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老宅子最新章节(高金林小说全文阅读)

《老宅子》第5章 刘先生书写传世名启 高春安到胡庄送启

在庙山子上教书的刘先生,踱着方步进到二大爷家时,红彤彤的太阳光刚刚落在院子西边的饭屋顶上,正努力播撒着最后一抹余晖。这逆光中的屋顶盖儿明明煌煌,一下子射过来很多柄好多色儿的光剑,只把刘先生环顾到此的一双眼睛刺得又涩又疼,急忙伸手用拿的红纸护住了,又摘下泥鳅腿铜边框的圆形眼镜,用手背好一阵揉搓眼睛。

刘先生白白嫩嫩的手拿着当地最著名的红纸,那红纸在酸腐落寂的读书人那里是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的,叫胭脂红,产自江南水乡莫名镇,那里刘先生从未去过,至今还是一个梦里的地方,却因了这红纸让他爱上了书写,单凡写在红纸上时,就觉自己惯常写的康熙体功力陡增,手里虽然也有些描眉画眼之感,但这字儿毕竟写的越发显得娟秀俊逸。

二大爷自是毕恭毕敬恭迎刘先生到堂屋的左边圈椅上坐了,马上就沏了一壶天津官银号正兴德的茉莉花茶,刘先生举茶盅来饮时心中不由惊诧:想不到这山旮旯子还有此等好品,就默不作声领了这份恭敬。眯着眼饮了几盅,晃了几下头,就觉得兴致油然而生,遂在方桌上铺了那胭脂红的纸,握了自家的狼毫笔,任由笔下的涓涓细流淌进那红霞漫天莺歌燕舞的江南梦乡里去了。

(第一幅)姻眷晚 高金林 薰沐顿首

拜 . 奉母命求聘于:

(签) 大姻望 刘 翁 老姻太伯并位下 姻伯之长女为室

欣 籍

冰言许结 朱陈之好

幸 蒙

金诺恭递 鸾凤之书

(次幅) 时 值

(签) 庚辰年乙酉月庚申日中浣 之谷旦

白玉种兰田千年和好

红丝牵绣幕百世良缘

这一天刘先生即兴写的启,在地球上的另一端被发现时,公元时间已然过了大半个世纪,它展示在美国纽约博物馆中国馆里面,显得有些脆弱,后面还有清朝皇帝使用的官窑瓷器。

写它的刘先生却早已不知人在何处。

刘先生写的启,在八月十五这一日送到胡庄刘玉堂家,应得是花好月圆之意。送启的年轻后生,是二大爷本家未出三服还未娶妻的侄儿,这也是乡俗礼敬。那侄儿叫高春安,戴着一顶比他的头大了一圈的帽子,想是他那会过日子又高瞻远瞩的娘,比照着他成年以后预设的样子故意买大的。

高春安飞奔出了吉庄,翻过南山,又过了王高店。进得胡庄村头的时候,只见一脉山麓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数不清的男女老者都喜气洋洋,涌到一处诺大的场院中。

遂紧了脚步去看。近时又见那场院四周都种了蓝紫色的薰衣草,中心有一个从未见识过的两层大理石水盘,但见一股清泉从上盘涌出,又从石盘莲花圆边四周泻下到了下盘的莲花圆盘中,再泻下到方形的大理石水池里。正觉稀奇间,又见几排高大浓密的松柏后面隐现出一个高上天去的石楼,此一日是高春安初见这石楼,尚不知世上有一种哥特式建筑,只觉那样式除了尖就是圆甚是新奇,又觉生疏间生出友善,高耸沉重之中甚是静穆庄严,只见上面的每一块石头都齐齐整整,石头缝儿更是砌对的笔直,最顶一层都是彩色的玻璃圆窗,楼尖正中矗立一个又高又大的十字。高春安去年刚刚在县里上过六年完小,仰看那石楼拱门上的青石牌匾上正刻着:天主堂。

高春安正看得甚是新奇,忽然发现帽子没有了,急寻,看到是掉到身后了,想是刚才仰头看石匾时那大帽子自己脱落了,心里觉得有些滑稽,捡起帽子又猛然看到几个老年人从拱形的大门里欢喜走出来,都还提了油纸包裹着的月饼,就闪在一旁让出路来。

这时一个年轻女子双手搀扶着一位老者,从拱形门里走出来,那老者一脸欢喜,出得门来就接过年轻女子手提的一纸包月饼,躬身谢过后消隐在人群中了。年轻女子面容清奇,一瞬的感觉就似看见莲花上的露水,头上蒙了一条白色网格巾,穿一件绛红色袍衣,衣前银色的珠链上坠着银十字,见了高春安就径直走过来招呼道:

小同学,你是陪你家老人来做圣油弥撒的吗?

高春安摇头。

你是来做义工的?

高春安继续摇头,道:

俺头一回看见,就进来看看。

奥,今天是中秋节,神父刚给教区里的老人做了敷油,助佑他们健康长寿。你是哪个村里的?

俺是大吉庄的。

奥?你姓么呀?

俺姓高,今天是来胡庄送启滴。

哈哈,您庄有个叫高金林的,你认识么?

那是俺叔,俺就是帮俺叔家来给刘玉堂老爷爷送启滴。

哈哈,那么巧?那就请你把启送给我吧?

干么给你?

哈哈,我就是胡庄刘玉堂家的呀,我就是你叔要娶的那个媳妇刘玉梅。

啊?!惊讶地笑了笑,寻思了一下,道:

俺不能给你,俺得亲自送给刘玉堂老爷爷。

哈哈,哈哈,那好吧,那就跟我走吧。看你年龄不大,还挺讲规矩。嗯,都晌午了,就着在俺家吃午饭吧。

高春安就又欣喜又激动的跟着年轻女子走出教堂场院,向村里走去,一路之上问答持续。

高春安跟着刘玉梅向北山上走,石头铺的坡路两旁是一家家的石头院子,都冒出炊烟飘出饭香来。

高春安觉得这年轻女子甚是贵重亲切,令他畏惧不敢直视,小心着回答了她的许多问题,眼睛只敢盯看着远处山尖上一处高大形如尖塔的房屋。只见那尖锥房顶后面都是一团一团棉花状的云朵,在深蓝的天空中缓慢地飘动着,前方山门处有一行长长的石阶,被石阶路两旁那漫山遍野松柏簇拥着向尖塔通去了。

高春安终找了说话间空隙问道:

那个山顶上的屋也是教堂?

是啊,那叫露德圣母堂,是胡庄最早建的天主教堂,最早就是在山上传教。

奥。俺头一回见哩。觉得那么好看哩。俺才来送启,您怎么就跟俺叔已经认识了?

哈哈,去年认识的呀。俺在天津教书认识的你叔呀。

奥,俺还寻思着您也跟俺庄里那些娶的媳妇一个样,过门前谁也没给谁见过面哩。

哈哈,俺知道你很想要知道俺跟你叔的很多事儿,是不?

嗯。

高春安相跟着刘玉梅沿着石坡路向上走着,看到挨着一处石头院墙的路边上有一颗茂盛的梧桐树,树叶宽阔碧绿竟像涂了蜡油一般又润又亮,下面有一石头长凳,也已被人磨得光滑,幽幽泛着光亮。一路上察看到已有好几个这样的石凳,也有几处十字路口紧靠着北墙都搭了厚木板,厚木板都涂了桐油,也一样被磨得光滑幽亮,这些随处都是的街边座处,高春安看了并不陌生,只是大吉庄村里全都是石头的,也远没有这里这么密集,那些个靠着北墙在冬天里挡着北风照着温暖太阳的石头座,面上一样光滑泛着幽亮,想是被一个又一个袖着手闲拉呱的老头儿老妈儿那套在大棉裤里面尖锐的腚磨得。

那一日,高春安听着刘玉梅跟他说着话,觉得头上的太阳甚是光明温暖,走在他前头的刘玉梅,这个未来的婶子,竟也像头上的太阳一样,让他觉得暖洋洋又放射着清心炫目的光芒。

他小心听着她温婉的声音,有些神奇有些恍惚,有时感觉好像是从收音机里传出来,旷旷的,眼前就出现了那个北方的大城市,到处都是大楼洋房跑着马车的街道,还有一个叫东北角官银号的地方,这位未来的婶子是因为要在一个叫张伯苓的开办的南开大学里读书,才让父亲刘玉堂送去了天津,那时父亲继承祖产在章丘买了地也要办学,张伯苓是他最崇拜的人物,在他心里就像崇拜耶稣一样。刘玉梅读了四年,毕业了就又去了法国租界上的天津女子中学教书,这一天来到官银号取钱,那是她父亲早先从章丘汇給她的学费,都毕业后工作了还没用完。就在官银号的大堂里,她听到了亲切熟悉的乡音,惊喜看时只见一个英俊的男士正在询问高大油木柜台里的人,待有了空了,就过去问你也是山东平阿人?

之后的一天周末,刘玉梅和一个闺蜜接连换乘了几处电车,又坐了人力车才到了城市东北边的新开河。

下了车,只见河边路旁旷野,到处密布着一趟又一趟电线杆子,有无数高高伸向天空的大大小小的烟筒,都冒着隆隆的烟柱,一副畅快急切的样子。

刘玉梅俩人找到一处金林拔丝制钉厂,被工厂看大门的老者指了方向,就又沿着厂子里面一条铺了碎石子的道路继续前行,那土路上的碎石子已被载重的车辆轧出两条辙印,还时有尖头的卡车从身旁轰隆开过,捎起一阵扬尘如迷雾一般。

那一日,刘玉梅见到了山东平阿老乡,见那老乡忙的满脸油光又表现的喜出望外,急忙安排在厂长室里坐了,沏茶又洗了烟台苹果。那拔丝制钉厂正是这年轻的平阿老乡创建,从白手起家从小到大已有五个年头,现已有八十员工。年轻老乡名叫高金林,时年三十岁尚未婚娶,又见那厂长室甚是宽敞光明洁净,同外面的机器轰隆烟尘裹绕彷佛两个世界。

厂长室里的相谈十分投契,正谈到家乡时高金林被人敲门进入唤出去,不知去忙甚,离去时他歉意地向她俩摊一下双手,她在他的无奈微笑里看到了创业者十足的忙碌,自己却又欢喜这番充实。

静静的厂长室里一角不显眼的地方有一处玻璃柜,里面摆放扒煤球用的四齿铁条钩子和铁桶,后上方有一相框,上有毛笔字:不能回到过去。字迹甚是遒劲刚强。刘玉梅见那字时,忽觉得有一种东西进了内心打动了她。

……

之后,高春安听着想着就相跟着进了刘玉堂的大门楼了。

继续阅读

相关推荐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