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小卒过河最新章节(于晓光小说全文阅读)

《小卒过河》第7章 代课教师

农村中有句谚语:交了十月节,不是刮风是下雪。(这里指的是阴历十月)阴历十月半头,立冬过后,齐鲁大地的天气已经变的很冷了。济南市所有没完成的建筑工程便就此停工了。等待明年开春冰消雪化后再施工。于是,于晓光他们这十几个建筑工人在包工头张金德的带领下,乘车回家了,当然每个建筑工人也都顺利的领到了相应的工钱。

回到村中,他们这些建筑工人便立刻成为了村里的焦点人物,村民们都用羡慕的眼光向他们询问“泉城”济南的美丽之处。毕竟当时,在庄稼人的心目中,凡是到济南市这么大的城市中闯荡过的人,都被认为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

于晓光回到家后,给爸妈买了些营养高点儿的食品,给大哥、二哥的孩子买了几件儿童玩具。以表示自己对父母及孩子们的一点心意。于晓光回家以后,暂时也没有什么要紧事情,他便有时候看看书,也有时出去找工友聊些事,与以前要好的同学探讨些问题,希望寻找一条合适的门路。

一般来讲,农村中冬天是庄稼人的农闲时节,这时候,田地里的麦苗渐渐地进入了冬眠,旷野之中,草木凋零,裙带河的污水也已开始结冰,大地也已进入梦乡。可是,有些闲不住的庄稼人便又开始干起小手工行业,卖豆腐的,赶集上店做些小买卖的,还有暗地里在家加工烟花爆竹的,等等。但这些小手艺,对于晓光来说,他不但不懂,而且他也不太感兴趣。

阴历十月底的一天,小雪节气刚过,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一夜间将整个齐鲁大地变成了一个粉状玉砌的世界,大雪对庄稼人来说,是上天的恩赐。大雪让冬小麦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预示着明年春天又会是一个丰收年。

这场大雪也对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一些不便,于是,大多数的庄稼人便窝在家里打牌,下棋。大雪过后的第三天,是星期日,于晓光和爸妈刚吃过早饭,他以前初中三年级的班主任程德利老师突然来到了于晓光家里。“程老师,您怎么来啦?快进屋坐。”于晓光见到程德利老师进门后,急忙迎上去,并对爸妈介绍道:“爸,妈,这是我的初中班主任程老师。”于晓光的爸妈赶紧一边给程老师让座,一边向程老师问好,“程老师,你好啊!快请坐。”随即,于晓光的妈妈给程德利老师递过一杯热水。“好,好,你们也都好!谢谢!不用忙。”程德利老师接过水杯坐下后非常客气地向于晓光的爸妈道谢。这时,于晓光从抽屉中拿出一盒“蓝金鹿”牌香烟,给程老师点上一支,然后也给爸爸点上了一支。

程德利老师的到来,让于晓光和爸妈既惊讶又激动,这是自从于晓光毕业到现在,家中来过的第一位贵客。接下来,程老师便把朱旺镇初级中学想招聘于晓光担任代课教师的事情详细地向于晓光和他的爸妈讲了一遍。于晓光的爸妈听到后,非常高兴。而于晓光则是怔怔地看着程德利老师,问道:“程老师,我非常感谢您给我提供这份好工作!可是,我担心如果我干的不好,会给您丢脸。”“哓光,依我看,你一定能行,在我来找你之前,我们校方已对你在初中时期和高中时期的在校学习情况以及表现情况做了分析研究,认为你是一个好的人选,所以,我认为你一定能够胜任代课教师这份工作。现在,咱们朱旺镇初级中学,学生多,课程负担重,教师人员少,这几年也从高中毕业生中招聘了几名代课教师。工资每个月一百元钱,晓光,你如果愿意干的话,我回去向校长汇报一下。”程德利老师说到这儿,亲切地看着于晓光。“我很愿意,程老师,太谢谢您了!以后如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还请您批评指教!”于晓光感激地应下这份光荣的代课教师的工作。

“好吧,晓光,你明天早上七点钟就到朱旺镇初级中学报到吧,校方准备让你担任初中一年级一班和二班的语文课程,我们明天学校见。”程德利老师又大致向于晓光交待了一些情况后,便起身与于晓光及他的爸妈告别了。于晓光一直送程老师到村头,他才回家。

其实,于晓光在朱旺镇初级中学念初三的时候,就和班主任程德利老师相处的非常好,于晓光特别尊重程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作风,而程老师也非常关心于晓光的学习和生活,师生二人可以说是情同父子一般。现在,程德利老师已经是朱旺镇初级中学的教导主任了。

第二天,于晓光早早地吃过早饭后,便骑着自行车向朱旺镇初级中学赶去,中途在一家小商店内买了一盒“双马”牌过滤嘴香烟,到达学校后,首先到校长办公室向校长徐玉英和副校长郭明杰问好,并给两位校长递上香烟,以表示对领导的尊敬之意。两位领导对于晓光的到来也表示了欢迎。不一会儿,程德利老师也来到了校长办公室,在三位校领导的短暂商议后,于晓光便跟着程德利主任来到了朱旺镇初级中学初一年级的基部办公室。进屋后,于晓光首先向办公室的几住老师问好,“孙老师好,贾老师好,郭老师好。”分别向各位老师表示了自己的敬意。主动和各位老师握手,各位老师也都向于晓光问好,在这几位老师中有以前教过于晓光的,也有没教过他的,但是,在于晓光的心里他们都是自己的老师。

随后,程德利主任给于晓光安排了一张办公桌,并把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辅导教材,备课本,钢笔等一些教学必备品递给了于晓光,“于晓光,恭喜你!今天又能够和你曾经的几位老师们并肩战斗在一起啦。这几位老师以前是你的老师,今后也仍然是你的老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向他们请教,现在你先熟悉一下课本教材,呆会儿初一年级三班的语文老师李忠和下班后,你向他请教一下。好吧,于晓光。”程德利主任对于晓光安排好后,又嘱咐了几句便走出了初中一年级的办公室。

从此,于晓光便正式成为了朱旺镇初级中学的一名代课教师。对于晓光来说,从学生时代进入到了教师行列,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社会对他的一种肯定,但是在这种肯定之下,更多的是人们对他的期望,这就要求他必须认真钻研功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教书育人这项光荣神圣的工作做好做实。“程老师,感谢您!我决不会辜负您和学校领导以及老师们对我的期望!我会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你们的!”于晓光暗暗地在心里立下誓言。

于晓光成为一名代课教师的消息,一时间,在整个西旺村,甚至在附近的几个村中都传播开了。“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这句话在时下的农村中,是庄稼人对年轻后生的一种赞美之词,同时也包含一种羡慕之意。于晓光每天早上骑着自行车上班,路过西旺村的大街小巷,临村路口时,都有许多人投来羡慕的目光。像于晓光这样的年轻人,能够从这般贫困的家庭中突然间成为了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此时还比较落后的农村中,绝对是一件令人瞪目惊奇的事情,让人既羡慕又嫉妒。就连西旺村的精于世道的村支部书记高冠杰也在大街上许多人面前,夸夸其谈地称赞于德明老汉的三儿子——于晓光是多么的有学问,多么的高素质。同时,他心里也有不甘心:自己的闺女高敏和于晓光一起高中毕业,为何他于晓光就干上了初中教师,而自己的闺女也只是个曲屯村的一名小学教师呢?档次差了一截。他心里有些嫉妒不甘心。加之以前,他和于晓光的大哥于晓忠由于大集体时期积累下了矛盾,高冠杰身为西旺村的村书记,他平时根本就没有瞧得起于晓光他们这一大家人。但是,直到有一天,星期六下午,于晓光和高敏在裙带河边,踏着脚下的积雪,望着远处白茫茫的一片,边走边谈,边说边笑,天气虽然寒冷,但他们俩此时的心里却暖暖的。当高冠杰看到这一幕时,平时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高冠杰却突然觉得于晓光这小子和自己的闺女倒是看似还蛮不错。当然,他对于晓光的这种感觉并不是那种招女婿的意思,因为在高冠杰的脑海中,他始终对于晓光的贫困家庭持否认态度。

是啊,同村同学同时代的两个年轻人,又都从事教师职业,自然而然会走的比较近,交往也会很默契。譬如说,平时如何备课?课堂上如何引导传授知识?如何处理好与其他老师以及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如何与学生之间建立师生感情?等等,交谈中于晓光和高敏便渐渐地互生好感,感情也随着二人的不断交往而一步步的加深。对高敏来说,她的家庭条件要比于晓光的家庭优越很多,但是,她与于晓光的交往,却把家庭的因素抛开,她看重的是于晓光身上的正直,坚韧,诚实的性格。然而对于晓光来说,他与高敏的交往,内心总有一种穷富之间的隔阂,他是出于同学同职业的一种近似同仕关系的交往。他心里总有一种家庭贫困的自卑感。而他这一点,高敏也很清楚,但是,在高敏的心里,她认为家庭的穷富并不能影响俩个好朋友的密切交往。

半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在这期间,于晓光已经系统地掌握了语文课程的许多要领,从每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到语法修辞,再到记叙文,散文的写作等各方面,他都准确详细地传授给学生们,特别是在写作文方面,于晓光还经常从其他的课外教材中摘抄一些优秀的作文,然后刻成版,亲自到印刷室复印成稿件,发给学生们。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于晓光还把他高中期间的一些写作技巧也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这里顺便提一下,于晓光在高中时期,全校作文大赛中,有多次多篇作文获过奖,譬如:《夏日的田野》,《二十一世纪》,《故乡的小河》,等等。)

由于于晓光经常复印卷稿,与镇政府机关单位的几名职员也有了一些接触。原因是朱旺镇政府驻地与初级中学仅一墙之隔,政府部门里边需要印个文件,宣传单之类的稿件时,便经常来学校这边复印,其中,于晓光就碰巧给他们复印过几次,所以,彼此之间就比较熟悉了。从而于晓光也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他的人脉关系。

俗话说,有付出就一定有收获。于晓光经过两个月的认真教学,春节前的年终考试,朱旺镇辖区内的三处初级中学中,初一班级共七个班,而于晓光所任教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一个班第二名,一个班第四名。成绩属于中上游,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其他老师的好评。

春节前几天,妹妹于红梅从青州一中放假回家了,她不仅为三哥当上了代课教师而高兴,而且更为于晓光的优秀成绩而敬佩。

伴随着各家各户响亮的鞭炮声,九零年春节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迎着新年冉冉升起的太阳向人们走来了。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