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是王毅叶令倩的都市类型小说《斩星辰》安利给大家阅读,这本书的作者清橙是网文大神哦。简介:华成市的西南方向有着一块著名的的自然保护区,7年前也被评为华夏五星级保护区。该保护区名叫叶华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其面积大小在华夏所有自然保护区中排名第二,绿植覆盖面积排名第一。初入叶…
《斩星辰》第9章 整个天文学界的震惊
华成市的西南方向有着一块著名的的自然保护区,7年前也被评为华夏五星级保护区。
该保护区名叫叶华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
其面积大小在华夏所有自然保护区中排名第二,绿植覆盖面积排名第一。
初入叶华自然保护区,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常年被绿植覆盖的连绵山脉。
天上自由飞翔的禽兽,地上正在湖边悠闲饮水的动物……凡此种种,加上叶华保护区上空基本全年晴朗的天气,让人心里有着如同当年陶渊明归隐田园时的宁静。
在叶华的缓冲区内,有着一座全区海拔最高的山脉,足足有2053米。
该山脉有些奇特,因为其明显与周围的山不同,原本应该陡峭的山峰被外力磨平。
如此,形成了一个面积颇为可观的平顶。
平顶上,矗立着一个绿色建筑物,该建筑物的外形与普通建筑物体完全不同。
如果非要以某个事物来形容它的话,或许把它比喻成一棵大树比较合理些。
建筑主体是一个圆台形建筑物,建筑物的直径从下到上依次减小,好似树干。
树干的不同高度还伸出一条条体积颇为可观的空中走廊,走廊每经过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实验室或者功能区建筑物。
实验室或功能区建筑物的面积大小不一,从最小的10平方米到最大的90平方米不等。
圆台建筑物的最高处形成了一个凹坑,放置了一个直径200米的射电望远镜。
在某些地方还可以观察到达因风向风速计、辐射测量仪器、空盒气压表等天气观察设备。
这就是星象国际中心,如今全世界最大的天文和气象观测中心!
设计这座建筑的设计师们明显有着杰出的想法和智慧,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掌握得很有分寸。
整个建筑的外表绿色图层除了体现自然的理念之外,它还是如今国际最先进的光电转化材料。
如此大面积的涂层,每天所产生的电能足以用于百分之90的日常电能消耗。
该“大树”的实验室或者功能区建筑物从海拔低处至高处依次从1开始编号。
如果同一个海拔有着多个实验室或者功能区建筑物,则至北方向的实验室或者功能区建筑物的编号为该海拔最低,然后建筑物以逆时针方向,编号顺次增大。
依次类推,标号每个实验室或者功能区建筑物。
在“大树”上,一个方向朝北,面积足有500平方米的椭圆形球体建筑物显得格外瞩目。
该椭圆形建筑物朝东的那一面有三分之一的面积所用材料都是钢化玻璃,增加了室内的采光量和提高室内人员对外界的观察视野。
建筑物顶部有着一个巨大的烫金数字,206。
该数字有着属于它自己的特殊意义,取自冥王星被踢出行星行列年限的三个不重复数字。
这是星象国际中心的控制和会议中心,同时有着一个专门的轮值首席的休息区。
凌晨一点,整个星象国际中心被笼罩在银色的月光中。
按以往来说,此时除了部分值班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之外,其它的实验室或者功能区建筑物应该早就熄灯了。
不过此时,整个“大树”的四分之三的实验室都亮着灯!
漆黑的夜中,这些实验室犹如悬浮在空中的孔明灯,绚烂迷人。
然而,此时室内的天文工作者的心情则是异常沉重,每个人坐在各自的仪器前,记录仪器每时每刻的数据资料。
首席房间门前,王皖来回地踱步,右手不停抓住又放开紧握成拳头的左手,疲惫的脸上满是焦虑的神态。
犹豫了好久,王皖下定决心,敲门道:“老师,出大事了,您赶紧出来看看。”
敲门后不久,房门打开,林重院士继续穿着只穿到一半的衣服,问道:“怎么了?”
“海王星出现了重大变动,具体内容去200号实验室再跟您细讲。”王皖院士脸上有着从未出现过的凝重。
200号实验室,专门监督海王星的实验室,是少数几个能直接协调调动太空望远镜的实验室。
林重跟随着王皖来到了200号实验室,到了之后,王皖直接带着林重来到一个拥有着三个显示器的工作台之前。
“老师您看,过去的六小时之内,海王星表面每隔一小时在其表面出现一个可被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红点,接着50分钟之内,红点完成一个直径不断扩大,然后直径停止增长,平面的红圈开始发生高度增长,最终达到海王星直径的十分之一点五,接着该红柱持续存在了十分钟。”
说完,王皖从电脑显示屏上调出几张太空望远镜所拍摄到的海王星表面的红柱画面。
“也就是该过程持续存在了一小时,然后间隔一小时,如此往复……发现这红柱产生的原因以及后果了吗?”对着图片盯了良久,林重皱眉询问道。
“原因我们还不知,瑞亚现在正带领几个人员着手在调查。”王皖道。
“不过部分其所产生的后果已经被调查清楚。”王皖接着调出了一张图像,其横坐标表示以分钟为单位的时间,纵坐标显示的是海王星的质量。
如今图表上已经有三条间隔的成下降趋势的直线段,每个横坐标的长度为60单位。
“而且,根据海王星的对点卫星测算,海王星每爆发一次红柱现象,质量就减少最初质量的百分之一。”王皖院士指着图像,对林重满脸凝重道。
“什么,海王星的质量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地减少?难道红柱的爆发消耗了它的行星物质吗?”林重院士紧锁着眉头,右手半捂着嘴,猜测道。
“暂时不清楚,不过也有这种可能,但最终还是得瑞亚那边出结果再说。”王皖摇了摇头,抬了抬已滑落到鼻尖的眼镜,道。
林重的睡意早已全无,这是他有史以来遇到的最奇怪的天文现象。
毫无目的出现,毫无理由可循,违背了已知的自然规律。
行星的寿命一般来说默认为无限长,它甚至不会因为所围绕恒星的消亡而消亡。
更别说一颗偌大的海王星上面会出现红柱这种现象。
林重坐在电脑前,一直盯着显示器,真希望那下降的直线能够出现回升的趋势。
王皖拿来了两杯咖啡,放在工作台上,然后将一件王毅在父亲节送给他的毛大衣披在了林重院士身上。
摸了摸身上那件毛大衣,林重对着王毅笑了笑, 他们师徒二人已经完全没必要说那些客气话。
“诺,你看,现在是凌晨三点,这图表上又出现了一条和之前斜率相同的斜线段。”林重看了看手表,对着一旁正在一旁喝咖啡的王皖道。
“呼——咕噜——”喝了口咖啡,王毅脑海中的睡意瞬间被驱散了大半,“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嗯,物之反常者为妖,接下来会发什么,难以预料……但我希望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发光现象。”林院士答道。
一旦该发光现象和任何一个与海王星有关的物理量有关联,林院士都不敢相信那后果会是怎么样。
就在两师徒沉思时,瑞亚手捧着资料跑了过来。
出乎王皖意料的是,经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的瑞亚院士如今脸色异常沉重。
瑞亚上次出现这表情,还是某次预测一颗大型彗星将在三个月之后与地球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