钞,绝对是绝杀!
老百姓已经对香皂、洗发水、卫生纸都有依赖性了,整个北京城至少有二十几万人用雅兰堂的商品。
为什么不直接用盐铁与银钞挂钩呢?
那都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
不能那么玩,你普及银钞,得考虑到印钞机的速度。
刚开始就与盐铁挂钩了,几乎全民必须用银钞,就会出现全民去银行排队兑换银钞的局面,印钞机是跟不上的。
跟不上就有人兑换不出银钞,那这些人难道不吃盐了?
这样搞下面会乱套。
香皂、洗发水这些,是最合适的,脱离了这些老百姓一样活,但是老百姓现在已经对它们产生了依赖。
钱龙锡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三人面面相觑。
小皇帝这手段,一套一套的啊!
这下很多人都急了,银钞真的普及,顺天府的钱庄怎么办?
似乎一场剧烈的冲突正在酝酿。
成基命急道:“钱阁老,现在怎么办?若是银钞真的普及了,钱庄都要倒闭!”
钱龙锡一时也没有办法。
韩爌镇定自若道:“不急,且先观察,一下子突然规定必须用银钞,民间必然会乱套,过几天若是出了问题,我等便联名上奏,请求陛下废止此政令。”
几人这才点头,钱龙锡叹了口气道:“我万万没想到陛下还有这么一手,现在先观察局势。”
在不少大臣们一片焦虑下,整个北京城却变得空前热闹起来。
不少老百姓跑到银行门口排队换钱。
今天一万三千虎贲卫进入京师,驻扎到了银行附近,将银行后面围得水泄不通。
不停有一箱一箱的银子从里面搬出来,搬上车,由军队亲自运输到皇宫后门,交给锦衣卫运输进入皇宫里。
崇祯专门安置了一个地方保管这批银子。
崇祯又派高起潜去一边协助清点。
几天之后的一个早晨,高起潜兴奋地跑来:“皇爷,已经兑现了80万两出去了。”
崇祯激动地站起来:“80万两?”
“对!80万两!”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他低估了老百姓对银钞的需求。
自从过年的时候,取钱有息钱这件事传出去,登上了大明日报,连李员外和张员外都拿到了几百两的息钱,银行的信誉就传出去了。
现在不少老百姓心中的疑虑已经打消了,对银钞有了一定的热情。
高起潜接着道:“最近存进去的钱又增加了10万两!”
几天之内就增加了10万两!
“你赶紧去跟陈子龙说,现在每天存钱最高限额遏制在1万两,超过了暂停,等第二天,快去快去!”
“是!”
崇祯激动得有些热血沸腾。
为什么要设置限额?
饥饿营销啊!
这不用多解释了。
等这样玩一段时间,再放开也不迟。
接下来该做什么了?
接下来该规划道路系统了!
徐光启下面不是已经成立了交通局了么,去年就开始在顺天府修水泥路。
既然银行已经有了成效,那么多人愿意将钱存到银行,朝廷就应该开始做新的工程项目。
崇祯道:“王承恩,通知下去,军委会立刻来乾清宫议事,将徐光启和毕自严也叫来,还有陈子龙。”
“是!”
下午的时候,春天的阳光将北京城照得暖洋洋的。
军委会的官员都到了乾清宫门口,有元帅孙承宗、监察御司使李邦华、兵部尚书阎鸣泰、宪兵御司使黄得功,还有户部尚书毕自严,工部尚书徐光启,皇家银行御司使陈子龙,兵部侍郎韩爌。
乾清宫前面摆放着一张巨大的地图。
崇祯站在地图前面,道:“孙阁老的军政规划在这里,诸位都先看一遍。”
几个小太监手里捧着几份详细的奏报。
都是印刷版。
众人一一翻阅完。
崇祯突然道:“去年的辽东之战,诸位也都体会到了,辽东缺钱,顺天府的粮食调到辽东,换来的是顺天府的粮价大涨,老百姓苦不堪言,南方有诸多粮食,但是调运不过来。另外,陕西的粮价依然还在3两每石,顺天府的粮价现在已经恢复到0.8两每石。”
“造成这些原因的,除了陕西有旱灾,另外一层原因就是道路运输太慢,未来修建水泥路已经刻不容缓,这是大明朝国家战略层面的事情。”
崇祯指着地图,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朕要的是粮食。那么第二个五年计划呢?”
他看了看大臣们,然后道:“第二个五年计划,朕要修路。”
“孙阁老在他的规划里将全国的粮仓都标注出来了,依朕看,还要将道路全部规划进去,这样才能高效调度各省的粮食,才能高效动员各省的老百姓,朝廷的政令才能畅通无阻抵达乡里。”
众大臣齐声道:“陛下圣明。”
崇祯看着地图,内心激动:“朕刚开始不需要太多路,诸位爱卿且看,现在最需要粮食的几个地方是哪里?一是陕西、二是太原,三是顺天府。陕西是旱灾最严重的地方,朝廷这两年源源不断从南方调粮食过去,但道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我大明朝粮食最充足的地方是在湖广,江汉一带,所以,必须有一条道路,是从荆州到西安府的。”
“朕要在十年之内,彻底解决陕西的粮食问题。”崇祯自信满满,“只有解决了陕西的粮食问题后,才能在那里建立起一个大规模的商业中心,重新向西边打开丝绸之路。”
小说《大明:暴君开局浮尸三千里》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