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太乙尘歌小说的免费电子版在哪里可以下载或阅读?

太乙尘歌

作者:朕的传国玉玺不见了

字数:121032字

2025-11-24 连载

简介

《太乙尘歌》由朕的传国玉玺不见了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良心都市修真著作,内容不拖泥带水,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楚子厚陈粒所吸引,目前太乙尘歌这本书写了121032字,连载。

太乙尘歌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时值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

天刚蒙蒙亮,长江北岸的丘陵地带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晨雾中。蜿蜒的土路两旁,枯黄的茅草上结满了霜花,在初升的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

五岁的楚子厚趴在老道士三阳子的背上,小手紧紧抓着师父那件油光发亮的道袍领子。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离开福利院的第几天了,只记得那天晚上,几个大孩子偷偷撬开了福利院后门的锁,带着他溜到了镇上。集市上人山人海,卖糖人的、吹糖画的、耍猴戏的,看得他眼花缭乱。

就在他盯着一个转糖画的摊子流口水时,一个满身油污的老道士凑了过来,变戏法似的从袖子里摸出个芝麻糖饼。

“娃娃,想不想天天有糖饼吃?”老道士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花白的胡子一翘一翘。

小子厚舔着嘴唇,点了点头。

“跟我走,道观里不光有糖饼,还有腊八粥、糯米糕、芝麻糖……”

就这般,小子厚被老道士连哄带骗,背着走了不知多少路,终于在这天清晨,来到了一座破旧的道观前。

道观坐落在半山腰,青瓦灰墙,檐角有些已经塌陷,露出里面的椽子。门楣上挂着一块斑驳的匾额,依稀可见“清微观”三个字。

“到啦,到啦!”三阳子把小子厚放下来,拍了拍他的脑袋,“从今往后,这儿就是你家了。”

小子厚仰着头,看着这个比福利院还要破旧的地方,小嘴一瘪,眼看就要哭出来。

“莫哭莫哭,”三阳子赶紧从怀里掏出半个糖饼塞到他手里,“你看师父给你变个戏法。”

老道士说着,从道袍袖子里摸出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对着那把硕大的铜锁捅咕了半天,“咔哒”一声,锁开了。他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淡淡的霉味扑面而来。

院子不大,铺着青石板,缝隙里长满了枯草。正中央有一口古井,井沿被磨得光滑。正殿的门虚掩着,能看见里面供奉的三清神像,虽然陈旧,却擦拭得干干净净。

“东厢房是咱师徒俩住的地方,西厢房堆放杂物。后院有厨房和茅房。”三阳子牵着小子厚的手,一边介绍一边往东厢房走。

东厢房里陈设简单,一张木板床,一张八仙桌,两把椅子,还有一个掉了漆的衣柜。虽然简陋,却收拾得整齐。

“饿了吧?师父给你熬腊八粥去!”三阳子把小子厚抱到椅子上,自己转身去了后院厨房。

不多时,厨房的烟囱冒起了炊烟,米香混合着红枣、桂圆的甜香渐渐弥漫开来。小子厚吸了吸鼻子,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起来。

他跳下椅子,蹑手蹑脚地走到院子里。晨雾已经散去,冬日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他好奇地走到那口古井边,踮起脚尖往里面看,只见幽深的井水中倒映着蓝天和他自己的小脸。

“莫要离井太近!”三阳子端着一个粗瓷碗从厨房出来,见状赶紧喊道。

小子厚吓了一跳,赶紧后退几步。

三阳子把碗递到他面前,碗里是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红褐色的粥面上撒着一层白糖,几颗红枣胀得鼓鼓的,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慢慢吃,小心烫着。”

小子厚接过碗,拿起勺子,小心翼翼地舀了一勺,吹了吹,送进嘴里。甜丝丝、香喷喷的粥滑进喉咙,暖意一直蔓延到胃里。这是他记忆里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好吃吗?”三阳子笑眯眯地问。

小子厚用力点头,嘴里塞得鼓鼓的,含糊不清地说:“好吃!”

“好吃就好,好吃就好。”老道士捋着胡子,眼睛又眯成了缝,“从今往后,你就是我李济元的徒弟了,道号嘛…师父我给你想了个好的,就叫‘子厚’。楚子厚,怎么样?”

小子厚不懂什么道号不道号的,只是觉得这个老道士虽然看起来邋里邋遢,但对他很好,这里的粥也很好喝。他用力点了点头,继续埋头喝粥。

三阳子——李济元,看着这个埋头苦吃的小徒弟,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抬头望向远方,长江如一条玉带,蜿蜒在冬日的原野上。更远处,城市的轮廓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这个时代正在剧变,而他,一个卡在炼气化神中期数百年的老修士,寿元将尽,却在这炁脉日益衰竭的末法时代,寻到了这一丝微弱的希望。

“太乙救苦天尊…”老道士低声念了句法号,收回目光,又恢复了那副嬉皮笑脸的模样,“慢点吃,锅里还有呢!”

喝完粥,三阳子打来热水,给小子厚仔细洗了脸和手,又找出一件自己年轻时穿的中衣,用剪刀裁裁剪剪,勉强改成了件小孩的衣服。

“先将就穿着,过几日师父带你去镇上扯布做新衣裳。”

小子厚穿着宽宽大大的“新衣服”,袖子挽了好几圈才露出手来,裤腿也拖在地上。三阳子看着他的模样,哈哈大笑。

午后,三阳子带着小子厚熟悉道观。正殿里供奉的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神像前的香案上摆放着香炉和烛台,虽然陈旧,却一尘不染。

“这是三清祖师,每日早晚都要上香叩拜。”三阳子难得正经地说道,点燃三炷香,恭敬地插入香炉,然后跪下磕了三个头。

小子厚学着他的样子,也笨拙地磕了三个头。

起身后,三阳子指着殿内墙壁上的一些斑驳壁画说:“这些画的是咱们道门的祖师和神仙故事,以后师父慢慢讲给你听。”

后院比前院大一些,除了厨房和茅房,还有一小片菜地,地里种着些过冬的青菜。墙角堆着柴火,码放得整整齐齐。

“明日师父教你认字,”三阳子摸着小子厚的头说,“咱们道门的弟子,可以不考功名,但不能不识字,不能不读经。”

小子厚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傍晚时分,山下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三阳子煮了简单的晚饭——青菜粥和咸菜。饭后,他点亮油灯,在八仙桌上铺开一张发黄的纸,用毛笔蘸墨,写下了“道”、“德”、“经”三个字。

“这是‘道’字,”三阳子指着第一个字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小子厚盯着那个复杂的字看,觉得它像一个人在路上走,又像云气在天空中飘。

油灯的火苗轻轻跳动,将一老一少的身影投在墙壁上。山风从门缝里钻进来,带着冬夜的寒意,但屋里却因这一灯如豆而显得温暖。

临睡前,三阳子给小子厚掖好被角,自己则盘膝坐在床前的蒲团上,闭目打坐。月光从窗纸的破洞中洒进来,照在老道士平静的脸上,竟有几分宝相庄严。

小子厚迷迷糊糊地看着师父,觉得他和白天那个嬉笑怒骂的老道士判若两人。困意袭来,他翻了个身,沉沉睡去。

这一夜,他梦见自己飞上了天空,脚下是连绵的青山和蜿蜒的长江,而师父就站在云头上,向他招手。

道历四千六百八十五年腊月廿三,小子厚入清微观,始闻道香。

赞曰:稚子入玄门,粥温驱岁寒。井深藏道韵,经卷待童颜。炁脉虽将竭,薪传可破关。三清香火续,希望在人间。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