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必归令李观鱼桃兮然小说免费阅读

必归令

作者:卧龙长苏

字数:182727字

2025-11-09 连载

简介

《必归令》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李观鱼桃兮然的故事,看点十足。《必归令》这本连载历史古代小说已经写了182727字,喜欢看历史古代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必归令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张怀远的“安邦三策”,便如三块自九天坠落的陨石,轰然砸入了帝国中枢那片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深水之中。

激起的岂止是涟漪,那是足以撼动根基的滔天巨浪,以长安城为圆心,裹挟着关于一座东海孤岛命运的呐喊与暗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向着四边八极奔涌扩散。朱门绣户,雕梁画栋,依旧掩盖不住那自市井街巷、朝堂角落弥漫开来的,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

“舆论正名”之策,落在了桃兮然单薄的肩头。这位昔日桃源岛上不谙世事的仙子,如今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忧愤与坚毅。她将自己反锁在张府僻静的西厢房内,窗外竹影摇曳,仿佛父亲桃云逸孤傲的身影。案头,是父亲那封以血为墨、字字泣血的绝笔书信;耳畔,是郑小鱼那夹杂着海风咸腥与无尽悲苦的哭诉;心头,是家园沦陷、亲人离散的切肤之痛。

她废寝忘食,纤纤玉指紧握着的狼毫,仿佛重若千钧。泪水时而模糊了视线,她便用力眨去,任由其在宣纸上晕开小小的湿痕,与墨迹交融。她将那份惨痛、那份不甘、那份对故土的眷恋,融汇于笔端,化作一篇篇证据确凿、言辞恳切、字字带血、句句含泪的雄文。这些文章,不仅是控诉厉沧海暴行、揭露玄冥宗野心的檄文,更是对遥远故土最深情的呼唤。

张怀远掌控的那些隐秘渠道,此刻全力开动。一篇篇文章被精心抄录,化作无数份带着墨香的抄本,如同被赋予了生命的蒲公英种子,借着长安城初春那尚带寒意的风,悄无声息地飘向这座百万人口巨城的每一个角落。

它们出现在国子监那些饱学儒生的案头。起初是惊疑,待细细读来,便是难以抑制的哗然与愤慨。“岂有此理!东海亦有唐土,同胞竟遭此荼毒!”“厉沧海,狼子野心!玄冥宗,欺我太甚!”朗朗读书声里,掺杂了拍案而起的怒斥,圣贤道理遭遇血淋淋的现实,激荡起年轻士子心中的热血与义愤。

它们出现在东市西市茶楼酒肆的说书人手中。那些嗅觉敏锐的艺人,立刻将这些文字改编成跌宕起伏的段子。惊堂木一拍,便是“话说东海有一桃源岛,岛上居民皆是我大唐遗脉,安居乐业,恍若世外仙境。奈何恶邻玄冥,贼首厉沧海,觊觎宝岛,率虎狼之师,悍然入侵……”市井百姓围坐聆听,听到岛民奋勇抵抗却惨遭屠戮时,无不扼腕叹息,听到厉贼凶残,更是咬牙切齿。朴素的家国情怀与侠义心肠,在这些故事中被悄然点燃。

更有那精通音律之人,将其谱成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歌谣。“东海有桃源,唐人受苦辛,厉贼如豺狼,玄冥是恶邻,何时王师到,救我同胞归……”街头巷尾,总角孩童拍手传唱,那稚嫩的嗓音,吟唱着沉重的悲剧,却比任何高头讲章都更具穿透力。舆论的力量,便在这无声处悄然汇聚,由涓涓细流而成小溪,由小溪而成江河,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刷着某些势力竭力维持的“平静”假象。

“经济援岛”之策,则在程不惑那看似永远睡不醒的迷糊外表下,紧锣密鼓地展开。这位被李观鱼私下吐槽为“路痴”的护卫,一旦涉足他真正擅长的领域——那些隐藏在光鲜秩序下的灰色脉络与金钱往来,立刻像换了个人。那双总是半眯着、似乎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致的小眼睛,骤然迸发出猎鹰般精准锐利的光芒。

他凭借多年混迹三教九流磨砺出的、近乎本能的敏锐嗅觉,以及那张庞大到令人咋舌的、遍布长安各个角落的人脉网络,很快便与几位背景深厚、且对张怀远抱负抱有同情或是看到其中巨大利益的豪商接上了头。为首者,正是以“点石成金”著称、生意遍布大江南北的金不换。

密室内,灯火昏黄。金不换抚着肥硕下巴上的短须,小眼睛里精光闪烁:“程爷,张大人所托,风险不小啊。玄冥宗的触角,可也伸到了这东南沿海,官府那边,盯着东海贸易这块肥肉的,也不止一家。”

程不惑嘿嘿一笑,毫无正形地瘫在椅子里,手里把玩着一枚古旧铜钱:“金老板是明白人。风险大,利也大。更何况,这可是积德的买卖。路线、打点、伪装,俺老程来安排,保证您的货,神不知鬼不觉,送到该去的地方。至于官府和玄冥宗的狗腿子……”他手指一弹,铜钱滴溜溜在桌上旋转,“俺们就陪他们玩玩捉迷藏。”

于是,一场无声的物资大调动开始了。粮食、药材、布匹、乃至一些打造简易兵刃所需的铁料,被化整为零,巧妙地分装、伪装成寻常商货。有的混入漕运的粮船,有的加入前往岭南的商队,有的甚至借道西域胡商的驼队,再辗转南下。程不惑如同一个最高明的弈者,在纵横交错的商路棋盘上,看似随意地布下棋子,实则每一步都暗藏玄机,总能“恰好”避开官府税卡的严查,“恰好”绕开玄冥宗眼线的盯梢。他那种将事情办得“歪打正着”、“恰到好处”的独特天赋,在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批批救命的物资,便在这位“迷糊”高手的运作下,如同涓涓细流,悄无声息地汇向东南沿海几个隐秘的接应点,只待风起,便可扬帆出海,驰援孤岛。

而李观鱼,则进入了自离开桃源岛后,最为纯粹、也最为艰苦的修行状态。武林大会的消息已如同插上了翅膀,正式传遍江湖,天下群雄闻风而动,无数或炽热、或贪婪、或审慎的目光,皆投向了那座千年古刹,嵩山少林。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张世伯“安邦三策”中,最为关键也最为艰难的“军事准备”一环,其突破口,完全系于自己能否在那龙潭虎穴般的大会上脱颖而出,夺魁扬名!这已非个人荣辱之争,而是背负着整个桃源岛的未来命运!

他将全部身心,毫无保留地沉浸于《归源心经》的玄奥世界之中。张府后园有一处僻静角落,怪石嶙峋,竹林掩映,成了他专属的练功场。白日里,程不惑是他最好的陪练。程不惑的“醉梦刀法”看似颠三倒四、毫无章法,犹如醉汉狂舞,实则暗合天道自然,于混沌中蕴藏至理,诡奇百出,防不胜防。这给李观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提供了绝佳的磨刀石。

刀光剑影间,李观鱼一次次被那看似荒诞不经的刀招逼入绝境,汗透衣背,身上添了无数青紫。然而,正是在这极限的压迫下,他对“浩然正气”的领悟愈发深刻。内力不再仅仅是丹田中一股温热的气流,而是如同活物,随念而动,运转于四肢百骸,愈发圆融自如,意到气到。那“破妄眼”的洞察力也随之水涨船高,程不惑刀法中那些虚实变幻的轨迹,在他眼中渐渐变得清晰可辨,虽仍难以完全捕捉,却已能窥见几分真容。

夜晚,万籁俱寂,他则摒弃杂念,于灯下或是在脑海中,反复揣摩桃云逸刻在石壁上的那些精妙招式图谱。结合白日与程不惑交手的感悟,那些原本略显呆板的图谱仿佛活了过来,一招一式,都有了无穷的变化。他不再拘泥于原样,而是尝试着拆解、重组,甚至融入自身对“浩然正气”的理解,推陈出新。有时灵光一现,悟出一式妙招,便能让他欣喜良久;有时苦思不得,便静坐调息,于寂然中体悟心法真谛。

然而,张怀远深知,闭门造车,终难成大器。温室中养不出经得起风霜的劲松,欲在群雄并起、龙蛇混杂的武林大会上夺魁,仅靠自家苦练远远不够,更需要真刀真枪的实战磨砺,以及对江湖各派武学、行事风格的深入了解。这一日,他将李观鱼唤至书房。

书房内檀香袅袅,张怀远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庭院中渐次绽放的新芽,神色凝重。“观鱼,”他转过身,目光如炬,直视李观鱼,“这些时日,你勤修不辍,武功修为,已算登堂入室,内力之纯,放眼年轻一辈,亦属佼佼者。”

他话锋一转,语气沉肃:“然,江湖风波之恶,远非后园演武可比。人心之险,更胜于刀剑拳脚。武林大会,不仅是武功高下的较量,更是智慧、气度、眼界乃至人脉的比拼。是时候让你真正踏入这江湖,去见识一下天下英雄的成色了。”

说着,他取出一份墨迹犹新的名单,递给李观鱼。“这几日,因武林大会之故,长安城内已汇聚了不少来自天南地北的江湖人士。鱼龙混杂,良莠不齐。这份名单上所列,或可结交,或需留意,你需心中有数。你随不识出去走走,多看,多听,少言。遇事需冷静,自有不识从旁照应。”

李观鱼双手接过名单,凝神细看。上面罗列着一些名号和人名,后面附有张怀远简洁却一针见血的注评:“崆峒派长老吴惊岳,‘七伤拳’刚猛无俦,性如烈火,慎言”、“点苍派新秀柳随风,‘回风舞柳剑’轻灵多变,心机深沉,需防”、“丐帮副帮主鲁镇恶,为人仗义,嫉恶如仇,可引为奥援”、“江南霹雳堂雷家,火器霸道,不喜虚言,勿扰”……林林总总,不下十余个名号。李观鱼心中一暖,明白这是张世伯在为他铺路,让他提前熟悉这复杂无比的江湖环境,心中默记,不敢或忘。

于是,李观鱼便在那位永远看似迷迷糊糊的程不惑陪同下,开始小心翼翼地接触、窥探长安城光怪陆离的江湖圈子。程不惑果然不负“活地图”兼“包打听”之名,带着他出入一些三教九流汇聚、消息灵通的酒楼、客栈,甚至是一些规模不小的赌坊。程不惑依旧保持着那副嘻嘻哈哈、插科打诨的模样,仿佛对什么都漫不经心。

然而,奇妙的是,他总能“恰好”挤到那些高谈阔论的江湖汉子旁边的座位,“不小心”听到关于某派秘闻或是某人武功特点的关键消息;又能“迷迷糊糊”地走错路,撞见名单上标注的某位重要人物,并借着道歉或是闲聊,看似无意地将李观鱼引见给一些性情豪爽、值得结交的侠士。整个过程浑然天成,毫无斧凿痕迹,让李观鱼暗自佩服不已。

李观鱼则谨记“多看多听少言”的告诫,多数时间沉默寡言,如同一个影子,静静观察着这一切。他见识了崆峒派弟子拳风的刚猛暴烈,见识了点苍派剑法的轻灵飘逸,也感受到了丐帮弟子的豪迈不羁。同时,他也敏锐地察觉到,江湖中人对“桃源岛”一事的关注度,正在悄然升高。桃兮然的那些文章显然起到了作用,不少秉持侠义心肠的江湖客,对厉沧海和玄冥宗的暴行义愤填膺,对桃源岛民的遭遇深表同情,言谈间多有“若有机会,当助一臂之力”的慨叹。

当然,江湖之大,人心各异。亦有那等不屑一顾者,认为东海之事与己无关,或是讥讽“归心会”不自量力。更有一些对李观鱼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与“东海孤岛”关系密切的陌生少年,抱有审视、疑虑,乃至毫不掩饰的轻视。

这一日午后,城南最为热闹的“醉仙楼”二楼雅座(实则是用屏风简单隔开),人声鼎沸,酒气氤氲。李观鱼与程不惑临窗而坐,桌上摆着几样小菜,一壶浊酒。程不惑正口沫横飞地讲着不知从哪听来的江湖趣闻,李观鱼则默默听着,目光偶尔扫过楼下熙攘的街市。

邻桌是几个身着统一青色劲装、腰佩弯刀的年轻汉子,看打扮应是来自北方“朔风帮”的弟子。几人显然已喝得面红耳赤,酒酣耳热之际,声音不免大了几分。恰好旁桌有几位文人模样的食客,正在低声议论近日流传的桃源岛文章,言语间对岛民遭遇颇为同情。

一个朔风帮弟子闻言,嗤笑一声,故意提高了嗓门:“嘿!哥几个听见没?又是什么狗屁桃源岛!听都没听过的东海蛮荒之地,连个像样的名号都没有,也敢厚着脸皮说是我大唐疆土?怕不是哪个犄角旮旯里冒出来的野人部落,想沾咱们天朝上国的光吧!”

另一人立刻接口,满脸不屑:“就是!还什么‘归心会’?听着就不吉利,我看是‘归西会’还差不多!那厉沧海听着就是个狠角色,玄冥宗更是雄霸海上多年,收拾一帮化外岛民,那还不是手到擒来,跟碾死几只蚂蚁似的?”

第三个弟子更是将目光投向了李观鱼这边,带着几分酒意和挑衅:“我还听说,有个叫什么李观鱼的小子,跟那岛上的小娘们牵扯不清,想借着这事在武林大会上出风头?哼,真是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中原武林,藏龙卧虎,也是他一个来历不明的野小子能觊觎的?怕是连给咱们大哥提鞋都不配!”

污言秽语,不堪入耳。程不惑闻言,小眼睛一瞪,脸上那惯有的迷糊神色瞬间褪去,闪过一丝厉色,放在桌下的手微微握紧,就要拍案而起。却被李观鱼在桌下用眼神牢牢制止。李观鱼面色如古井无波,仿佛对方议论的与自己毫无干系,只是自顾自提起酒壶,将杯中残酒斟满,动作舒缓,不见丝毫火气。他牢记张世伯的叮嘱,些许口舌之快,徒惹麻烦,毫无意义,隐忍方是上策。

然而,那几人见李观鱼这边毫无反应,只道是对方怯懦怕事,气焰更加嚣张。最初开口那弟子,借着酒劲,摇摇晃晃地站起身,径直朝着李观鱼这桌走来,脸上带着轻蔑的狞笑,伸出蒲扇般的大手,就欲重重拍向李观鱼的肩膀:“喂!那边那个小白脸!说你呢!耳朵聋了还是哑巴了?听说你跟那桃源岛的小娘们走得挺近?模样长得咋样?定然有几分野趣吧?来,给哥几个仔细说道说道……”

话音未落,他的手已堪堪触及李观鱼的肩头。就在这一刹那,李观鱼头也未回,目光依旧落在手中的酒杯上,仿佛只是无意间,端着酒杯的手极其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一股精纯醇和、却蕴含着不容抗拒力量的内家真气,已如同水银泻地,自肩头穴位悄然透出。

那朔风帮弟子只觉得自己的手掌仿佛不是拍在血肉之躯上,而是撞上了一堵无形无质、却又坚韧无比的气墙之上!一股沛然莫之能御的力量反震而来,他整条手臂瞬间酸麻剧痛,“啊呀”一声怪叫,庞大的身躯被震得连连倒退,下盘虚浮,“哐当”一声巨响,撞翻了身后一张摆满酒菜的桌子,杯盘碗盏碎了一地,汤汁酒液溅了他满头满身,狼狈不堪,如同滚地葫芦。

满堂皆惊!

原本喧闹的酒楼二层,瞬间陷入一片死寂。所有食客,无论是江湖豪客还是寻常百姓,都愕然望来。大多数人根本没能看清发生了什么,只见到那朔风帮弟子气势汹汹上前,然后便莫名其妙地倒飞出去,摔得如此凄惨。

那几个朔风帮弟子又惊又怒,惊的是对方手段诡异莫测,怒的是在同道面前折了面子。“锵啷啷”数声,几人几乎同时拔出腰间弯刀,寒光闪烁,杀气腾腾地将李观鱼这桌围住。“好小子!竟敢使妖法伤人!”

程不惑此时早已换上了一副惊慌失措的表情,肥胖的身体灵活地一窜,已然笑嘻嘻地挡在了双方中间,连连作揖打拱:“哎呀呀!诸位爷!诸位好汉!误会,天大的误会!肯定是喝多了,脚下打滑,不小心摔了!没事没事,碎了的碗碟,洒了的酒菜,都算在俺老程账上!不打不相识,大家都是江湖上混饭吃的朋友,以和为贵,以和为贵嘛!”

他嘴里说着和稀泥的话,脚下却不着痕迹地向前挪了半步,看似笨拙,一只脚却精准无比地踩住了那为首弟子欲要挥刀的手腕。程不惑那肥胖身躯的重量加上巧妙的暗劲,痛得那弟子额头冷汗直冒,龇牙咧嘴,偏偏手腕如同被铁箍箍住,任凭如何运气挣扎,竟是动弹不得分毫,到嘴边的喝骂也变成了痛苦的闷哼。

一场眼看就要爆发的流血冲突,就在程不惑这插科打诨、连消带打之下,被强行按了下去。朔风帮几人见程不惑露了这一手,心知对方绝非易与之辈,又见周围食客指指点点,己方实在不占理,只得撂下几句狠话,扶起同伴,灰溜溜地下楼而去。

风波虽暂息,但李观鱼那深不可测的、甚至未曾回头便震飞对手的惊鸿一瞥,却让在场所有有心人,包括几位一直冷眼旁观的其他门派高手,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消息如同长了腿,迅速在长安城的江湖圈子里传开:“那个与桃源岛有关的少年李观鱼,年纪虽轻,一身内力却已臻化境,不可小觑!”

对于这些虚名浮议,李观鱼并未放在心上。醉仙楼的小小插曲,更像是一面镜子,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江湖的复杂与人心的叵测。肩上的责任愈发沉重,目标的遥远与艰难也愈发真切。他回到张府,更加忘我地投入修炼之中。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真正的考验,不在长安的酒楼,而在嵩山少林,在那天下英雄瞩目的擂台之上!

星火已燃,借助舆论的东风,借助金帛的助力,正悄然蔓延。但这星星之火,能否成燎原之势,焚尽一切阻碍?关键便在于,他在那龙争虎斗、万众瞩目之下,能否亮剑惊鸿,以绝对的实力和气魄,折服群雄,气吞万里如虎!

江湖风云,已因东海孤岛的命运而悄然涌动,暗流奔腾。而少年,正敛去锋芒,沉淀心气,踏着这初起的风云,一步一个脚印,迈向那属于他的,注定波澜壮阔的时代。前路漫漫,道阻且长,唯剑与心,不可辜负。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