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大吴读书人最新章节(陈常久小说全文阅读)

《大吴读书人》第04章 赚钱机会?

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正所谓孤阴不长,独阳不生。恰到好处的阴阳调和,会有非常美妙的效果。不过,再美好的晚上,终究只是生活的调味品,一觉醒来,生活还是生活。

男人们吃过早饭已经开始日出而作的生活。临近秋收了,庄稼进入灌浆期,趁陈家老二没回来祭祖之前,把地浇完。当然在陈家有两个人是不干活的,一个是老爷子,一个是陈兴仁。老爷子年纪大了,只能做监工,还要处理村里的鸡毛蒜皮。陈兴仁则是温书备考。陈仁家是劳作的主力军。

男人耕作,女人也不闲着,也不敢闲着。屋子里,祖母秦氏带着三个儿媳妇缝个荷包啦,做个手帕啦,织布啦,总之不闲着就是了。这不第二天容光焕发的李氏,亮瞎了林氏和黄氏,尤其是林氏,简直是嫉妒极了,嘴里还咧咧着:不知羞耻。这也不知道是说李氏,还是说她自己。

大人有大人的事情,孩子有孩子的玩乐。

院子里,陈常安骑着一根棍子玩驾马的游戏,陈常久怎么看怎么觉得违和,脑子里呈现出来的都是哈利波特骑着扫把飞翔的场景,要不是害怕被人当成是妖魔附身,他真想让陈常安也搞个扫把装个巫师。小玉则在院子里撒着欢的赶鸡,至于3岁的陈常俊正在地上玩泥巴玩的不亦乐乎。

怎么才能入村学呢?靠自己父母,尤其是那个木讷的父亲,攒钱给自己上学,恐怕很难,可不上村学,像这辈子的便宜老爸一样种地做木工?那样的日子,还不如早死早投胎,说不定还能再来一次穿越,说不定可以穿越到一个富贵人家。可是,把希望寄托在这么飘渺的事情上实在不是陈常久的性格。靠自己,一直是陈常久的座右铭。可去哪里搞钱呢?这段时间,陈常久早已经把整个村子转了个底朝天,根本没有生财的可能。看来,只能把目光投向大山了。可怎么才能进山呢?

“狗剩,快去买五文钱的线!”祖母喊陈常久去跑腿。没等陈常久拒绝,祖母就把五文钱塞到了陈常久手里,还叮嘱“快去快回,做针线活等用”。

陈常久真想骂娘,不对,是骂祖母,不是,你大孙比我大,怎么不让他去。就五文钱的活计?又落不到一分一毫,说不定买的不好还要被说一通。

看着在那边驾马玩的疯疯癫癫的陈常安,陈常久计上心头,忙走过去:“大哥,祖母急着要买线,你去买一下吧!”

“不去,我骑马呢?”

“大哥,正因为你骑着马,才应该你去啊,这样才可以让村里的小伙伴看看你骑着马牛叉叉的样子啊!”

“二弟,你说得对啊,二牛、二虎他们前几天还瞧不起我呢,这下我得让他们瞧瞧!”说着陈常安接过陈常久递过的五文钱,屁颠屁颠的一拍屁股,驾着马绝尘而去。

虽然不用去跑腿买线,陈常久也不愿意待在家中,深怕祖母再跑出来指挥自己干这干那,嘱咐追着鸡跑的小玉看着一点陈常俊,就背着手出了家门,在村里漫无目的的闲晃起来。

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沉河边。沉河里正有渔船在打渔,看打渔人拉起的渔网。渔网里的鱼儿大小不一,渔人留下大的,放走小的。抓大放小,是渔人们坚守了几千年的“传统”,他们始终相信:那些被放过的小鱼终会长成大鱼供人继续捕捞。

沉河里的水产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河岸边的水草里是一群群的小鱼小虾在嬉戏。河流的对面就是村后那蔓延无际的大山里,葱葱郁郁,遥闻鸟鸣动物叫,感觉物产富饶的样子。望着那山,陈常久有一种直觉:那里面一定有自己需要的东西。只是,自己该想什么办法才能去到那里呢!

想着,走着,陈常久就来到了陈家的田间地头,父亲和三叔正在疏通沟渠。

看到陈常久,父亲远远的就喊道:“老大,你怎么跑这来了啊?是不是家里让你来的?”

父亲的喊声,惊醒了沉思的陈常久,看着劳累的父亲,陈常久好像看到了前世的父亲,前世的父亲也是这样为自己劳累赚钱,也正是感慨父亲的不易,陈常久才更加发奋读书,才考上了名校有了不一般的前途,可自己正准备让父亲母亲享享福过上日子就穿越到了这陌生的大吴朝,哎,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得知了自己的死讯会怎样的伤心和绝望。想着想着,陈常久不禁有些泪目,很是动情的说道:“爹,家里没事,我来帮忙哩。”

三叔很是羡慕的对父亲说道:“二哥,咱家狗剩小小年纪就知道孝顺你了,真心不错啊!”

父亲很是自豪的走过来,轻轻地拍了拍陈常久的脑袋:“老大,你能帮啥忙呀,真要是想帮忙,去你祖父那边帮守着几条鱼,回去好做个鱼汤。”

陈常久也就是一张嘴,真要他做啥,不仅仅是年龄的问题,其实还真做不了啥,毕竟前世他也是“饭来张口,衣来张手”。听到父亲说让自己看鱼,也是非常兴奋的去到祖父那边。

祖父也听到了陈常久父子的对话,对陈常久知道要来田里帮忙的行为非常赞赏,奖励给陈常久几个拳头大小的香瓜。陈常久啃着香瓜,守着旁边的一个新挖的小水坑的几条手掌大小的草鱼。

父亲不愧是种地的一把好手,一天下来,农活已经干完了。

傍晚吃饭的时候,祖父吩咐道:“老二、老三,明天你们两个进趟山,看看能不能搞点山珍野味让你们二伯一家尝尝,等他们去了南方,可能一辈子都吃不到了。”

说着说着,祖父又有些伤感了,丢了筷子就回屋去了。都说手足情深,能时常见面可能还感觉不到什么,真是等到天南海北,尤其是在古代这样交通极度不发达的时代,一次分别可能就是永别,也难怪老爷子想着想着就会难过。

祖母也随着祖父的脚步回屋劝导去了。

少了两个人分食,剩余的人都可以多吃好些,来到这个世界,陈常久第一次吃的肚子圆滚滚,就差一点就吃撑了,光鱼汤就喝了七八碗。

酒足饭饱。不,不对,是汤足肉饱,剩下的就是完成进山大计了!

回到东厢房,陈常久就开始缠着父亲要跟着进山,可把李氏急坏了,忙吓唬陈常久:“狗剩,你以为山里好玩?山里可有喜欢吃小娃娃的精怪哦!”

这要是平常小孩,听到说山里有吃人的精怪,还不吓得跟啥似的,可这招对陈常久压根就不好使,要说有老虎、野猪什么的陈常久还行,说精怪,就有点瞧不上陈常久二十年的学习生涯了。

不过,李氏的吓唬也让陈常久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在自己这个四口小家,真正做主的可不是自己的父亲陈仁家,而是自己的母亲李氏。

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啊,不,是知错就改,仍能解决问题。陈常久忙调转方向,屁颠屁颠的跑去抱着陈氏的大腿胡搅蛮缠一阵蹭:“娘,我就要去嘛,就要去嘛,山里才没有什么吃人的精怪呢?有好吃的果子,还有好吃的肥兔子和野鸡野鸭什么的。你就让我去吧……”

李氏一惊,大儿子又没有进过山,这是怎么知道山里的情况,看来是丈夫告诉大儿子的。李氏瞪了一眼陈仁家,心想等两个儿子睡了再来收拾你这个老家伙。

“明天不准去,你要是敢去,看我不把你的屁股打烂了!”精怪吓唬不起作用,李氏干脆就用打屁股来威胁陈常久。

比起赚钱上学的目标来说,挨个打算个屁啊,不过,陈常久到底是名校博士,知道不能硬顶,还得对老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抱着李氏的大腿一阵撒娇:“娘,娘,我要进山,进山找好吃的孝敬娘!”

为娘的想的总要把孩子多得多,山里是没有精怪,可也不安全啊,老虎、野猪也不少见,别看自己的丈夫强壮魁梧,可真要是遇到了老虎、野猪的,自保估计是没问题,可能不能护住自己的大儿子可就难说了,还是家里安全。

熊孩子,还是不能惯着。李氏一把抱住大儿子,按在自己的大腿上,拉了裤子露出屁股抄了鞋底就是“啪啪啪…..”一阵痛揍,揍得陈常久是嗷嗷叫。

可不管怎么打,陈常久就是一句话“啊,痛啊,娘啊,我要进山啊”。

都说疼在儿身,痛在娘心,看到自己下了死劲打,大儿子还是死扛着要进山,李氏的心也开始慢慢软了下来,只能答应了儿子的要求,不过叮嘱了许许多多。

解决不了儿子,等到儿子睡着了,夫妻俩躺在床上,李氏又是对丈夫一阵唠叨,逼迫着陈仁家签下了这样那样的不平等条约。没有办法的陈仁家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氏就早早地起了床,和黄氏一起为男人们进山做准备,不过李氏做的准备更多一些,毕竟她心爱的大儿子这一次也要跟着丈夫进山。

听到侄子也要跟着进山,三叔陈仁业忙向担心的二嫂李氏拍胸脯保证:“二嫂,你放心,有我和二哥看着,狗剩肯定会平安归来!”

三婶一向喜欢陈常久,也叮嘱丈夫多帮着看顾一些。

陈常久原以为村后的山会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说不定能在记忆里找寻到,毕竟这座山还是非常雄伟壮丽的。可是,父亲也好,三叔也罢,都说不清这座山究竟叫什么名字,只是按照村里老人的叫法,把这座山称为沉山。没错,就是沉河的沉,大概是为了对应村里的那条河吧,这样看来,倒是挺配的。是啊,山哪里有名字?名字不过是世人给的一个代号,可能大吴朝的人会把这座山叫做沉山,下一个皇朝的人可能就会把这座山叫做辰山。

不管山叫什么名字,上山的道路注定是崎岖的。灌木丛生的小路上,陈仁家、陈仁业两兄弟肩背大背篓,腰间别着一把砍柴刀,不仅可以逢山开路,还可以护身。跟在两人后面的是背着小箩筐的陈常久,小箩筐是陈仁家应陈常久的要求做的。本来兄弟俩是不同意让陈常久背着箩筐的,可陈常久不同意,因为他知道要想经常跟着父亲进山,就必须得让父亲和三叔不觉得自己是累赘。

古时候的山路,可不是21世纪经过人类高度文明成果开发的山路,崎岖颠簸难走,而且山林里七拐八绕,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猎人的话,迷路只是时间问题。当然,这也就是在沉山的外围,要是再深入一些,陈仁家别说带五六岁的儿子来了,就是他自己和三弟两个人进去都是小心翼翼的。沉山里,确实是有老虎的,听村里的老猎人说还不止一只。

三个人走的很慢,毕竟山林茂密,晨雾弥漫,远处还隐隐有野兽的吼叫传来,慢一点,谨慎一点总是好的。当然山林里除了危险,还有大自然的馈赠,树底腐叶间各种菌类茁壮生长,野果和不知名的花草也是一片一片的。

陈仁家兄弟俩带着陈常久一边走,一边仔细的查看周围的地面。突然,兄弟俩停了下来,跟在后面的陈常久差点刹不住脚步,撞到三叔的大腿上。

停住了脚步,陈常久这才看到父亲已经放下身后的箩筐,轻轻的放在一边草丛里,然后从里面拿出一些绳索,三叔也上前去配合。陈仁家一边下套,一边给儿子讲解:“老大,这种脚印是野兔的脚印,野兔不爱走弯路都是一条道走到黑,蹦蹦跳跳的,所以下套的时候要放的高一些,周围的花草什么的都不要破坏,要保持原来的样子,兔子胆很小,花草变了它就不敢走了。而且兔子蹦蹦跳跳走得快,不会注意我们下的套,只要跑到套子里,它就别想出来。”

父亲和三叔下套用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用木棍、树枝还有绳索做的。陈常久看到父亲他们在绳索上做了两个套,听父亲说:第一个套子是用来捉野兔的,兔子扎进这个套子,就会被紧紧勒住;第二个套子是个保护套,可以在挡住第一个套,留有最低限度的大小,保护兔子的性命。这个连环套缺一不可,第一个套子捉住兔子,第二个套子保证捉的是活兔子。

下了几个套子后,三个人绕开换了一条路,等下山的时候再来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收获开始丰富起来:野鸡两只,这是在野鸡窝外下套捉到的;两三斤重的大鲤鱼五条,记得前世陈常久也跟着朋友去钓过鱼,也是钓鲤鱼,开了不少饵料,钓了大半天就钓了一条,把陈常久气的把朋友大骂了一通,而在这山里,根本不要用钓的,随便抓抓都是十多条,不过只留下了大的,小的放生了;山菌、木耳摘了差不多十几斤。

中午,采摘了些野果,在山溪里又捉了三条稍微大些的鱼生火烤了吃,还有家里带来的干粮,父亲还砍来一大截竹子制作了竹筒鱼汤。就着干粮,吃着鲜美的鱼肉,配着奶白色鱼汤,还有餐后水果,这小日子过的,一点不下于21世纪的星级大酒店水平,那滋味真是美美的,唯一的遗憾是缺了一个小时美美的午觉。

不过陈常久没有计较什么,毕竟山里看着美好,其实时刻充满着危险,早一点离开,就多一分安全。吃过了饭,稍微休息了一下,三个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找。

好运气好像是在上午都被用光了,三个人找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找到什么好东西。倒是陈常久发现了在不远处的树下有一大片白色和金色的花,非常像后世特别常见的药草金银花,他忙跑过去。

陈仁家兄弟俩一看陈常久乱跑,顿时急了,忙跟过去。

陈常久跑到跟前,仔细辨认,这一片花长的像棍棒似的,上面粗下面细,有一点弯曲,花的表面是黄白色或绿白色,上面有一层绒毛,完全符合李时珍《本草纲目》对金银花的描述。金银花可以说是最容易制作的一味中药。

陈常久觉得要是能够把这些金银花采摘下来带回去根据自己记忆里的炮制方法制作出来再卖给药铺,说不定可以攒起一笔钱,供自己读书求学。

说干就干,陈常久开始了采摘金银花花蕾。至于为什么只采花蕾,那是因为使用花蕾制作出来的金银花才是最上等的。

等到陈仁家兄弟俩追过来的时候,陈常久正撅着屁股可着劲的采花呢。

看着儿子再采花,陈仁家大概觉得这是儿子要采回去拍拍自家媳妇的马屁,忙劝阻道:”儿子,够了,够了,采一点就好了,采多了你娘也不喜欢!”

啥?给我老娘采花?这和我有啥关系,要采也是你采啊!

看到侄儿不理睬他爹,还在欢实的采,陈仁业也笑了:“哈哈,狗剩,你也帮你三婶采点,好让三叔我回去也送点给她!”

陈常久听到三叔叫自己帮他给三婶采点,简直是无力吐槽:“爹,三叔,这花可不是送给我娘和三婶的,是拿去卖钱的!”

卖钱?陈仁家撇了撇嘴,自家的这个大小子是不是想钱想疯了,野花能卖个什么钱,漫山遍野的到处都是,没见村里哪个能靠这个卖钱的,只能耐下性子来:“老大,这花别说乡里人不会买,就是县城里也没人买,要买也是买梅花什么的。你这花,喂猪猪都不吃的,快别折腾了!”

喂猪猪都不吃?陈常久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算了,不和老爹扯犊子,还是多采一些吧。看着儿子继续撅着屁股采,陈仁家到底是个爱护儿子的老爹,只能无奈的跟着采,看到老爹跟着采,陈常久忙拿出一朵标准的上等金银花给老爹看:“老爹,要采这样的才有用。”

三叔因为没有儿子,一直对二哥家这个虎头虎脑的大小子很有好感,也帮着采摘起来。三人动手,摘起来自然很快,不一会儿,陈常久的小背篓就装满了,就连陈仁家的大背篓里空余的空间也装满了,只留着三叔大背篓里没装,陈仁家说是等着装野兔子呢!

时间不早了,该下山了。

三个人又回到了下套捉兔子的地方。没想到,运气仿佛又回来了,竟套中了五只肥兔子。这下,陈仁家和陈仁业兄弟俩高兴极了,这次的收获实在是太丰富了。

看着这么多肥美的兔子,陈仁业的眼神有些迷离,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想了好一会儿,才和二哥陈仁家说道:“二哥,这次咱们进山收获这么大,我想和你商量件事儿。”

“嗯,三弟,你说!”

“二哥,我想要一只野鸡,回去给我媳妇补补,”说着说着,三叔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二哥,你知道的,我和她还没有个儿子……”

这下,陈仁家犯了难,一向忠厚老实的他,可从来打过这样的主意。可陈常久却从这件事情上面看到了希望,他觉得父亲的无私奉献虽然能够维系大家庭久一点,但是对自己这个小家却是不公的,忙劝说道:“爹,三叔也不容易的,不就一只野鸡么?三叔拿一只回去,不还有一只,再说我们抓了五只兔子,也够亲戚们来吃的了!”

看到侄子也帮自己说话,陈仁业对侄子的好感不禁更强了,心里的希望也更大了一些,满怀期待的看着二哥。

看到三弟眼里期待更胜的光芒,在想着儿子的劝说,陈仁家的心顿时软化了许多,喃喃道:“可是,可是,三弟,你藏哪里呢?咱回去,大嫂一定会翻看检查的!”

看到父亲已经妥协,陈常久没有继续出主意,毕竟这是三叔的事情。好在陈仁业也是个有办法的人,他将野鸡杀好用树叶包好藏在了自己的腰间。说真的,野鸡又不是后世的家养鸡,能有多大,杀好了也就斤把肉,藏在壮实的三叔腰间还真的一点也看不出来。

一切准备妥当,三个人开始回家。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