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言情小说行从燕心的作者是灰石头,本书的男女主角是徐燕燕周行。简介:太祖元年,大约离现在十一个年头,也就是徐家出事后一年半的时间。突然有一天,官府来通知所有的住户拿着住户和财产文书到衙门重新登记。所有历朝的百姓,变成了新朝的子民。太祖二年,京城好像发生了一场动乱。皇帝…
《行从燕心》第2章 周行
太祖元年,大约离现在十一个年头,也就是徐家出事后一年半的时间。突然有一天,官府来通知所有的住户拿着住户和财产文书到衙门重新登记。所有历朝的百姓,变成了新朝的子民。
太祖二年,京城好像发生了一场动乱。皇帝变成了高祖。
高祖八年,皇帝崩,京城好像又发生了一场动乱。新帝即位,改国号“昌元”。
为什么西山村知道朝廷有乱呢?理由很简单,两次更替,西山上的私宅,总有一批在
府衙登记以比市价便宜三成的价格出让的契案。第一次有这类好事的时候,徐家刚刚恢复生气,没人操心这些事情。第二次有了消息,徐长应就赶上好价格盘下了成院。
从太祖到昌元,西山村的日子、京城的日子、新朝的日子好像都平稳了起来。秋天如约而至,从佃户们按时按量缴的粮和附赠的瓜果来看,今儿个又是一个好年。徐家因为是秀才之家,按律家中良田所出的粮税要比别人家少一成,西山村好多佃户都抢着租徐家的地和田庄。新朝更是出台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现在的西山村可以说家家有余粮。
新朝在通县重设了驻军大营,不再打仗的日子,旧朝末年偷鸡狗盗的行为好像也消失了。高祖登位后,按照军事部署,京城四方由不同的将领驻守,城内则由神武军直接听命于皇帝。高祖是太祖最擅于攻城略池的儿子,那些随着高祖一直在马背上的上将们个个也都是从真刀真血中杀出来的。以前打仗的时候,想休息,可这一休息了,就有点闲不住了。有时候京畿地区有些小纠纷,县衙都可以解决好,但要是遇到驻军的巡视,这个纠纷的当事人就会被拉到军营按军规处置。虽然御史常常话此事不伦不类,但也因为这些,京城和城外四方村镇的安全治安真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好。
秋分一晃就到了冬至,接着西山村处处都挂上了红灯笼准备迎接昌元第二年的新年。昌元元年因为还要给高祖服丧,很多节气庆典都简化或是取消了。昌元二年的元旦仿佛是重新开启五光十色的钥匙,每个人都准备好了迎接新气象。
通县,京城西边重要的交通防卫门户。西出青阳门后五十里,设通县大营,日常驻兵防卫,并负责西边来往的安全监督。
周家起于江州守兵,好几代都在军营里摸爬。朝代更替中,周家太爷放高祖小分队进城,终是让江州百姓毫无损伤就换了新朝。周家得高祖提拔,除本家继续驻守江州外,周家的小儿郎更随军行战,逐渐在武将中有了姓名。随军十三年的周行,现在的正五品武义将军,统管着青阳门布防和通县大营的驻军。
其实论武力和行军,周行在高祖的队伍里是最好的,虽说封赏时也跻身四大将军,但品级却是最低的。原因也很简单,周行入军时虽不是大字不识,但确实文化水平跟世家子弟相比见不得人。行军锻炼后,虽说不出大道理倒也可参与策论,但行军时说话粗鲁,也没有什么心眼,说的话放到一堆文臣里,常常被指责有大不敬的嫌疑。于是官阶止于五品,这样可以避免日常朝会,只需参加不怎么需要表意见的大小朝会。别人要是遇到升官不成,怕是捶胸顿足,周行倒是保持着周家人踏实的作风,安安心心的守着自己的城门,没事儿就到通县大营练练兵。即使后来,新帝即位,有两个城门将军换了人,周行还是自己干自己的,守门、练兵,半个月见一次皇帝。
周行的府邸在离青阳门最近的市街,自己掏钱买的五进院子。本来他的府邸应靠着皇城天水门的西街,但是周行觉得那里离自己干活的地方太远了。要不是御赐的府邸不能卖,西街的大宅可能就被他换了钱或是换了房。周行的这一套做法,曾经就被御史中丞在高祖面前参了几次,好在高祖知他为人,说他喜欢住哪儿就住哪儿,只要守住京城西边就行,这不合规制的事情才没有更多的延伸。
这两天临近新年,官兵轮流放着假,但周行不敢回家,直接把自己陷于通县大营里。无他,半个月前,他在江州的母亲来京城探望他和他的一双儿女。开始他也是欢欢喜喜迎接他娘,请了五天假期,准备带母亲和孩子在京城好好转转,感受下燕京的新年气氛。结果,周母刚休整了一天,就拿出了在江州积累的小相,开始一把鼻涕一把泪对着他的哭诉,“别人都有儿媳孝敬,唯独我命苦,儿媳妇泡的茶都没喝过几口。”一会儿又变成“可怜我两个金孙,连娘都不会叫,你这个的当爹的不想想孩子的以后,每天就关在院子里,像见不得人似的。”
为了哄好周母,周行好不容易把江州的姑娘“看”完了,以为就结束了。第三天开始,周母就联系上京城的媒婆带着新的姑娘信息上门了,甚至还安排儿子到酒楼给自己买烤鸭,顺便见了几个妙龄女郎。周行不是不想成婚,与玉娘成婚时还在行军,两个人聚少离多,夫妻关系也生硬,日子也过得坑坑巴巴,妻子对他对生活永远充满了抱怨。在京城定居后,这种抱怨没有减少,还多了些谁谁谁又看不起她出身商户。即使怀着女儿的时候,这些忧郁也一点儿没少,女儿出生后半年,就被这些积郁压垮了。
这段婚姻,除了给周行留下两个孩子,就没留下什么好的回忆。他不明白,为什么成婚前接触到的玉娘那种爽朗的性格,在成婚后全变了调。一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怎么会不喜欢春暖香浓。可惜,在玉娘那里,最后都是凌厉的刀。如果再来一段那样的婚姻,他觉得自己一个人过挺好。但西风总有那么一点冷,太平日子了,周行也想得多了,并且周母说两个孩子需要母亲,他也是这么想的。这两年,孩子小,几乎没有出过府,可孩子在成长,好多事儿他关心不到,终究需要一位夫人教养他们。
周行不难想通,缓过突然被逼的劲儿之后,便赶着戌时关城门回家跟周母交底。
“老夫人睡了吗?”周行见着伺候周母的丫环守在周母房门口,便开口问道。
“禀将军,应该是没有的。刚刚老夫人还问道将军是否回府。”映红大声回答,保证房里外都能听到。
“阿行,回来啦。进来吧。”周母本来以为儿子还要继续躲,没想到回来了,想来催婚应该有进展了。
“母亲,安。”周行行礼后,直接坐到了周母身边。也不等周母开口问,便自己说了起来,“前两天,拂了母亲的安排,儿子做得不对。续弦此事,儿子同意。只是不想仓促决定,希望多给儿子一些时间。”
周母当然知道以前的儿媳跟儿子的关系不是那么和谐,自己儿子能同意已是很大的进步。“好好好,我也不催你,多些时间?需要多久?”
“一年吧。”周行诚恳的看着母亲,“若是那时儿子还没有消息,母亲说什么是什么。”
周母得了应承,也相信儿子终是上心了。欢欢喜喜跟儿子、孙子、孙女过完年后,便启程回了江州。
周行送走母亲时,已近二月,离一年之期还有十一个月,情况有点着急却是不知道如何开始。京城里他能交心的人不多,平常能随便打哈哈的主要还是几个下属,在娶媳妇儿这件事上怕是都不靠谱。
“将军,将军……”心里揣着事儿的他思绪被副将赵海的叫声拉了回来,此刻正站在训练场,眼前一堆而爷儿们,没有媳妇儿。周行甩甩手,“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