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中医学习最新章节(医学考试小说全文阅读)

《中医学习》第4章 中外简答

1.辨脓的形质、色泽、气味。

答:脓的形质宜稠厚不宜稀薄,色泽宜明净不宜污浊。气味:脓液略带腥味者,其质必稠,多为顺证;脓液腥秽恶臭者,其质必薄,多为逆证,常为穿膜损骨之征。

2.简述疮疡的总病机。

答:各种致病因素侵入人体,引起局部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发生疮疡。

3.简述疮疡局部共有症状。

答:疮疡局部的红、肿、热、痛、痒、化脓和功能障碍。

4.简述疖的特点

答:突起根浅,肿势局限,范围多小于 3cm,色红、灼热、疼痛,易脓、易溃、易敛。

5.简述颜面部疔疮特点?

答: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钉丁,或痒或痛,全身热毒症状明显,病情变化迅速,易成走黄之变。

6.简述疖的预防与调护

答.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少食辛辣炙博及肥甘厚腻之品,保持大便通畅。应及时治疗消渴病等慢性疾病。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防止发生痱子,疖局部应避免搔抓,以防邪毒走散。

7.简述红丝疔的临床特点?

答:先有手足疔疮或皮肤破损,红肿热痛,继则患肢内侧皮肤出现红丝一条或数条,迅速向近心端方向走窜,近端舋核肿痛,浅表者鲜红如丝,深在者暗红肿痛,伴恶寒发热等症状,邪毒重者可内攻脏腑,发生走黄。

8.简述痈的临床特点?

答: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明显,结块范围多在 6~9cm,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易造成内陷。

9.简述有头疽的临床特点?

答:为好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厚韧之处,多见于中老年人,初起局部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红灼热肿胀疼痛,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之后,状如蜂窝,容易发生内陷。

10.简述丹毒的临床特点?

答:病起突然,局部皮肤忽然变赤,色如丹涂脂染,焮热肿胀,边界清楚,迅速扩大,一般不化脓,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数日内可逐渐痊愈,但容易复发。

11.简述走黄的临床特点?

答:疮顶忽然凹陷,色黑无脓,肿势迅速扩散,伴见高热烦躁,胸闷头痛,神昏谵语等全身症状。

12.简述走黄的发病机制?

答:生疔之后,早期失治,未能控制毒势;或挤压碰伤,过早切开,毒邪扩散;或误食辛热及酒肉鱼腥等发物,或艾灸疮头,更增火毒,均可促使疔毒发散,入营入血,内攻脏腑而成。

13.简述瘰疬的临床特点?

答:多见于体弱儿童或女青年,好发于颈部及耳后,病程进展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不痛不红,缓缓增大,融合成串,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样物,此愈彼溃,经久难敛,易成窦道,愈后形成凹陷性疤痕。

14.简述乳痈的主要病因病机?

答: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其中乳汁郁积是最常见的病因。

15.简述乳痈初期临床表现及治疗?

答:初期临床表现:患侧乳房肿胀疼痛,乳汁排泄不畅;伴有发热、恶寒、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辨证为气滞热壅,治法:疏肝清胃,通乳消肿。方药:瓜蒌牛蒡汤加减。外治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醋调敷,或用金黄膏或玉露膏敷贴;或用鲜野菊花、鲜蒲公英、鲜地丁,仙人掌(去刺)等洗净捣烂外敷;或用 50%芒硝溶液湿敷。

16.简述乳癖的临床特点。

答:乳房出现疼痛性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肿痛减轻,且与情志变化有关。

17.简述乳癖与乳核鉴别。

答:乳核:好发于 20~25 岁女性。肿块多发生于一侧乳房,形似丸卵,表面坚实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可推移。病程进展缓慢。

乳癖:好发于 25~50 岁女性。月经期乳房疼痛、胀大。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片块状肿块,边界不清,质地柔韧,常为双侧性。肿块和皮肤无粘连。

18.简述乳岩的特点。

答:乳房部出现无痛、无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凹如泛莲。

19.简述头癣的外治疗。

答:头癣治疗程序为:剪发→洗头→搽药→消毒。剪发:每周剪发 1 次(不用刀剃,以免感染扩散),剪至发根部为宜。洗头:每日选用温肥皂水,或大皂角水,或 10%明矾水洗头。搽药:可用 5%~10%硫磺软膏或联苯苄唑软膏(抗真菌且无刺激均可),每日早晚各搽 1 次,连续 2 个月。消毒:对患者的生活用品应每周煮沸或用其他灭菌方法消毒 1次。

20.以硫礦软膏为例,简述疥疮的治疗。

答:目前临床上常用 5%~20%的硫磺软膏,小儿用 5%~10%浓度,成人用 10%~15%浓度。方法①沐浴:②搽药:先搽好发部位,再搽全身,每天早、晚各 1 次,连续 3 天,第四天洗澡。一般治疗 1 周后:③更衣:更换衣服、床上用品和生活用品:④消毒:更换的衣物必须煮沸消毒或在阳光下充分暴晒后再使用。停药后观察 1 周左右,如无新的皮损出现,即为痊愈。

21.简述疥疮的诊断要点。

答:有接触时,好发于皮肤细嫩、皱褶部位。主要为红色丘疹、丘疱疹、小水疱、隧道、结节。结节常见于阴茎、阴囊、大阴唇、少腹等处。夜间奇痒,遇热加重。在显微镜下,可在皮损检材中发现疥虫或虫卵。

22.简述湿疮的特点。

答: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和易转化为慢性。

23.简述急性湿疮的治疗。

答:急性湿疮辨证多属于湿热浸淫证,内治法:清热利湿止痒。内服方: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红斑、丘疹、水疱、无渗出或渗出少,外用炉甘石洗剂、青黛散。若水疱糜烂、渗出较多者,可用马齿苋、黄连、黄柏、龙胆草等,煎水湿敷。

24.简述接触性皮炎的特点。

答:有明显的接触史及有一定的潜伏期,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及渗液,自觉瘙痒等。病程自限性,除去病因后可自行痊愈。

25.简述急性湿疮与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答:急性湿疮:无明显的接触史。皮损呈多形性,对称性分布,部位不定,边界欠清,病程较长,易转变为慢性。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以红斑、潮红、肿胀、水疱为主,皮损形态与接触物形态相似,边界清楚,去除病因后很快痊愈,不复发。

26.简述慢性湿疮与牛皮癣的鉴别。

答:慢性湿疮多有皮肤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急性湿疮的发病过程,皮损也可苔藓化,但仍有丘疹、小水疱、点状糜烂、流滋等,边界欠清,病变多在四肢屈侧。牛皮癣本病皮损好发于颈项、四肢伸侧、尾骶部。初为多角形扁平丘疹,后融合成片,典型损害为苔藓样变,皮损边界清楚,无糜烂渗出史。

27.简述湿疮的预防与调护。

答:①寻找传染源,消除致病因素。②合理饮食,忌食辛辣、鸡鸭、牛羊肉、鱼腥海鲜等食物。③保护创面,避免搔抓,避免热水烫洗。

28.简述药毒的基本特点。

答;①发病前有用药史。②有一定的潜伏期,第一次发病多在用药后 5~20 天内,重复用药常在 24 小时内发生,短者甚至在用药后瞬间或数分钟内发生。③发病突然,自觉灼热瘙痒,重者伴有发热,倦息,全身不适,纳差,大便干,小便黄养等全身症状。④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红,分布为全身性、对称性,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

29.简述牛皮癣的特点。

答:皮肤苔藓样变,阵发性瘙痒。

30.简述神经性皮炎的预防与调护。

答:①忌食烟、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播抓及热水烫洗。②衣被柔软,避免刺激皮肤。③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心烦急躁。

31.简述粉刺的预防与调护。

答:①经常用温水、硫磺皂洗面:油性皮肤原则上不使用化妆品.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油膩、甘甜之品,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③患者忌挤压及搔抓粉刺,以免炎症扩散,遗留凹陷性疤痕。

32.简述寻常型白疤的基本皮损特征。

答:皮损皮肤红斑上覆盖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鱗屑,边界清楚,刮除鳞屑则露出有光泽的半透明的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出现点状出血。多层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银屑病的特征性表现。

33.面游风的特点,相当于西医的什么病?

答:特点是头发、皮肤油腻,瘙痒,迭起白屑,脱去又生。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脂溢性皮炎。

34.油风的特点,相当于西医的什么病?

答:以突然脱发、局部皮肤变薄、毛囊萎缩、无自觉症状为临床特征。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斑秃。

35.简述尖锐湿疣临床特点。

答:以外生殖器及肛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出现淡红色或污秽色的菜花状或乳头状赘生物为特点

36.简述瘾疹的临床特点。

答: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37.简述浅二度烧伤表现。

答: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有薄壁大水疱内含淡黄色澄清液体,如剥脱水疱壁,可见创面红润、潮湿,疼痛剧烈。如不发生感染,1~2 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多数有色素沉着。

38.内痔是如何分期的?

答:Ⅰ期:无痛性便血,便是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无痔核脱出。

Ⅱ期:有便血:排便时痔核脱出肛外,便后自行还纳。

Ⅲ期:偶有便血,排便,用力、咳嗽、行走和下蹲等都可能脱出,脱出后不能自然复位,需用手推回或平卧后始能复位。

39.内痔外治方法有哪些?

答:①熏洗法:此法适用于痔核发炎、水肿或糜烂、溃疡,或脱出嵌顿,肿痛不收,或伴肛门瘙痒、湿疹等。常用五倍子汤、苦参汤等,痒甚加花椒。②外敷法:适用于肉痔发炎、出血、肿痛或初期内痔。如消痔散、五倍子散等。③塞药法:适应证同外敷法。如九华痔疮栓、肛泰栓等。④枯痔法:适用于Ⅱ、Ⅲ期内痔和混合痔的内痔部分。以药物如枯痔散、灰皂散敷于Ⅱ、Ⅲ期能脱出肛外的内痔痔核的表面。

40.简述内痔注射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答:适应症: I、Ⅱ、Ⅲ期内痔,内痔兼有贫血者,混合痔的内痔部分。

禁忌症:外痔、内痔伴肛门周围急、慢性炎症或腹泻;内痔伴有严重肺结核、高血压及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因腹腔肿瘤引起的内痔和临产期孕妇。

41.简述内痔贯穿结扎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答:适应证:Ⅱ、Ⅲ期内痔,对纤维型内痔更为适宜。禁忌症: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或湿疮者;内痔伴有痢疾或腹泻患者,因腹腔肿瘤引起的内痔;内痔伴有严重肺结核、高血压及肝脏、肾脏疾患或血液病患者;临产期孕妇。

42.简述肛裂临床特征。

答:肛门周期性疼痛、出血、便秘。

43.肛裂周期性疼痛是什么?

答:排便时立刻感觉肛门内灼痛或刀割样疼痛,称为便痛;持续数分钟至 10 分钟后疼痛停止或减轻,这个时期称为疼痛间歇期;然后因肛门括约肌痉挛收缩,病人又感觉剧烈疼痛,这期间的疼痛常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当括约肌因痉挛而疲乏时疼痛才逐渐停止。临床上通常把这种疼痛称为周期性疼痛。

44.简述脱肛黏膜下注射法适应症及禁忌症。

答:适应症:一、二度直肠脱垂,以一度直肠脱垂效果最好。禁忌症:直肠炎、腹泻、肛周炎及持续性腹压增加疾病者。

45.简述脱肛直肠周围注射法适应症及禁忌症。

答:适应症:二、三度直肠脱垂。禁忌症:肠炎、腹泻、肛门周围急性炎症。

46、简述脱肛与内痔脱垂的鉴别。

内痔:痔核分颗脱出,呈深红色,有较长时间便血史,中年人多见。

脱肛:呈环状、不分颗、表面光滑,呈淡红色,一般不出血,多见儿童或老人。

47.简述锁肛痔的临床特点。

答:临床特点是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直肠肛管肿块。

48.简述脱疽的临床特点。

答:临床特点是多发于四肢,以下肢末端多见,初起患肢末端发凉、怕冷,苍白、麻木,伴有间歇性跛行,继则疼痛剧烈,甚至患指(趾)变黑坏死。

49.简述脱疽缺血期的表现及治疗。

答:缺血期表现下肢患部发凉、怕冷、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日久患肢可出现皮肤干燥,皮色变灰,皮温较健侧降低,肌肉萎缩,皮肤指压可见充盈缓慢,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辨证属于寒湿阻络证,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方药:阳和汤加减。外用冲和膏。

50.简述肠痈的特点。

答: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可伴发热、恶心、呕吐。

52.简述脱疽的主要病机。

答:以脾肾亏虚为本,外感寒湿及外伤为标,气血凝滞、经脉阻塞为病机之关键。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