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小卒过河最新章节(于晓光小说全文阅读)

小说:小卒过河

主角:于晓光

作者:妙笔小新

最新章节:第19章 高敏要出嫁了

简介:俗话说:小卒过河,顶大車,横冲直撞。这是一种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下,亿万“小卒”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创造者自己的未来。

小卒过河免费阅读

《小卒过河》第1章 高考落榜

一九八九年的夏季,七月二十日,于晓光骑着自行车,带着自己的被褥书籍,从青州市第五中学毕业回家了。由于高考的落榜,三年的高中学业结束了。与他一同毕业的还有本村——两旺村的支部书记高冠杰的女儿高敏。

此时的于晓光,内心是特别的纷乱复杂,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有高考失败的失落,有对家人的愧疚,也有对未来前景的渺茫。这个十九岁的青年,此时好像有一种无地自容的感觉,心中说不出的惆怅。“难道自己的求学之路就此终结吗?作为农民的儿子,前途就这样破灭了吗?”

在当时比较落后的农村人来讲,孩子的考学就业就是一种出人头地、显赫家族的最高荣耀。如果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那简直是“一步登天”。

于晓光回家后,和善良慈祥的母亲说了几句话后,便独自抱着被褥,提着书包,走进了自己的里屋。(此时,父亲、大哥都在自家的玉米地中除草,二哥一直在临淄区北羊镇下庄村的砖窑厂上班,可喜的是,他现在已是一名小组长,带领着一个小组压制砖胚。妹妹于红梅还在本镇——朱旺镇初级中学念初三)

不一会儿,母亲郑桂兰走到晓光面前,安慰了他几句,便来到院中,让自己的儿子好好休息一下。母亲是一个非常善解人意的好母亲,不怕吃苦,不怕累,不服输的农家妇女。虽然身体不是很硬朗,还有点哮喘的毛病,但是她辛勤劳作,扶持家庭,养育儿女,给了这个家庭希望和温暖,足以证明,这是一个普通、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

于晓光躺在土炕上,也无心思看书,闭着眼睛,思绪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翻来覆去,他思前想后,始终静不下心来,五味杂陈,甚至几次泪眼朦胧。但是,他明白男儿眼泪是弱者的表现还是硬生生的咽下了即将落下的热泪。

在于晓光的心里,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家庭生活状况。父亲母亲没白没黑地在地里劳作。农闲时,父亲于德民就出去当小工挣钱,母亲在家养着几头猪,十几只鸡鹅。逢年过节也舍不得零花钱都用在了给大哥于晓忠和二哥于晓平盖新房子结婚上,再加上还要供给于晓光和妹妹于红梅上学。在实行土地责任制以前,劳动力没少出,可日子一直没起色,虽然生产责任制以后日子稍微好转,可用钱的地方太多,生活依然很拮据。大哥、二哥结婚后相继分开,单独过日子,处处都要用钱。

这几年于晓光和妹妹的学费全靠父亲母亲拼死拼活的忙碌,省吃俭用凑出来的。家里住的房子、宅院始终是爷爷那辈人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用土坯建成的,到现在房顶上仍然是用麦秆铺着。在院墙边垛着一捆捆的麦秆,正是母亲麦收时用轧镰割的,以备屋顶漏雨的时候填补使用。家里人穿的衣服也都是大哥穿过二哥穿,最后晓光再穿。春节时,给红梅买件新衣服也是挑最便宜的。

就是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生活光景,让高考落榜的于晓光心里更加的内疚,对不起供养他的亲人们。虽然他高中三年的学习非常用功,在老师和同学之间都得到好评,几次竞选也都得过奖,但是这次高考失利,他却始终不能原谅自己。

中午饭的时候,父亲于德民扛着锄头回家了,晓光从里屋出来,“爸,你回来了”晓光喊了一声,接过老爸的锄头放到一边,“我没考上”。“没关系,考不上也不要紧,别难过,又不是多么丢人的事情,这年头升学率这么低,考不上大学也很正常,待会吃过饭后,到你大哥二哥家去坐坐,找一下以前的老同学散散心。来坐下先吃饭吧,你妹妹红梅在学校吃,不回家了。吃饭。”老爸安慰了几句,顺便拿过一个馒头递到儿子手里。晓光接过爸爸递过来的馒头,心中不禁有些感伤,本应该是他给老爸拿饭才对,忠厚老实的爸爸用行动表达出了对晓光的爱!

午饭过后,晓光来到了大哥的家里,大哥家住在西旺村的最南边,大门前边就是庄稼地。“大哥大嫂”,一进门,晓光便向哥哥嫂嫂问候。“晓光回来了,吃过饭了吗?高考考得怎么样啊?”大哥关心地问着晓光,大嫂这时也给晓光递过来一杯水。“哥、嫂,我没考上。”“哦”大哥停顿了一下,又关切地问晓光:“今后你打算怎样呢?还想再去复读呢,还是直接在家干活呢?”大哥的关心让晓光愣住了,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沉默在座位上,眉头紧锁。

说实在的,于晓光心里非常矛盾:要是再复读一年,明年什么结果也说不准,如果再不成功的话,枉费了父母家人的心血。要是就这样在家务农,他心里还真不甘心。这时,大嫂程凤英哄着女儿盼盼出来了,“叔叔”盼盼冲晓光叫了一声,晓光此时抬起头来,放下水杯,站起身来,从大嫂手中接过盼盼抱在怀里,哄逗着她玩。此时,笑容也渐渐涌上了晓光的脸庞。

于晓光从大哥家出来后,又来到了二哥家,他和二嫂问候了几句,抱了抱二哥的女儿琪琪,一会后,便独自一人无精打采的来到了西村的村东头小河边。这条小河叫裙带河,也叫织女河。至于这裙带河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织女非常羡慕人间的山川河流,从天上俯瞰人间,忘情之际,裙带飘落至此,霎时化作一道溪流,故名曰裙带河,又叫织女河。甭管是多么美妙的神话传说,对此时的于晓光来说,都没有心思去体会。

于晓光坐在河岸上的一棵柳树下,静静地看着河中缓缓流淌着红褐色的河水,心里想着:这几年改革开放,经济向前发展了,可这裙带河竟然成了污水河了,何时能再见到小时候那清澈见底的河水啊!

回想起童年时候,裙带河就是晓光他们这一代人的水上乐园。夏天里,几个男孩子光着屁股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戏水打闹,摸鱼捉虾,互相往身上涂泥巴,而后躺在柔软的河草上。

到了冬天,河面结冰,于晓光他们这些小伙伴便整天都在河面上滑冰、疯跑,即使滑倒仰面朝天,也不觉疼,继续嬉闹追逐。有时他们用铁棍砸个冰窟窿钓小鱼,虽然手、脸都被冻的发紫麻木,但每个小伙伴的心里乐滋滋的。他们甚至拔上些干枯的河草,点上火,围在一起取暖,他们一边搓着手,跺着脚,再揉揉冻的发紫的脸和麻木的耳朵。

哎呀,真是天真烂漫的一幅画呀!

回想着小时候那快乐的时光,于晓光的心情有些好转。美好的童年,美丽的画面,时光即使流逝,但天真浪漫的童年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唉!何时再重现童年时候,裙带河那美丽的景象呢?上面蓝蓝的天,下面清澈碧绿的河水,河中芦苇随风飘荡,小鸟叽叽喳喳,两岸绿柳婆婆。

于晓光此时脑海中突然涌现出了这样一个期盼的想法。

是啊,何时?何年代?但是无论经过多少年,我想,这裙带河一定会重现它的美丽的!

不知过了多久,微风中摇曳的柳枝轻轻拂过于晓光的头顶,把于晓光又从童年回忆中拉回到了眼前残酷的现实中。

“唉”于晓光又轻叹了一声,站起来茫然无助的顺着河岸边走上了东旺桥。他想去河东边的东旺村找一下他的初中同学张景军。东旺村和西旺村就隔着这条裙带河,东旺桥自然就成了两村相互往来的唯一通道。桥不是很大,桥面由厚厚的青石板铺成,桥东西长二十米,桥面宽四米,是个地道的普通小石桥。但就是这么一个小石桥,它确为当地的车辆交通,人们的往来出行,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承载着东旺村和西旺村人们走出村庄步入社会创造美好未来的希望。

几分钟后,于晓光来到了张景军家,正巧,老同学在家。二人一见面,自然都非常高兴,景军赶忙给晓光让座,并且倒上了一杯水递到晓光面前,俩人就像多年没见面的老战友一样亲切。上初中时,两个人在同一个班,关系特别要好,在学习上晓光对景军的帮助多,而在生活上,景军更多的帮助晓光,就像亲兄弟一样相处。

“考的怎么样?晓光,报考的什么大学?”景军出于对老同学的关心,直截了当的问了晓光几个问题。“落榜了。”晓光低声说道。“没考上也不要过于自责,再说这年头升学率这么低,你又不是没有努力,想开点儿。”景军安慰了老同学几句,接着又关心的问道:“你今后打算怎样?还想再复读一年吗呢还是在家创业?”“唉!我现在也没有主意。”于晓光非常感激老同学的关心,他看着景军那关切的目光,若有所思的说道。

是啊,在于晓光的心里,求学的梦想与眼前家中贫困落后的现状,在他心里非常矛盾。张景军其实也清楚于晓光的心里所想。停了一会儿,张景军从口袋中掏出一盒“蓝金鹿”牌香烟,并抽出一支给晓光,晓光不会抽烟,谢绝了,景军便自己点上抽了两口。“晓光,你要是愿意来朱旺村造纸厂上班的话,我可以通过我爸爸的关系和厂方领导说一声,如果能成的话,咱俩又能天天在一起了。”张景军既关心又期待的眼神看着晓光。

“可是我什么技术也不会,厂里怎么会要呢?我再考虑一下吧。”晓光对于老同学的建议表示了感谢。原来,张景军在朱旺镇造纸厂维修车间工作快一年了。他的老爸是造纸厂的老职工,现在管理麦草收购工作。张景军今天在家歇班,是因为他前天工作当中砸伤了脚趾,这几天在家休息。于晓光今天来的也正巧。

于晓光通过和张景军谈话聊天中,看得出张景军在社会上的阅历和一些见解已渐成熟。对许多人情世故也有了丰富的经验。

接下来,张景军又向于晓光介绍了其他几名以前初中阶段相处比较不错的同学。其中,有开车的,有开小卖部的,有种菜的,有在建筑工地当小工的,还有做小买卖的等等。各行各业的都有,最后二人又聊了许多天南海北的事情,包括过去和现在的大事小事。

接近天黑时分,张景军真诚的留晓光在家吃晚饭,但晓光为了不给景军添麻烦,婉言谢绝了景军的好意,回家了。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