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力荐小说推荐网
一个专门为书友推荐精彩小说的网站
长安刑侦录林峰苏廉后续剧情笔趣阁免费看

长安刑侦录

作者:bro有话说

字数:153279字

2025-11-28 连载

简介

口碑超高的历史古代小说《长安刑侦录》,林峰苏廉是剧情发展离不开的关键人物角色,“bro有话说”作者大大已经卖力更新了153279字,本书连载。喜欢看历史古代类型小说的书虫们冲冲冲! 《长安刑侦录林峰苏廉后续剧情笔趣阁免费看》就在下方,点即看!

长安刑侦录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二次踏上西域的土地时,林峰才真正体会到“瀚海阑干”的深意。不同于上次的仓促赶路,此次作为大唐使者,他的队伍前有阿依古丽公主的亲信引路,后有百名精锐捕快护卫,锦旗上“大唐”二字在朔风中猎猎作响,引得沿途绿洲城邦的居民纷纷驻足观望。

离开玉门关的第五天,队伍抵达了焉耆国的都城员渠城。焉耆国是西域诸国中态度摇摆的一员,既与大唐有通商往来,又不敢得罪日益强盛的吐蕃。按照行程,他们需在此补充粮草,并与焉耆国王商议共同抗蕃之事。然而刚到城门口,就见城门紧闭,城墙上的士兵手持弓箭,神色警惕。

“来者何人?”城楼上的校尉高声喝问,目光扫过林峰的队伍,带着明显的戒备。

阿依古丽的亲信首领木扎勒上前一步,亮出信物:“我们是大唐使者与于阗国使团,前来拜见焉耆国王,商议抗蕃大计。”

校尉却摇了摇头,语气为难:“国王有令,近日关闭城门,任何人不得入内。还请各位使者原路返回吧。”

林峰皱起眉头,他注意到城墙上的士兵虽穿着焉耆军服,却有几人的发式是吐蕃样式,而且城墙下的沙土中,散落着几枚吐蕃的狼牙箭。“校尉大人,”林峰扬声道,“焉耆国与大唐世代交好,如今吐蕃狼子野心,欲吞并西域,你让国王闭门不出,难道是要向吐蕃臣服吗?”

城楼上的校尉脸色一变,刚要开口,就见一名吐蕃武士从他身后走出,抢过话头:“大唐使者少要多管闲事!焉耆国已与吐蕃结盟,再敢在此饶舌,休怪我们不客气!”

“一派胡言!”木扎勒怒喝,“焉耆国王曾与于阗国定下盟约,怎会轻易背叛?定是你们用阴谋诡计控制了国王!”

吐蕃武士冷笑一声,抬手一挥,城墙上的弓箭立刻对准了林峰的队伍。“既然你们敬酒不吃吃罚酒,就别怪我们动手了!”

林峰立刻示意众人戒备,同时对城楼上喊道:“吐蕃人在西域横行霸道,烧杀抢掠,焉耆国若真与他们结盟,不过是引狼入室!我知道国王是被胁迫的,若有焉耆国的忠义之士,当助我们一臂之力!”

他的话刚说完,城墙上就传来一阵骚动。一名焉耆将领突然拔剑,指着那名吐蕃武士:“你等杀害我国大臣,软禁国王,我岂能容你!”说着挥剑砍向吐蕃武士,城墙上顿时乱作一团。

“机会来了!”赵虎大喝一声,就要带人冲上去。林峰却拦住他:“不可鲁莽,城门未开,硬冲会有伤亡。”他转头对李三道,“你带几名身手敏捷的兄弟,从城墙西侧的缺口爬上去,打开城门。”

李三领命而去,趁着城墙上的混乱,带着人悄无声息地绕到城墙西侧。那里的城墙因年久失修,有一处明显的缺口。几人互相借力,很快就爬上了城墙,与焉耆国的忠义将领汇合,一同冲向城门的绞盘。

“轰隆”一声,沉重的城门缓缓打开。林峰一马当先,带领队伍冲进城中。吐蕃武士见城门被破,纷纷顽抗,街道上顿时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吐蕃人的人数虽少,却个个悍不畏死,一时间难分胜负。

就在这时,王宫方向传来一阵喊杀声,一支焉耆国的军队冲杀出来,为首的正是焉耆国的太子龙突骑支。“大唐使者救命!”太子高声喊道,“吐蕃人软禁了父王,控制了王宫!”

林峰心中一喜,立刻下令:“赵虎,你带人支援太子,夺回王宫。李三,你随我肃清城中的吐蕃残兵!”

众人分工明确,在焉耆国忠义将士的配合下,城中的吐蕃人很快就被肃清。王宫之内,吐蕃将领正挟持着焉耆国王,试图从密道逃跑,被赵虎堵个正着。一番激战过后,吐蕃将领被斩杀,焉耆国王终于获救。

王宫的大殿上,焉耆国王惊魂未定,握着林峰的手连连道谢:“多谢林使者出手相救,否则焉耆国就真的要落入吐蕃人手中了。”

林峰拱手道:“国王不必多礼,大唐与焉耆国唇齿相依,救焉耆国也是救大唐。如今吐蕃势力日益壮大,若西域诸国各自为战,迟早会被一一吞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抵御吐蕃的入侵。”

焉耆国王点点头,神色凝重:“我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吐蕃人以我的家人相要挟,我才被迫妥协。如今家人被救,我愿与大唐、于阗国结盟,共同对抗吐蕃。”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大殿,手中拿着一封密信:“国王,这是在吐蕃将领的身上搜到的。”

焉耆国王接过密信,打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惨白。林峰凑上前,只见密信上用吐蕃文字写着,命吐蕃将领在林峰的队伍抵达于阗国之前,在沿途的水源中下毒,同时联络金莲会的余党,伺机刺杀林峰和阿依古丽公主。密信的落款,竟是吐蕃赞普的亲信大臣论钦陵。

“论钦陵是吐蕃的名将,手握重兵,此次他亲自策划阴谋,看来是势在必得。”林峰脸色凝重,“国王,还请您立刻派人通知沿途的城邦,警惕吐蕃人和金莲会的阴谋。我们也需尽快赶路,以免夜长梦多。”

焉耆国王立刻点头,命人备好粮草和水源,并派了一支军队护送林峰的队伍。离开员渠城后,林峰加强了戒备,每到一处水源,都让专人先检测水质,确认安全后才让众人饮用。即便如此,危险还是悄然而至。

队伍行至龟兹国与于阗国交界的戈壁滩时,天色已晚,众人决定在一处废弃的驿站扎营休息。深夜,林峰正在帐篷中研究地图,突然听到帐篷外传来一声轻响。他立刻拔出弯刀,警惕地走到帐篷门口,掀开帘子一看,只见一名黑影正试图潜入赵虎的帐篷,手中握着一把涂满毒药的匕首。

“有刺客!”林峰大喝一声,弯刀直取黑影。黑影反应迅速,转身与林峰缠斗在一起。此人的武功极高,刀法诡异,与之前遇到的金莲会杀手如出一辙。林峰凭借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渐渐占据了上风,看清了黑影脸上的面具——那是一张金色的莲花面具,与金莲会的标识完全吻合。

“你是金莲会的人?”林峰厉声问道,弯刀挥舞得更快。

黑影不说话,只是拼命反击,试图突围。这时赵虎和李三听到动静,纷纷赶来支援。黑影见势不妙,虚晃一招,转身就跑。“别让他跑了!”林峰大喊一声,带领众人追了上去。

黑影跑得极快,钻进了附近的一片胡杨林。胡杨林地形复杂,夜色又浓,不利于追赶。林峰让人点燃火把,仔细搜索胡杨林,却只在地上找到了一枚金色的莲花令牌,令牌上刻着一个“暗”字。

“这个‘暗’字,应该是金莲会暗部的标识。”木扎勒看着令牌,脸色凝重,“金莲会的暗部都是顶尖的杀手,专门负责刺杀和破坏任务,十分难缠。”

林峰将令牌收好,心中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的路程只会更加凶险。“大家提高警惕,今晚轮流值守,绝不能再给敌人可乘之机。”

又走了三天,终于抵达了于阗国的都城西山城。远远望去,西山城的城墙高大坚固,城头上飘扬着于阗国的旗帜,阿依古丽公主亲自带着文武百官在城门口迎接。看到林峰的队伍,阿依古丽公主快步走上前,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林使者,一路辛苦。”阿依古丽公主的汉语比上次更加流利,“我已收到焉耆国王的来信,得知你们在员渠城的英勇事迹,真是多谢你们了。”

“公主客气了,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林峰拱手道,“如今吐蕃和金莲会的阴谋未破,我们必须尽快商议结盟之事,做好应对准备。”

于阗国的王宫之内,气氛庄重。阿依古丽公主将文武百官召集到大殿,宣布与大唐结盟的决定。然而话音刚落,就有一名大臣站出来反对:“公主,吐蕃势力强大,我们与大唐结盟,无疑是引火烧身。不如保持中立,待局势明朗后再做决定。”

这名大臣名叫摩柯,是于阗国的老臣,手握兵权,一直主张与吐蕃交好。他的话刚说完,立刻有几名大臣附和,大殿上顿时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

阿依古丽公主脸色微沉,却没有立刻发作。林峰见状,上前一步,将那封从吐蕃将领身上搜到的密信递了出来:“各位大臣,这是吐蕃赞普的亲信论钦陵写给吐蕃将领的密信,上面明确写着,要在西域诸国中制造混乱,逐一吞并。于阗国地处西域要冲,是吐蕃的首要目标,想要保持中立,根本不可能。”

摩柯接过密信,看了一眼,却不以为然:“这不过是大唐的一面之词,说不定是伪造的,想要挑拨我们与吐蕃的关系。”

“是不是伪造的,摩柯大人一查便知。”林峰平静地说,“密信上的印章是论钦陵的专用印章,于阗国的使者曾见过,只要请来使者辨认,便能真相大白。而且,吐蕃人已经在焉耆国动手,若于阗国再犹豫不决,下一个遭殃的就是我们。”

阿依古丽公主也开口道:“摩柯大人,我父王就是被金莲会和吐蕃人害死的,这个仇我不能不报。而且大唐国力强盛,与大唐结盟,我们才能有足够的力量抵御吐蕃的入侵,保护于阗国的百姓。”

摩柯还要争辩,却被其他大臣拦住了。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大殿,神色慌张:“公主,不好了,吐蕃的军队已经逼近于阗国的边境,声称要让我们交出林使者,否则就大举进攻。”

大殿上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摩柯的脸色也变得惨白,他没想到吐蕃人会来得这么快。阿依古丽公主却神色坚定:“各位大臣,如今吐蕃人兵临城下,已经容不得我们犹豫了。愿意与大唐结盟,共同抗蕃的,请站到我这边来。”

话音刚落,大部分大臣都纷纷站到了阿依古丽公主的身边,摩柯见势不妙,也只好悻悻地站了过去。阿依古丽公主满意地点点头,对林峰道:“林使者,我们现在就签订盟书,正式结盟。”

盟书的签订仪式庄重而简洁。林峰代表大唐,阿依古丽公主代表于阗国,双方在盟书上签字盖章,并用鸡血染红了盟书的边缘,象征着“血盟”,永不背叛。焉耆国的使者也代表焉耆国在盟书上签字,三国正式结成抗蕃联盟。

然而,就在盟书签订的当晚,王宫突然发生了火灾。火势从摩柯的府邸开始蔓延,很快就烧到了王宫的藏书阁。阿依古丽公主和林峰立刻带领众人救火,经过一夜的奋战,终于将大火扑灭。但藏书阁中的许多珍贵典籍都被烧毁,其中包括于阗国的军事部署图。

“这场火灾绝非意外。”林峰检查着火灾现场,发现了一些煤油的痕迹,“是人为纵火,而且目标很明确,就是藏书阁中的军事部署图。”

阿依古丽公主脸色凝重:“除了我和摩柯大人,很少有人知道军事部署图藏在藏书阁。难道是摩柯大人?”

林峰摇了摇头:“摩柯大人虽然主张与吐蕃交好,但他毕竟是于阗国人,不会做出这种引狼入室的事情。我怀疑是金莲会的暗部干的,他们潜伏在王宫之中,伺机破坏我们的结盟。”

为了查明真相,林峰让人对王宫进行了全面搜查。在摩柯府邸的废墟中,找到了一枚金色的莲花令牌,与之前在胡杨林捡到的令牌一模一样,只是上面刻着一个“火”字。“看来是金莲会的人嫁祸摩柯大人,同时烧毁军事部署图,为吐蕃的进攻做准备。”

就在这时,边境传来急报,吐蕃军队已经开始攻城,为首的正是论钦陵。阿依古丽公主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商议退敌之策。林峰根据密档中的信息,结合于阗国的地形,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作战计划。

“吐蕃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不熟悉于阗国的地形,而且粮草补给困难。”林峰指着地图,“我们可以在必经之路的峡谷中设下埋伏,用滚石和弓箭消耗他们的兵力,然后派一支精锐骑兵绕到他们的后方,切断粮草补给,前后夹击,必能大获全胜。”

阿依古丽公主和文武百官都表示赞同。按照林峰的计划,于阗国的军队在峡谷中设下埋伏,赵虎和李三带领大唐的捕快作为先锋,负责引诱吐蕃军队进入埋伏圈。

吐蕃军队果然上当,在论钦陵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冲进了峡谷。当他们走到峡谷中央时,林峰一声令下,滚石如暴雨般落下,弓箭如流星般射出,吐蕃军队顿时乱作一团,死伤惨重。论钦陵见状,想要下令撤退,却发现后路已经被于阗国的骑兵切断。

“冲出去!”论钦陵怒吼着,挥舞着长剑亲自冲锋。吐蕃军队虽然陷入重围,却依然顽强抵抗。林峰策马冲进战场,与论钦陵正面交锋。论钦陵的武功极高,长剑挥舞间,杀气腾腾,林峰一时竟难以取胜。

“大唐的小子,竟敢坏我的好事!”论钦陵怒吼着,长剑直取林峰的咽喉。林峰侧身避开,弯刀顺势划过,砍中了论钦陵的手臂。论钦陵惨叫一声,手臂鲜血淋漓,战斗力大减。

就在这时,一名金莲会的杀手突然从暗处冲出,手中的毒匕首直取林峰的后背。阿依古丽公主见状,立刻弯弓搭箭,一箭射中了杀手的肩膀。杀手惨叫一声,倒在地上,被李三上前斩杀。

论钦陵见大势已去,想要趁机逃跑,却被赵虎拦住。一番激战过后,论钦陵被赵虎生擒。吐蕃军队失去了首领,顿时溃不成军,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这场战斗,于阗国和大唐的联军大获全胜,不仅击退了吐蕃的进攻,还生擒了吐蕃的名将论钦陵。消息传开后,西域诸国震动,纷纷派使者前往于阗国,表示愿意加入抗蕃联盟。

于阗国的王宫之内,阿依古丽公主设宴款待林峰和联军的将领。酒过三巡,阿依古丽公主举起酒杯,对林峰道:“林使者,此次抗蕃大捷,你的功劳最大。我代表于阗国的百姓,敬你一杯。”

林峰站起身,举杯回敬:“公主客气了,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如今抗蕃联盟已经形成,吐蕃的阴谋被挫败,但金莲会的余党仍在潜伏,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提到金莲会,阿依古丽公主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我已经派人追查金莲会的下落,发现他们的余党逃到了疏勒国,与疏勒国的一些贵族勾结在一起。疏勒国态度不明,我们需要尽快前往疏勒国,彻底清除金莲会的余党。”

林峰点点头:“疏勒国地处西域西部,是连接中亚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若被金莲会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我会立刻派人将这里的情况上报大唐,请求朝廷派兵支援。我们也需做好准备,尽快前往疏勒国。”

深夜,林峰站在王宫的城楼上,望着远处的星空。西域的夜空格外清澈,繁星如斗,仿佛触手可及。他想起了长安的家人,想起了苏廉的嘱托,心中充满了感慨。这场西域之行,远比他想象的更加艰难,但也让他看到了西域诸国反抗吐蕃的决心。

“林使者,还没休息吗?”阿依古丽公主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披着一件厚厚的披风,走到林峰身边。

“公主也还没休息?”林峰转过身,看着阿依古丽公主,“在想疏勒国的事情?”

阿依古丽公主点点头:“疏勒国的贵族势力复杂,金莲会又在暗中煽风点火,想要说服他们加入联盟,恐怕不容易。而且,我得到消息,金莲会的教主可能也在疏勒国,他的身份十分神秘,武功极高,我们必须多加小心。”

“不管有多困难,我们都必须去。”林峰的眼神坚定,“为了大唐的安宁,为了西域的和平,就算是刀山火海,我也在所不辞。”

阿依古丽公主看着林峰,眼中露出了敬佩的神色:“林使者,有你在,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成功。明天一早,我们就出发前往疏勒国。”

林峰点点头,望向疏勒国的方向。那里,不仅有金莲会的余党,还有更加神秘的教主,一场新的激战即将打响。但他心中没有丝毫畏惧,因为他知道,他的身后是强大的大唐,是团结的西域诸国,还有无数期盼和平的百姓。

第二天清晨,林峰和阿依古丽公主带领着联军,踏上了前往疏勒国的路途。队伍绵延数里,旗帜飘扬,气势恢宏。阳光洒在队伍身上,照亮了每个人坚定的脸庞。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满了艰险,但他们更相信,胜利终将属于他们,属于大唐和西域诸国的联盟,属于这片热爱和平的土地。

继续阅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