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小卒过河最新章节(于晓光小说全文阅读)

《小卒过河》第2章 小卒的魅力

接下来的几天里,于晓光都是和父亲一块到玉米地里干活,锄草,施化肥,并且,连同二哥于晓平的庄稼地里的活也一块干着,由于二哥于晓平平时都在下庄村砖窑厂上班,白天基本没有空回家,有时换班回家一趟,也干不了一些农活。二嫂郭桂芳照看着刚满一周岁的女儿琪琪,也下不了地,所以,二哥家的农活基本上都是于晓光和爸爸给干了,其实,都是自己一家人的活,也是理所当然的。至于大哥于晓忠家的地里活,根本就用不着晓光和爸爸帮忙,大哥大嫂身体都很棒,地里的活样样精通。大哥在生产队大集体时期担任过一小队的队长,对地里的活琢磨的相当透彻,所以,现在于晓忠家玉米地里的活早已干完,同时还管理着二亩菜园,浇水,施肥,喷药,井然有序。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于晓光经过一段时间的劳动锻炼,心情渐渐开朗。大自然的怀抱永远是温暖宽广的,她能融化一切忧伤和烦恼,温暖每一颗受伤的心灵,同时也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

于晓光干完农活之余,他便骑车去找以前几个很要好的同学聊天,有初中时期的同学,也有高中时期的同学,老同学们见面免不了书生意气,畅想未来。当然,于晓光从彼此的交谈中也了解了许多当今社会上的新鲜事情。

七月底的一天,于晓光骑着自行车准备到朱旺镇政府大院西侧的一家书店看看有什么喜欢的书,顺便看看这几年改革开放以来,镇上发生的巨大变化,毕竟这几年从城市到乡村,全国各地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已经有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起了,涌现出了许多万元户。

当于晓光走到镇政府东侧的供销合作社附近时,见路边树下许多人围在一起,有的七嘴八舌地谈论着,有的指手划脚,时而弯腰,时而挺胸抬头。“什么事情这么热闹?”于晓光心里说,“看看去,”他停好车子,凑上去一瞧,“噢,下象棋。”他往人堆里挤了挤,见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正在和一个老者“杀”的难分难解,围观的棋迷,一个个像战斗中的英雄一样,“将军”“跳马”“进卒”。热闹的场面就像是两军对仗一般激烈。都说观棋不语真君子,可这个时候,人们也顾不了那么多讲究了,都瞪大了双眼,并且唾沫星子空中乱飞。

于晓光这时也入了迷,静静地观看着棋局的变化。

其实,于晓光从小就喜欢下象棋。上小学的时候,每逢星期天,本村的几个小伙伴,就都聚到同学于明学的家里下象棋,于明学比于晓光大一岁,在几个小伙伴中于明学棋艺最好,他们有时把棋盘直接铺到地上,席地而坐就围在一起“杀”起来,下棋的场面非常热闹,走棋上错棋不断,“马”也走方,“炮”也乱打,甚至“小卒”过了河还会倒着走。而其他围观的小伙伴就胡乱帮着走棋,如有一方不小心被对方吃了一个子时,便会后悔的双脚蹦起老高,双手直拍大腿,嘴里还不停地吐囔。也有时候在磨盘顶上下棋,一开始还都是蹲着的,当双方“杀”到激烈时,竟然站起来,为了一步棋争的不可开交。那场景简直就是一个“快乐王国”。

于晓光想起这些儿童时光,脸上不自觉地浮上一丝微笑,这也是于晓光这些天来少有的笑容。十几分钟后,对弈的双方,红方赢了,老者一車一卒战胜了黑方的一車一马,输棋的中年人心有不甘地摇摇头,说道:“我太轻视了他这颗小卒”。此时围观的一位棋迷一语中地:“小卒过河,横冲直闯,它能顶大車啊。可不能小看这颗小卒。”赢棋的老者不仅让围观的棋友们认识到了中国家棋的奥妙,同时也让对弈的中年人认识到了过河的小卒的威力。

俗话说,过河不看打鱼的,走路不看下棋的。一会儿,来看下棋的路人越聚越多,于晓光便从人堆中走了出来。但是他的脑海中始终在琢磨那位棋迷说过的话:“小卒过河,横冲直闯。”一个小卒过了河居然能有这么大的威力!于晓光以前也曾经听说过这句话,但那时他根本没放心上,也没有去领会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但是,这些日子里,在他既矛盾又彷徨的心情下,他突然好像领悟到了些道理:一个小卒既然过了河能够冲锋陷阵,创造奇迹!为什么我还一直这么犹豫不定,萎糜不振,放不下心态呢?

就家大哥前几天对他讲的那样,要想出人头地,发家致富,不一定只有考大学这一条路可走,自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成才的道路很多,就看你怎么去走,敢不敢去创业。当然大哥于晓忠并不是否定考大学这条路,而是他告诉于晓光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理想要与现实相结合,现实是基础,理想是动力!

是啊,大哥通过这些年的经历,他的见解是有道理的。当代的中国正是在下着一盘“发展”的大棋,在这盘大棋的格局之下,改革开放的大门已完全敞开,经济发展已成为重中之重,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可以说是这盘大棋中的一枚棋子,不论你是一匹“马”,还是一门“炮”,还是一名“小卒”,只要你充分发挥作为一枚棋子的作用,敢拼敢闯,勇往直前,就一定会创立一番事业。

于晓光来到书店中,买了几本旧一点儿的书,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另两本书是《三国演义》上下集,于晓光买好书后,骑着自行车走在青垦路上,看着路两旁的门店商铺,感到了改革开放对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回味着大哥于晓忠对自己的见解,考虑到家中落后的家境状况。同时也从几个同学的创业表现,他心中便产生了一个坚定的想法:放弃复读,在广阔的农村中创立自己的一片天地!

是啊,在于晓光的几个初中同学中,已有的在各自的创业之路中,崭露头角,干的风声水起,比如:崔家庄的崔好民已经驾驶着自己的拖拉机搞起了运输,拉运沙石,砖块,等等。还有朱旺村的徐长军跟着父亲经营着水泥预制件厂,还有红星村的张世来,在村边办起了肉鸡养殖场,高家庄的高维光已担任起了村里的信贷员,最要好的同学张景军已在朱旺镇造纸厂维修车间内成为了一名电气焊维修工,等等。他的许多同龄人、同学的成绩,已直接影响到于晓光决心在农村中创业的想法。

此时,长时间沉积在他心中的阴云已开始烟消云散,接下来等待他的将会是艰辛的劳动,汗水的付出。但是,他相信,美好的明天一定是光明灿烂的!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