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卒过河》第3章 十字路口
阴历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这个月底的一天,上午还是焦阳似火,酷热难耐,可是晌午过后,西北方向的天空上,突然间大风推着翻滚的乌云向头顶上漫涌过来。倾刻间风雨大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大街小巷污水横流,田野中汪洋一片,沟满壕平,整个朱旺镇的二十几个村庄都处在了一个水的世界里。
有道是:大雨下不了多时,来的快去的也快。半小时过后,风停雨住,天空便又是光芒万丈,烈日当头。不过,天气也确定凉快了许多,一切的农活也都停了下来,人们也都走出家门,来到大街上,享受大雨带来的短暂的凉意,呼吸着凉爽的新鲜空气。
于晓光的二哥于晓平也从砖窑厂回到了家中,由于大雨的缘故,砖窑厂也暂时停工了。下午五点钟的时候,于晓平手里提着二斤蛋糕和两个梨罐头,二嫂抱着女儿琪琪,一块来到了爸妈这边,“爸,妈”,二哥于晓平一进门,便向爸妈问候了一声,同时把东西放在了饭桌上。“甭给俺买东西,挺贵的,挣分钱这么难,呆会儿捎回去给琪琪吃吧。”母亲亲切地对于晓平两口子说道。顺便从晓平嬉妇手里接过孙女,抱在怀里亲了又亲,毕竟,奶奶喜欢孙女。真情永远不会假!
于晓平摸出一盒“蓝金鹿”牌香烟,递给爸爸一支,然后自己也点上一支。“爸,今夏天我的庄稼地里的活,让您和哓光受累了。”于晓平感激地对爸爸说道。“说啥话,一家人,不分你的我的,你只管在砖窑厂好好干就行,别伤着别碰着,别让老板们对你失望。”憨厚老实的老爸于德明吸着烟认真地对儿子说。“爸,下这么急的雨,房子没有漏雨吧?”于晓平关心地问爸爸。“房子倒是没漏雨,只是北屋后墙和西偏房的后墙墙皮被大雨冲刷出了几道沟,明天我和晓光再修补修补就行,你不用挂在心上。”
过了一会儿,二哥于晓平对于晓光问道:“晓光,你今后有什么打算?还想再复读吗?”听到二哥的问话,于晓光沉默了一会儿后,便把他这些天来的想法说了出来:“我不想复读了,我决定在家干活,寻找挣钱的门路,妹妹于红梅马上要考高中了,我供给她继续上学吧,她将来考上大学,同样为咱家挣光!”于晓光终于鼓起勇气把他这些天来所想到的,所看到的变化,以及所悟到的一些道理,都说给了爸妈二哥二嫂。他们听后,心情也都有些凝重,母亲不免在心里说:“唉,耽误儿子了!”
是啊,对于于晓光来说,这可能是他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今后应该向哪个方向走,走对还是走错,都有可能关系到他一生的命运。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此时,于晓光在这关键的人生十字路口做出这样的决定,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家人的担当!
当于晓光勇敢地说出他的决定后,心里瞬间感觉敞亮了许多。过了一会儿后,于晓平对于晓光提出了一个好的建议:“晓光,你说的也有道理,你暂时先干点建筑活也行,我认识一个包工头,他是曲屯村的,叫张金德,他人挺不错,常年有建筑活,工钱发放及时,小工一天四元钱,技术工一天六元钱,你若有意想干的话,我找他谈谈你的事。咱村也有几个跟着他干的,哓光,你看怎么样?”“行啊。”于晓光近几天也往这方面想过,既能挣到钱,又能学门技术,还能锻炼自己。他便一口答应了二哥的建议。
其实,在于晓光他们一大家人中,二哥于晓平是一个即能“文”又能“武”的人才,前几年干过木工活,有机会认识了包工头张金德,二人关系还挺不错。二哥于晓平中等身材,不胖也不瘦,眉清目秀,文质彬彬,善于与人沟通,处事稳重。现在他在下庄村砖窑厂担任制砖组组长,深得老板们的器重。虽然他只是初中文化,但是他对现今社会上一些复杂的事情看的比较透彻。说实在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彻底的解放,手脚不再受束缚,人们接触的人,接触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了,自然而然地人们的知识面变广了,经验也随之丰富了。头脑灵活的人们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便会更加得心应手。于晓平就是这样的一类人。
而对于于晓光来说,既然选择了准备要步入社会这所综合性大学,目前还没有一点经验,在社会这所大学中要实现突破,只有一点:勇敢的去迎接一切挫折和困难,要像过河的“小卒”一样,勇往直前,决不后退。
傍晚时分,二哥于晓平买了一条“双马”牌香烟和两瓶“板桥宴”白酒便到了包工头张金德家,向他说明了来意,张金德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晓平。
于晓光工地当小工的事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